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前蘇聯航太史上最黑暗的日子:1971年6月30日

聯盟號飛船是前蘇聯設計的一款載人飛船, 由柯洛廖夫設計局研製, 採用一次性設計, 可通過聯盟號或質子號運載火箭發射,

其主發射場是位於哈薩克共和國境內的拜科努爾航太發射場。 該系列飛船自上世紀60年代首飛, 目前仍在使用, 聯盟號飛船是前蘇聯繼東方號飛船與上升號飛船之後自行研製的第三款載人飛船, 是目前世界上服役時間最長、發射頻率最高, 同時也是可靠性最好的載人飛船, 其原設計目的是作為前蘇聯載人登月計畫中的地月往返工具, 由於後期前蘇聯取消了登月計畫, 聯盟號的活動範圍就此被限制於地球軌道。

蘇聯解體後, 聯盟號的製造與發射轉由俄羅斯聯邦航天局掌握, 主要負責對和平號空間站與國際空間站的人員運輸、物資補給。 2011年隸屬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太空梭全線退役後, 聯盟號飛船成為了宇航員往返國際空間站的唯一運輸工具。

1971年6月30日, 這是蘇聯航太史最黑暗的日子, 在24天前也就是6月6日, 3名宇航員搭乘聯盟11號飛船升空, 飛船於1971年6月7日成功對接禮炮1號。 6月7日上午10時45分, 宇航員成功進入空間站。 他們在空間站共停留了23天18小時22分, 進行了一系列天文觀測、植物在失重條件下生長的實驗和一些醫學實驗, 獲得不少寶貴資料, 幹得相當出色。 對接期間, 還兩次將空間站的軌道抬高。 6月29日21時許, 3名太空人離開空間站, 返回了聯盟11號並解除對接。

飛船離開空間站後繼續在軌飛行了4個多小時, 並保持著同地面上的聯繫。 12分03秒後, 飛船距地面168千米, 返回艙和軌道艙、服務艙開始分離, 然而一個毫不起眼的錯誤發生了:本應先後引爆的爆炸螺栓被同時引爆了, 將連接軌道艙和返回艙的換氣閥門震開, 由於這個氣閥位於座椅的下方, 宇航員根本無法及時定位和封堵。

在短短幾秒後艙內氣壓就下降到了致命的程度。 根據生物感測器的資料記錄顯示, 在失壓後的第40秒宇航員就已經死亡了, 事後的醫學和病理解剖學檢查也證明了這一點。 到第212秒, 艙內氣壓完全降到0 MPa。

儘管返回程式都是正常的, 返回艙也在降落傘減速下,但當救援隊打開艙門時,看到的卻是已經遇難的3名太空人的屍體。據當時的報導:“在哈薩克的上空,飛機和直升飛機迎接了太空船,飛船實行了軟著陸。一架直升飛機降落在它旁邊,接著另一架直升飛機也降落在它旁邊。還沒等旋翼停穩,醫生就跳到了陸地上,向飛船跑去。“打開了艙口蓋,艙內有3名宇航員,他們坐在自己的工作位置上,這裡整齊地放著收集到的許多實驗資料、電影膠捲、磁帶、航行日誌、裝有生物標本的容器,很難想像多布羅沃爾斯基、沃爾科夫和帕察耶夫已經死去了。”據當時在場工作人員的回憶,三名宇航員的遺體臉色發青,耳朵和鼻子裡留有已經昇華了的血液,多布羅沃爾斯基的遺體甚至尚有餘溫,現場的醫生進行了緊急施救,然而遺憾的是他們已無力回天。

這次事故的原因是飛船設計不合理,座艙擁擠,只有脫掉臃腫的“鷹”航太服才能坐下。當時聯盟號返回程式就明確規定,太空人在返回前必須脫掉航太服。對此設計和程式,不少科學家當時就反對,但航天部門的領導人不接受正確意見,為此前蘇聯航太負責人卡馬甯將軍被撤職。這一事故是原蘇聯載人航太活動中最為悲慘的一次,事故發生後又一次推遲了蘇聯空間站的使用計畫,禮炮1號此後再無人進入。飛控中心不得已於發射後175天忍痛發出降軌指令,將其退回到太平洋上空燒毀。聯盟號飛行又一次中斷飛行達2年3個月,以改進聯盟號安全性能,將乘員從3人減為2人,並增加了1套生命保障設備,規定在上升、返回段必須穿上“鷹”航太服,同時前蘇聯高層下令有關單位開始研製新型艙內航太服,直到聯盟T入役並配置輕量化的艙內航太服後,聯盟號的成員組才恢復至3人。

返回艙也在降落傘減速下,但當救援隊打開艙門時,看到的卻是已經遇難的3名太空人的屍體。據當時的報導:“在哈薩克的上空,飛機和直升飛機迎接了太空船,飛船實行了軟著陸。一架直升飛機降落在它旁邊,接著另一架直升飛機也降落在它旁邊。還沒等旋翼停穩,醫生就跳到了陸地上,向飛船跑去。“打開了艙口蓋,艙內有3名宇航員,他們坐在自己的工作位置上,這裡整齊地放著收集到的許多實驗資料、電影膠捲、磁帶、航行日誌、裝有生物標本的容器,很難想像多布羅沃爾斯基、沃爾科夫和帕察耶夫已經死去了。”據當時在場工作人員的回憶,三名宇航員的遺體臉色發青,耳朵和鼻子裡留有已經昇華了的血液,多布羅沃爾斯基的遺體甚至尚有餘溫,現場的醫生進行了緊急施救,然而遺憾的是他們已無力回天。

這次事故的原因是飛船設計不合理,座艙擁擠,只有脫掉臃腫的“鷹”航太服才能坐下。當時聯盟號返回程式就明確規定,太空人在返回前必須脫掉航太服。對此設計和程式,不少科學家當時就反對,但航天部門的領導人不接受正確意見,為此前蘇聯航太負責人卡馬甯將軍被撤職。這一事故是原蘇聯載人航太活動中最為悲慘的一次,事故發生後又一次推遲了蘇聯空間站的使用計畫,禮炮1號此後再無人進入。飛控中心不得已於發射後175天忍痛發出降軌指令,將其退回到太平洋上空燒毀。聯盟號飛行又一次中斷飛行達2年3個月,以改進聯盟號安全性能,將乘員從3人減為2人,並增加了1套生命保障設備,規定在上升、返回段必須穿上“鷹”航太服,同時前蘇聯高層下令有關單位開始研製新型艙內航太服,直到聯盟T入役並配置輕量化的艙內航太服後,聯盟號的成員組才恢復至3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