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更好地理解我們即將走進的未來?丨21讀書

每週一本書

讓閱讀, 豐滿人生

作者丨陳威如(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戰略學教授、菜鳥網路首席戰略官)

編輯丨陳思

這些相似的事件對比令人吃驚, 它們足以使人確信:就像早期的工業革命一樣, 資訊革命對未來社會的重大影響還在後面。

——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 2001 年

題記

對未知懷有畏懼是人的天性, 因此不論是個人或組織都具備不確定性的規避傾向(uncertainty avoidance, 霍夫斯塔德於 1980 年提出)。 未知帶來不確定, 不確定帶來風險, 風險代表 可能的失敗。 因此, 人們或企業總是盡已所能地去做預測用以防範風險。 有些卓越的企業家, 似乎有著令人驚歎的能力去預知未來, 從而做出成功的決策。 然而, 人們常常忘記, 這些超 凡企業家其實曾做過無數決策,

但為人銘記的, 往往是那些神來之筆, 失敗的則往往被拋諸腦後。 並且, 本書所揭示的研究 結果已然清楚地表明, 機器的運算能力, 在曾經發生的事件場景中, 如新一年的銷售預期、公司的未來股價表現等重複情境, 其預測能力明確地優於人類。 畢竟, 由於與生俱來的感性, 人們註定無法像機器般做出完全基於事實的理性決策。

那麼, 人類是否應該要為日益強大的機器智慧(如人工智慧)感到恐懼?新時代的開端是否是人類消亡的序曲呢?阿爾法狗的成功, 似乎讓人們對自己未來的生存價值產生了懷疑。 對於這個問題, 書中給了一些可能的答案。

首先, 人們必須承認, 機器的能力, 在許多場景中, 確實比人類的能力強大。

人 類一直渴望自己居於主宰地位, 對環境中的物種與事物具備絕對控制力, 其原因也是為了逃避未知的恐懼。 但是, 唯有承認人類之不足, 才能與機器交互成為一種更為有益的關係。 這關係, 可以是增強、互補或彼此保護。 人們應當放下“控制”的思維, 將機器作為一個同等輔助的同伴, 截其所長, 補己所短。 其實, 在當前世界我們已經開始體驗這種夥伴關係了:試想, 一個人開著車, 聽著導航, 馳騁在一條陌生的公路上, 無須擔心迷路, 是一個多美妙的體驗?此刻, 其實人們已將路徑規劃的決策交付於機器了。

然而, 誠如 18 世紀提出效用理論的數學家伯努利與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卡曼尼的研究人的決策無法避免地受到人 的感性層面,

亦即情緒或情感的影響。 情感是如此微妙而不可 一概而論, 同一個情境對某人而言是欣喜若狂, 對另一人卻可 能是暗自神傷。 因此, 人類組織在做決策時, 即便能利用大資料算盡可能性, 最後結果也可能受當時人們的集體情緒所影響, 這也是機器智慧參與人類世界的局限。 最終, 要去真切感受與 激發眾人的情感, 還是需要人類自己。

也正因為人類是理性與感性的結合, 使得大眾力量得以通過科技的進步(如互聯網)彙集在一起。 相較於“人工智慧”, 這種眾人之力可以巧妙地被稱為“大眾智慧”。 如心理學家馬斯洛所說, 自我實現是人們最高階層的需求, 人們最終都在追尋自我存在的價值。 當機械化的生活讓人們在日復一日中漸漸失 去自我價值感時, 能夠擺脫束縛、以獨一無二的“我”的身份, 自主地參與一件事,常常是激動人心的。

因此,大眾願意投入“知識智力”密集的開放創新平臺發揮“眾能”;也願意貢獻自己的奇思妙想等創意給T恤設計平臺, 成為“眾創”;更願意在知乎或維琪百科上把自己所知所學做為 資訊分享,造就“眾知”:或是願意為支持某一項新穎的發明或 計畫奉獻自己的財力,變成“眾籌”,抑或願意把手中擁有的資 源發揮其最大邊際效用,成為“眾包”。這些大眾力量形成的大 眾智慧所能成就的事,相對于機器智慧,明示了單一人類智慧做 不到的事,大眾可能可以做到;更重要的是,如果大眾智慧與機 器智慧合作時,為世界帶來全新創造的可能性是如此之大。

