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平遙縣民間泥塑藝人張榮

牛何松

泥塑藝術是中國一種傳統的民間藝術, 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而平遙泥塑藝術作為中國傳統民俗藝術的代表, 也漸漸地被大眾所熟知, 並於2014年被列入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 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多年來, 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平遙縣民間泥塑藝人張榮主動擔負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的重任, 一直致力於平遙泥塑藝術的傳承、復興和創新, 使平遙泥塑藝術走出山西、走向世界, 讓中華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平遙泥塑藝術

彰顯非遺魅力

午夜的平遙古城, 彩燈齊上, 人山人海, 仿佛就是一座不夜城。 2017年10月24日晚上, 隨著熙熙攘攘的人流, 筆者來到平遙縣衙往東200米處的“張泥人”泥塑小店門口時, “塑造諸遊人本真尊容, 彰顯非物質文化魅力”的牌匾格外醒目。 走進店裡, 一股柏香撲面而來, 店鋪裝飾得獨具特色, 屋頂上懸掛著許多用小草和樹枝製成的鳥窩、草房子, 展櫃上擺滿了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泥塑, 處處洋溢著濃濃的藝術氣息, 如此景觀成為平遙古城一道亮麗的風景, 吸引著眾多遊客駐足觀賞, 紛紛拍照留念。

透過人群, 看到店主張榮正在為一位姑娘現場製作泥塑頭像。 筆者好奇地坐下來,

一邊觀賞一邊採訪。 “藝術是心靈的享受。 觀人之眉宇、察人之特徵, 在為每一位遊客雕塑之前, 我都要仔細觀察遊客的神態表情, 盡可能做到心與心的溝通交流, 然後才能投入創作, 塑造精品。 ”張榮邊捏邊說。

說話間, 只見張榮慧眼觀察, 巧手舞動, 幾把塑刀、一團特製的塑泥, 經過20多分鐘的精心製作, 很快就變成了一個形神兼備、惟妙惟肖的泥塑。 “像極了, 像極了, 簡直跟真人似的。 ”泥塑製作完成後, 這位姑娘讚不絕口。

“這件作品製作精良, 把人的主要特徵生動地展示了出來, 面部表情栩栩如生, 連皺紋都雕刻得脈絡清晰、活靈活現, 最傳神的就是那雙眼睛。 ”過往遊客讚歎不已。

主動擔負非遺

傳承保護重任

平遙泥塑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

同時有著相當突出的成就, 其表現主要在該縣的寺廟道觀中, 那一尊尊神態逼真、栩栩如生的塑像, 如雙林寺的十八羅漢、自在觀音等, 雕塑技藝堪稱一流。 後來, 由於社會需求低、手工技藝操持辛苦、學藝週期長, 從業人員生活極其艱難。 惡劣的生存環境, 致使平遙泥塑藝術日漸衰落。

1983年出生於泥塑世家的平遙縣中都鄉西莊村人張榮, 自幼受父薰陶製作泥塑, 走南闖北, 拜師學藝。 每到學校放假, 他總是跟隨父親到周邊的寺廟去學習泥塑的製作。 2000年跟隨木雕大師梁衛國學習木雕技藝, 2003年跟隨國內著名雕塑大師、西安美術學院張澤教授進修和深造, 掌握了雕刻的精髓所在。 但為了生活, 他大學畢業後卻從事了與泥塑毫不相干的工作。

“平遙泥塑藝術如何在濃墨重彩中洋溢出蓬勃生機, 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 上班期間, 泥塑是我業餘時間最好的休閒方式, 同時也使我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2009年, 張榮摔破鐵飯碗, 端起泥飯碗, 主動擔負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的重任。 他從榆次經緯廠辭了職, 在榆次老城租了一間房子, 後來又返回平遙古城創建了自己的工作室。 創作中, 他沉下心來, 悉心研究, 既善於借鑒我國泥塑藝術的基本手法, 又敢於創新、大膽實踐, 摒棄了“制子兒、翻模、脫胎、著色”的舊模式, 摸索出獨特的原料配方, 研創了自己的手工捏塑方法。

憑藉一雙巧手和對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 他用一堆堆泥土塑造出了一尊尊惟妙惟肖的泥塑作品。

因為他的泥塑技藝爐火純青, 構思巧妙傳神、活靈活現, 具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 人們都親切地稱他為“張泥人”。

一直致力傳承

保護非遺成果

千百年來, 泥塑是一種民間藝術, 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被當作一種藝術語言傳播於世界各地, 訴說著古老國度的歷史文明。 平遙泥塑藝術是民間泥塑藝術的重要代表之一, 不僅承載著濃烈的地方文化內涵, 而且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

根植在骨子裡、流淌在血脈中的先天藝術基因, 加上後天的不斷創新、探索、實踐, 使張榮的作品日臻成熟。 2000年至今, 他為香港演員羅家英、國際巨星李連傑等13000余名中外友人塑造尊容。 2012年,他先後在中韓和中法藝術交流中,為世界友人現場表演平遙泥塑藝術。2014年,他應邀去北京參加央視《過年七天樂》民俗文化節目拍攝錄製。2015年,他應邀參加高峰導演的電影《風雨日昇昌》拍攝,並在劇中出演“張泥人”,首次將平遙泥塑藝術搬上了電影銀幕。同時,他的泥塑作品在手工技藝大展中屢屢獲獎,在北京、天津、哈爾濱等地巡迴展覽,深受人們喜愛和讚美,其事蹟還被央視等媒體關注與報導。

“中國走向世界,世界關注平遙,平遙正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全世界。我相信,在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平遙泥塑藝術一定能夠有著更加長遠的發展和傳承。”談起泥塑,張榮自信滿滿,“平遙泥塑藝術是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作為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非遺傳承保護,我責無旁貸,我會用自己的一生去傳承泥塑藝術、傳承泥塑文化,讓泥塑不斷閃爍出絢麗奪目的非遺之光。”

2012年,他先後在中韓和中法藝術交流中,為世界友人現場表演平遙泥塑藝術。2014年,他應邀去北京參加央視《過年七天樂》民俗文化節目拍攝錄製。2015年,他應邀參加高峰導演的電影《風雨日昇昌》拍攝,並在劇中出演“張泥人”,首次將平遙泥塑藝術搬上了電影銀幕。同時,他的泥塑作品在手工技藝大展中屢屢獲獎,在北京、天津、哈爾濱等地巡迴展覽,深受人們喜愛和讚美,其事蹟還被央視等媒體關注與報導。

“中國走向世界,世界關注平遙,平遙正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全世界。我相信,在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平遙泥塑藝術一定能夠有著更加長遠的發展和傳承。”談起泥塑,張榮自信滿滿,“平遙泥塑藝術是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作為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非遺傳承保護,我責無旁貸,我會用自己的一生去傳承泥塑藝術、傳承泥塑文化,讓泥塑不斷閃爍出絢麗奪目的非遺之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