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無人貨架的比拼 猩便利這樣定義了優質點位

近日, 新零售風口的猩便利被推到了也一直身處輿論的風口浪尖, 頻繁有聲音置疑提出猩便利30人以上公司的貨架鋪設標準——30人以上的公司, 而行業其他聲音則認為這樣的點位是無效的。 在經歷過2017年資本瘋狂的助推, 無人貨架行業經過了上半場的瘋狂跑馬圈地之後, 各界都普遍認為比拼精細化運營的下半場競爭已經拉開了序幕。

然而精細化運營雖得到了各界的認同, 但圍繞著無人貨架的精細化運營到底應該怎麼玩? 30人的公司鋪貨架能賺錢嗎?是不是非得100人以上的公司才是點位的優質選擇?這樣一些辯論聲音依然此起彼伏。

且不說行業還遠未到拼的你死我活的階段, 部分無人貨架玩家將精細化運營簡單粗暴地理解為“搶佔優質點位”, 並且開始爭奪100人以上的公司這種所謂“優質點位”。 部分企業甚至揚言不做100人以下的點位, 恐怕從它的出發點就是錯誤的方向, 競爭中掉隊那就是遲早的事了。

30人點位PK 100人點位, 無人貨架的點位品質真的和公司人數相關嗎?這其實是一種想當然。 有一些公司人數是很多, 但大部分員工都不常在辦公室, 比如銷售為主的公司, 員工要出門跑業務;媒體屬性的公司, 員工要頻繁出外勤;還有很多彈性工作制, 無需坐班的公司, 這些公司的人數可能超過100, 但會長時間停留在貨架周圍的用戶數則非常有限,

轉化率和動銷可想而知。

相反, 有一些人數不多, 只有30-50人的公司, 員工辦公時間長, 需求強烈, 有人甚至一天都要買三五單, 長期來看, 轉化率、複購率、單量、流水都很好, 難道要因為人數不足100而放棄這種公司嗎?

其實, 曾有媒體報導過,

猩便利的技術後臺資料顯示, 30-50人的公司、50-100人的公司、100人以上的公司, 在轉化率、滲透率和動銷情況上沒有明顯的區別, 甚至有人數少的公司反比人數多的公司賣得更好的例子, 這足以說明公司人數不是點位品質的決定因素。

眾所周知, 中國三線及以上城市的辦公場所景約有100萬, 背後的精准白領用戶群體約有4000-5000萬之多, 這是潛力巨大的市場。 但是如果把目標鎖定在100人以上的公司, 點位數量就會急劇減少, 這相當於人為地把目標使用者群體範圍縮小, 主動放棄了很大的一塊市場, 而且這些被放棄的用戶也有相當的可能性非常優質, 這無論如何這都不是明智之舉。

再者, 100人以上的公司數量既然很少, 分佈的密度也就會偏低,

大家都知道, 一定區域之內點位元密度越大, 單點物流成本就會越低, 如果人為放棄了其中的很多點位, 勢必抬高單點的物流成本, 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

基於這些考量, 以及通過後臺資料的實際情況和計算結果, 猩便利從來不以人數論點位品質, 從始至終標準都是“效率”。 因為對於猩便利而言, 便利架的佈局是一張完整的版圖, 單點的效率和整體的效率要一體化來看, 因為。 在猩便利獨創的“便利·蜂窩”模式之中, 每一個便利架點位都是一個最小的零售單元, 通過與智慧便利店的協同聯動, 這些最小單元都被納入一整張大網之中, 它們的位置、密度、動銷情況, 密切關係到“便利·蜂窩”的運營效率。

由此可見單獨以點位人數去評判其是否為優質或劣質恐怕目光短淺, 沒有能力滿足30人公司的需求, 但這些中小型公司的員工就沒有需求可言了嗎?新零售就是要打破傳統零售的思維, 無人貨架做的則是打造即時消費方式和平臺, 只有像猩便利這樣具備互聯網的技術和資料的平臺才能窺到其中奧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