記錄眾人行動所彙集的大資料讓人工智慧的學習模型飛躍 進步,其中虛擬貨幣概念開啟了資料分享與應用的新篇。例如 比特幣帶來的區塊鏈概念,有著去中心化、不可更改及技術屏 障等特點,這些特點可以解決有關“信任”的問題。信任成本 是經濟學交易成本的重要成分,交易雙方常常不可避免地將資 金花費在征信、監督及約束上。經濟學家熊彼特在《經濟學人》 上發表的文章《疑心重重》也說明了信任危機對社會造成的損失。而今,區塊鏈概念與技術的應用如果能夠降低社會活動中的信任成本,例如螞蟻金服利用區塊鏈技術為奶粉和白酒產品 溯源、追蹤,透過不同區塊鏈的資料對接,達成防偽的目的。 可以預見,當區塊鏈技術應用日益廣泛,大眾信任成本下降時, 對各種形式的大眾自主活動投入將會增加,繼而形成更強的大 眾智慧。而去中心化的區塊鏈資料庫如星際資料庫(IPDB)的 出現,讓資料彙集與分享的成本下降,並允許自由使用與管理 時,其巨型資料對人工智慧帶來的技術變革更將指日可待。

當大眾智慧與機器智慧的結合開啟改變世界之門時,一種新的組織形式也應運而生。平臺化組織利用互聯網及機器運算力,讓眾人之力有了即時彙聚之所。中國可說是平臺企業最為 勃發之地,上述所說的眾能、眾創、眾知、眾籌、眾包均可在 中國找到對應的實例。大型平臺企業如阿裡巴巴、騰訊、百度、 美團、滴滴出行,更是在大資料與機器智慧的説明下迅猛發展。平臺型組織,將借由機器智慧日益增長的運算能力與大量即時更新的資訊流,連接資源方與需求方,彙集更大力量,獲取更大權力,推動與改變世界。

然而凡事必無所畏亦有所畏。前沿思想家、麻省理工教授安德魯·麥卡菲和埃裡克·布萊恩約弗森在他們的新書《人機平臺》中說,人們必須做出選擇,如果讓平臺存在是大眾的選擇,群體意志的展現, 那麼平臺企業或組織亦必須做出以人類福祉為出發點的選擇, 以為全人類乃至各物種謀福祉為使命,而且這使命應該淩駕於 企業永續經營的目標之上。一個會作惡的企業,不論小惡或大 惡,其生存只會帶來世界的混亂與動盪。大改變已經揭開序幕, 我們必須迎接與機器智慧並肩工作的時代,發揮人們獨有的、 精妙的、結合理性與感性的智慧,將人們不擅長的工作讓位給 機器。與此同時,無私無畏地集合眾人之力,以大眾智慧協同 機器智慧,形成更為平等、透明、可信賴的組織力量,讓大眾 對自我生存更具決定權,展現人類生存的終極價值。

《人機平臺》是一本關於人類邁向新世界的著作,對於仍處於彷徨混沌之中的人們,這更是一本理解新時代的啟蒙書。兩位作者跨越學科社群,深入極客與企業群體,經過大量思想的碰撞,將 智慧的火花彙集寫出書中的三大主題:機器智慧、平臺革命以 及大眾力量的崛起。他們將過去 10 年間,世界出現的最重要的 概念、技術與實踐加以回顧總結,並且明諭了人類正走在新時 代的開端。這三個主題其實十分宏大,若想深入探究絕非一本書可以盡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尋找更多材料去研究。

更多關於本書都在講些什麼……

阿爾法狗擊敗最好的人類圍棋選手

Facebook和愛彼迎這類沒有任何傳統行業資產的新興公司取得成功

通用電氣邀請線上用戶來幫助設計並銷售該公司自己擅長的產品

……

這些例子展示了重塑商業世界的三大趨勢。

第一個趨勢是機器的快速增加和功能擴展,阿爾法狗異軍突起成為世界最佳圍棋手,就是一個明證。

古德溫觀察到的第二個趨勢是年輕有為的大公司嶄露頭角,它們與同行的老牌企業幾乎沒什麼相似之處,卻深刻地顛覆了後者。這就是正在崛起的平臺,它們是可怕的競爭對手。

如通用電氣“蛋白石”制冰機的非常規發展過程所示,第三個趨勢就是大眾的湧現,我們用這個術語泛指海量的人類知識、特長和激情,它們分佈在世界各地,現在可以線上獲得,集腋成裘。

從 10 億美元身家的矽谷獨角獸公司的崛起,到《財富》500 強公司的衰落或轉型,經濟的動盪和變革看起來是混亂隨機的。然而,機器、平臺和大眾這三個視角則以經濟學和其他學科的恰當原理為基礎。應用這些原理並不容易,但是有了恰當的視角之後,混亂將讓位於秩序,複雜將變得簡單。本書的目的就是提供這些視角。

在所有公司、所有行業,機器、平臺和大眾都有對照。機器智慧的對照是人腦。會計師與試算表,工程師與電腦輔助設計軟體,裝配線工人與旁邊的機器人,這些都是人腦—機器組合對照的示例。

平臺的對照是產品,也就是商品和服務。乘車穿越小鎮的是一種 產品,而Uber是人們用來獲取該產品的平臺。住宿和愛彼迎、新聞故 事和Facebook也是如此關係。

大眾的對照是核心,也就是公司在內部和供應鏈上建立的知識、流程、訣竅和能力。對於通用電氣的產品而言,核心在於設計、製造、銷售冰箱和烤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核心是建造太空船,嘗試更好地瞭解宇宙;微軟的核心能力包括開發個人電腦的作業系統和應用程式。

我們不會說,人腦、產品和核心已經過時或即將過時。這樣的說法是荒謬的。正如我們將反復聲明的那樣,人的能力、優質產品和服務,以及強大的組織能力對於企業的成功來說仍然至關重要。

(內容節選自《人機平臺》)

贈書福利

過去十年從科技到商業的全球巨變,令我們無須再懷疑:

數位技術已經入侵實體世界,人類與機器需要攜手合作;

商業怪傑不費一兵一卒,卻利用平臺創造市場,一旦市場運作成功,就會產生難以阻擋的巨大網路效應;

推動創新實驗的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專家,而是活躍線上上線下的普通大眾。

《人機平臺:商業未來行動路線圖》

作者:安德魯·麥卡菲(Andrew McAfee)

埃裡克·布萊恩約弗森(Erik Brynjolfsson)

譯者:林丹明 徐宗玲

中信出版社

現在,21君給大家謀福利啦,免費送書!

如何獲得?在本期週末讀書下麵留言,獲得點贊數前10名(點贊數需不少於20)的讀者,將免費獲得《人機平臺:商業未來行動路線圖》一本,我們將在明晚的夜讀中公佈獲獎名單喲~(所以點贊前10的截止時間是1月22日20:00喲~)

21君

小夥伴們,21君又如約而來啦。

對於未來,你有怎樣的理解?

能夠擺脫束縛、以獨一無二的“我”的身份, 自主地參與一件事,常常是激動人心的。

因此,大眾願意投入“知識智力”密集的開放創新平臺發揮“眾能”;也願意貢獻自己的奇思妙想等創意給T恤設計平臺, 成為“眾創”;更願意在知乎或維琪百科上把自己所知所學做為 資訊分享,造就“眾知”:或是願意為支持某一項新穎的發明或 計畫奉獻自己的財力,變成“眾籌”,抑或願意把手中擁有的資 源發揮其最大邊際效用,成為“眾包”。這些大眾力量形成的大 眾智慧所能成就的事,相對于機器智慧,明示了單一人類智慧做 不到的事,大眾可能可以做到;更重要的是,如果大眾智慧與機 器智慧合作時,為世界帶來全新創造的可能性是如此之大。

記錄眾人行動所彙集的大資料讓人工智慧的學習模型飛躍 進步,其中虛擬貨幣概念開啟了資料分享與應用的新篇。例如 比特幣帶來的區塊鏈概念,有著去中心化、不可更改及技術屏 障等特點,這些特點可以解決有關“信任”的問題。信任成本 是經濟學交易成本的重要成分,交易雙方常常不可避免地將資 金花費在征信、監督及約束上。經濟學家熊彼特在《經濟學人》 上發表的文章《疑心重重》也說明了信任危機對社會造成的損失。而今,區塊鏈概念與技術的應用如果能夠降低社會活動中的信任成本,例如螞蟻金服利用區塊鏈技術為奶粉和白酒產品 溯源、追蹤,透過不同區塊鏈的資料對接,達成防偽的目的。 可以預見,當區塊鏈技術應用日益廣泛,大眾信任成本下降時, 對各種形式的大眾自主活動投入將會增加,繼而形成更強的大 眾智慧。而去中心化的區塊鏈資料庫如星際資料庫(IPDB)的 出現,讓資料彙集與分享的成本下降,並允許自由使用與管理 時,其巨型資料對人工智慧帶來的技術變革更將指日可待。

當大眾智慧與機器智慧的結合開啟改變世界之門時,一種新的組織形式也應運而生。平臺化組織利用互聯網及機器運算力,讓眾人之力有了即時彙聚之所。中國可說是平臺企業最為 勃發之地,上述所說的眾能、眾創、眾知、眾籌、眾包均可在 中國找到對應的實例。大型平臺企業如阿裡巴巴、騰訊、百度、 美團、滴滴出行,更是在大資料與機器智慧的説明下迅猛發展。平臺型組織,將借由機器智慧日益增長的運算能力與大量即時更新的資訊流,連接資源方與需求方,彙集更大力量,獲取更大權力,推動與改變世界。

然而凡事必無所畏亦有所畏。前沿思想家、麻省理工教授安德魯·麥卡菲和埃裡克·布萊恩約弗森在他們的新書《人機平臺》中說,人們必須做出選擇,如果讓平臺存在是大眾的選擇,群體意志的展現, 那麼平臺企業或組織亦必須做出以人類福祉為出發點的選擇, 以為全人類乃至各物種謀福祉為使命,而且這使命應該淩駕於 企業永續經營的目標之上。一個會作惡的企業,不論小惡或大 惡,其生存只會帶來世界的混亂與動盪。大改變已經揭開序幕, 我們必須迎接與機器智慧並肩工作的時代,發揮人們獨有的、 精妙的、結合理性與感性的智慧,將人們不擅長的工作讓位給 機器。與此同時,無私無畏地集合眾人之力,以大眾智慧協同 機器智慧,形成更為平等、透明、可信賴的組織力量,讓大眾 對自我生存更具決定權,展現人類生存的終極價值。

《人機平臺》是一本關於人類邁向新世界的著作,對於仍處於彷徨混沌之中的人們,這更是一本理解新時代的啟蒙書。兩位作者跨越學科社群,深入極客與企業群體,經過大量思想的碰撞,將 智慧的火花彙集寫出書中的三大主題:機器智慧、平臺革命以 及大眾力量的崛起。他們將過去 10 年間,世界出現的最重要的 概念、技術與實踐加以回顧總結,並且明諭了人類正走在新時 代的開端。這三個主題其實十分宏大,若想深入探究絕非一本書可以盡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尋找更多材料去研究。

更多關於本書都在講些什麼……

阿爾法狗擊敗最好的人類圍棋選手

Facebook和愛彼迎這類沒有任何傳統行業資產的新興公司取得成功

通用電氣邀請線上用戶來幫助設計並銷售該公司自己擅長的產品

……

這些例子展示了重塑商業世界的三大趨勢。

第一個趨勢是機器的快速增加和功能擴展,阿爾法狗異軍突起成為世界最佳圍棋手,就是一個明證。

古德溫觀察到的第二個趨勢是年輕有為的大公司嶄露頭角,它們與同行的老牌企業幾乎沒什麼相似之處,卻深刻地顛覆了後者。這就是正在崛起的平臺,它們是可怕的競爭對手。

如通用電氣“蛋白石”制冰機的非常規發展過程所示,第三個趨勢就是大眾的湧現,我們用這個術語泛指海量的人類知識、特長和激情,它們分佈在世界各地,現在可以線上獲得,集腋成裘。

從 10 億美元身家的矽谷獨角獸公司的崛起,到《財富》500 強公司的衰落或轉型,經濟的動盪和變革看起來是混亂隨機的。然而,機器、平臺和大眾這三個視角則以經濟學和其他學科的恰當原理為基礎。應用這些原理並不容易,但是有了恰當的視角之後,混亂將讓位於秩序,複雜將變得簡單。本書的目的就是提供這些視角。

在所有公司、所有行業,機器、平臺和大眾都有對照。機器智慧的對照是人腦。會計師與試算表,工程師與電腦輔助設計軟體,裝配線工人與旁邊的機器人,這些都是人腦—機器組合對照的示例。

平臺的對照是產品,也就是商品和服務。乘車穿越小鎮的是一種 產品,而Uber是人們用來獲取該產品的平臺。住宿和愛彼迎、新聞故 事和Facebook也是如此關係。

大眾的對照是核心,也就是公司在內部和供應鏈上建立的知識、流程、訣竅和能力。對於通用電氣的產品而言,核心在於設計、製造、銷售冰箱和烤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核心是建造太空船,嘗試更好地瞭解宇宙;微軟的核心能力包括開發個人電腦的作業系統和應用程式。

我們不會說,人腦、產品和核心已經過時或即將過時。這樣的說法是荒謬的。正如我們將反復聲明的那樣,人的能力、優質產品和服務,以及強大的組織能力對於企業的成功來說仍然至關重要。

(內容節選自《人機平臺》)

贈書福利

過去十年從科技到商業的全球巨變,令我們無須再懷疑:

數位技術已經入侵實體世界,人類與機器需要攜手合作;

商業怪傑不費一兵一卒,卻利用平臺創造市場,一旦市場運作成功,就會產生難以阻擋的巨大網路效應;

推動創新實驗的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專家,而是活躍線上上線下的普通大眾。

《人機平臺:商業未來行動路線圖》

作者:安德魯·麥卡菲(Andrew McAfee)

埃裡克·布萊恩約弗森(Erik Brynjolfsson)

譯者:林丹明 徐宗玲

中信出版社

現在,21君給大家謀福利啦,免費送書!

如何獲得?在本期週末讀書下麵留言,獲得點贊數前10名(點贊數需不少於20)的讀者,將免費獲得《人機平臺:商業未來行動路線圖》一本,我們將在明晚的夜讀中公佈獲獎名單喲~(所以點贊前10的截止時間是1月22日20:00喲~)

21君

小夥伴們,21君又如約而來啦。

對於未來,你有怎樣的理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