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勺言|王健林仍站在拳擊台的中央

昨天下午3點半左右, 王健林備受各界關注的哈爾濱講話結束一個小時內, 一勺言已經陸陸續續拿到了當日年會的演講草稿。

當時, 我正在武漢街頭的一輛計程車上, 親身感受恐怖的湖北速度, 多個驚險畫面歷歷在目, 我一手抓住扶手, 一手握住手機螢幕, 晃晃悠悠間, 看到一個真實的萬達2017。

王健林親自撰寫的「2017萬達體檢報告」, 一貫簡明扼要, 於一堆自證清白的數位矩陣與煌煌業務清單的字裡行間,

你如果不是對萬達十分有成見, 那麼, 你無法拒絕讓自己得出一個自然而然的結論:

「此刻, 飽受輿情攻擊的王健林仍然站在拳擊台的中央。 」

過去一年, 從4月份開始, 萬達在中國商界的輿情標籤從「買買買」驟然切換至「賣賣賣」風格, 8月份的世紀大交易後, 很多人相信, 2017年註定是老王的流年, 作為一個曾經強悍無比的商界領袖, 他與萬達的勢頭將一去不再複返。

流言蜚語不間斷地襲來, 中國人特別擅長用諷刺作為武器, 落井下石般地攻擊一位企業家精神被廣泛公認的商界大佬, 即使這類群體為這個國家貢獻了最多的就業, 稅收與商業競爭力的來源, 即使我們都是這類群體廣泛意義上的顯著受益者。

過去十年, 王健林成為中國首富前後, 我曾經近十次採訪過他, 對他耿直、驕傲、強硬的個人性格印象很深刻。 面對外界拋擲而來的「糞包炸彈」, 萬達與王健林的憤怒可想而知。

他做出的反應是, 過去一年萬達發出了多封律師函, 聲稱起訴那些中傷萬達的個人與機構, 也曾被迫多次公開闢謠。

但是, 直到昨天, 他也許才意識到, 只有一樣東西才能真正幫助廓清事實:

「用數字說話。 」

這一次, 我們也用數字來說話, 順便也談談一勺言對這些數字的獨家解讀。

10.8%

2017年, 萬達集團收入共計2273.7億元, 超額完成目標的113%, 淨利潤完成年度目標的114%, 同比持平。 當然, 在去年如此嚴厲的「去杠杆」環境下, 同比減少了10.8%。

這個口徑的收入, 沒有包含一筆高達162億元的旅行社收入。

但是, 這部分收入是計算在2016年萬達業績中的, 2017年萬達把它注入到另一公司, 雖然控股, 但是不再並表, 導致帳面收入同比減少了10.8%。 如果算上的話, 同比減少幅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 10.8%是一個完全能夠獲得高度理解的數字。 也許我們可以這樣來推論它的難度所在:在去年那樣的環境下, 有多少家中國企業可以實現如此微不足道的營業收入下降幅度呢?

在我看來, 這個數字不僅不是傷疤, 反而是正面測試結果, 它顯示出萬達是一家有底蘊的公司, 它對速度下降過程中的安全性具有高度免疫力。

93%

按照成本計算, 萬達的總資產高達7000億元, 同比減少11.5%。 總資產由資產與負債構成, 這個降幅基本反映了去年萬達發生的兩個大事:1,

資產出售;2, 降低負債率;

但是, 最重要的資料是這個:7000億總資產中, 國內資產佔據了93%, 國外資產占比7%。

這個93%的國內資產占比資料緣何重要?2017年, 萬達被人為帶上的最具傷害性的一個帽子就是:轉移資產。

雖然中國過去40年的改革開放本質上是重商主義, 但是, 誰都無法否認, 政治環境對商業的影響與作用。 帶上「轉移資產」的政治高帽, 幾乎是誅心之舉, 瞬間便可以殺傷你。

93%, 是萬達資產的基本面, 態度與回應。

255.2億

2017年, 萬達集團的租金收入是255.2億元, 以101%完成年度目標, 同比增長30.3%。

租金收入由於毛利潤率高, 持續性好, 往往被認為是所有收入結構中含金量最高的收入來源。 萬達取得255億元租金收入的同時, 當年新開業了49家萬達廣場, 1家萬達茂,其中輕資產24個,重資產廣場26個。

這24個新開業的輕資產萬達廣場,萬達大概只能抽取30%的租金收入,總租金增長30.3%,說明萬達老的開業店的內生租金增長至少達到了兩位數,即使不開新店,也是兩位數增長。

這樣一分析就可以看出,200多個萬達廣場依然是王健林非常優質的核心資產事實上,來自一勺言在萬達的內部線人所述,王健林最近在公司高層的表態是:

「萬達廣場與AMC是萬達的非賣品。」

63.4%

在這次哈爾濱會議中,王健林少見自我表揚了一次。

他說,一百年來,全球大型房企無一例轉型成功,萬達已經改寫了商業歷史。

他何出此言呢?就因為一個資料。

2017年,萬達的非地產業務收入達到了63.4%,2016年這一指標是55%,萬達的收入結構,非地產的服務業收入首次超出地產收入。

我們再往拆的更細一些。占比63.4%的服務業收入中,含金量最高的租金收入只占比18%,來自文化收入占比達到28.1%。它包含哪些內容呢?主要是萬達的電影業務收入,其中,海外的電影收入又占比最高。

這說明了什麼?萬達的文化業務已經成長為除了商業地產之外的又一個支柱性收入,不是在概念與口號上,而是在實際收入結構上,同時,萬達三年前的海外文化投資已經正式進入收穫期。

50%

萬達院線,曾經是萬達服務于萬達廣場的一個替補業務,早期主要是為了填充快速擴張的萬達廣場空間,如今已成長為國內最大的院線,這是王健林的意外收穫,上市之後,市值最高突破了1400億元。

它厲害在哪裡?有一組資料可以看出潛力。

國內的萬達影城,有50%以上開在了非萬達自己的物業,這個數字顛覆了我們對萬達影城的常規認知。

它的單屏收入是國內平均水準的1.9倍,線上收入近90%,會員收入占比90%,會員人數突破1億人。

一般人不太瞭解這組資料的價值,它裡面的「線上」與「會員」特徵,直接折射的是「粘性」與「競爭力」。

哈爾濱會議中,王健林提出了新的「小目標」:三年時間,爭取2020年萬達影城會員人數突破2億人。

680億

在哈爾濱會議上,王健林有一個不能回避的議題:為安定軍心,他必須就去年為何出售資產對全體員工有一個明確的正式說法。

他確實這麼做了。

2017年,萬達通過三方世紀大交易,減債440億元,回收現金680億元。但是,面對行業內外議論紛紛,王健林的回答是,「他們根本不理解」。

所以,這一次,他給出了四個解釋,還有一個「三年賭局」。

1,生意就是有買有賣,沒有只買的生意,也沒有只賣的生意,關鍵看價格。萬達清償海外賬務,賣一半資產就清償全部負債,就是掙了一倍。所以買賣是正常邏輯,關鍵看差價。

2,萬達廣場已經是很重資產,幾千億元,文旅專案再持有,資產太重了。雖然有大量銷售物業可以回收投資,文化項目能收回投資,但每個專案週期要7至8年,十幾個項目累加,至少5-6年內,萬達每年要淨增千億有息負債,萬達的負債就會太多。

3,加杠杆與全球、全國去杠杆大趨勢不符。對已有大量較高收益商業物業的萬達來說,沒有必要再去持有另一條線。賣掉文旅酒店走輕資產品牌經營之路,絕對是上策。

4,企業經營安全是第一位的,為集中有限資金發展萬達廣場,就要有舍有得,否則就不能保證開業50個廣場,在建超百個廣場。

最後,他給出自己的三年賭局:社會不理解,員工也有不理解,但是咱們三年之後再看,迪士尼、環球、大型酒管公司均是如此。

7.7億元

這是2017年王健林的公益現金帳單,7.7億元是去年萬達除了實物外的現金捐贈額。

扶貧是2020年的一個倒計時政治承諾,它的完成,一定是集政府,社會資本與志願者個人努力於一身的集體工程。事實上,在過去一年,我們都見到了大型企業集團紛紛在這個點上發力,它已經成為一個商界現象。

它背後的原因我們不去討論,也無需猜測動機,畢竟它利國利民。

1.5%

這個指標,可以判斷作為企業公民的社會資源動員能力,以及它「大而不能倒」的現實依據。

2017年,萬達新創造服務業就業崗位19.5萬人,其中大學生8.4萬人,占當年全國新增就業的1.5%。

王健林的原話是,連續兩年1.5%,都是風吹不著,雨淋不著、而且穩定。

這個數字放在這裡,誰都知道它的分量所在。

陳列了這麼多資料,完全可以看出2017年王健林依然占在拳擊比賽的中央位置。

但是,很多人關心,萬達的後勁如何?是否依然有持續比賽的能力?

王健林作出了更強有力的回應。

萬達2018年KPI清單:

計畫總收入2479億元;

商業地產收入1245.4億元,其中商管公司收入366.4億元,其中租金收入326.8億元。新開業萬達廣場50個,萬達茂2個。房地產收入879億元,新發展重資產萬達廣場7個;輕資產萬達廣場50個,其中合作類40個,投資類10個;

文化集團收入733億元;

文旅集團收入30.7億元;寶貝王集團收入26.4億元;

金融集團收入408億元;

網科集團暫不安排收入計畫;

集團其它收入92.8億元。

老王信心滿滿,其實2017年能有如此難能可貴的成績單,2018年我對萬達的信心反而更足。

根據一勺言獲得的高層線報,2018年,為了匹配這些KPI小目標,萬達自身也會有一系列主動調整發生,涉及組織架構,業務重心與戰略股東。

我大致猜測一下:

1,萬達的商管公司地位將大幅度上升。事實上,萬達商管公司在人事上將吸納更多的內部精英加入;

2,萬達的地產開發業務將獨立為一個單獨的公司;

3,萬達廣場作為老王的非賣品,將繼續投入重兵作戰。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一年中,它將迎來重量級的戰略股東加入,它的數量擴張將進一步得以提速。

4,萬達商業地產的IPO在上述架構調整後,可能會暫時放緩;

5,萬達的服務性收入,將在比重上進一步拉開與地產收入的距離,距離越大,萬達集團的業務風格切換就更加不可逆。對於中國5000億元以上總資產的巨頭公司而言,萬達路徑與萬達轉型樣本,將是教科書級別的。

6,服務性收入中的明星板塊,文化業務將會因為處在內需消費升級的風口之上,對萬達的重要程度將進一步增加;

7,寶貝王業務將是下一個「明日之星」。2017年是寶貝王的新秀時間,2018年之後,我們將親眼目睹一個重兵打造的綜合性消費IP品牌是如何步步入侵你的日常生活的。

最後,說句公道之論:天助自助之人。

前文閱讀提示:

此時,萬科在測試著每一個人

一勺言 | 談談GDP縮水之後的致命樓市邏輯

1家萬達茂,其中輕資產24個,重資產廣場26個。

這24個新開業的輕資產萬達廣場,萬達大概只能抽取30%的租金收入,總租金增長30.3%,說明萬達老的開業店的內生租金增長至少達到了兩位數,即使不開新店,也是兩位數增長。

這樣一分析就可以看出,200多個萬達廣場依然是王健林非常優質的核心資產事實上,來自一勺言在萬達的內部線人所述,王健林最近在公司高層的表態是:

「萬達廣場與AMC是萬達的非賣品。」

63.4%

在這次哈爾濱會議中,王健林少見自我表揚了一次。

他說,一百年來,全球大型房企無一例轉型成功,萬達已經改寫了商業歷史。

他何出此言呢?就因為一個資料。

2017年,萬達的非地產業務收入達到了63.4%,2016年這一指標是55%,萬達的收入結構,非地產的服務業收入首次超出地產收入。

我們再往拆的更細一些。占比63.4%的服務業收入中,含金量最高的租金收入只占比18%,來自文化收入占比達到28.1%。它包含哪些內容呢?主要是萬達的電影業務收入,其中,海外的電影收入又占比最高。

這說明了什麼?萬達的文化業務已經成長為除了商業地產之外的又一個支柱性收入,不是在概念與口號上,而是在實際收入結構上,同時,萬達三年前的海外文化投資已經正式進入收穫期。

50%

萬達院線,曾經是萬達服務于萬達廣場的一個替補業務,早期主要是為了填充快速擴張的萬達廣場空間,如今已成長為國內最大的院線,這是王健林的意外收穫,上市之後,市值最高突破了1400億元。

它厲害在哪裡?有一組資料可以看出潛力。

國內的萬達影城,有50%以上開在了非萬達自己的物業,這個數字顛覆了我們對萬達影城的常規認知。

它的單屏收入是國內平均水準的1.9倍,線上收入近90%,會員收入占比90%,會員人數突破1億人。

一般人不太瞭解這組資料的價值,它裡面的「線上」與「會員」特徵,直接折射的是「粘性」與「競爭力」。

哈爾濱會議中,王健林提出了新的「小目標」:三年時間,爭取2020年萬達影城會員人數突破2億人。

680億

在哈爾濱會議上,王健林有一個不能回避的議題:為安定軍心,他必須就去年為何出售資產對全體員工有一個明確的正式說法。

他確實這麼做了。

2017年,萬達通過三方世紀大交易,減債440億元,回收現金680億元。但是,面對行業內外議論紛紛,王健林的回答是,「他們根本不理解」。

所以,這一次,他給出了四個解釋,還有一個「三年賭局」。

1,生意就是有買有賣,沒有只買的生意,也沒有只賣的生意,關鍵看價格。萬達清償海外賬務,賣一半資產就清償全部負債,就是掙了一倍。所以買賣是正常邏輯,關鍵看差價。

2,萬達廣場已經是很重資產,幾千億元,文旅專案再持有,資產太重了。雖然有大量銷售物業可以回收投資,文化項目能收回投資,但每個專案週期要7至8年,十幾個項目累加,至少5-6年內,萬達每年要淨增千億有息負債,萬達的負債就會太多。

3,加杠杆與全球、全國去杠杆大趨勢不符。對已有大量較高收益商業物業的萬達來說,沒有必要再去持有另一條線。賣掉文旅酒店走輕資產品牌經營之路,絕對是上策。

4,企業經營安全是第一位的,為集中有限資金發展萬達廣場,就要有舍有得,否則就不能保證開業50個廣場,在建超百個廣場。

最後,他給出自己的三年賭局:社會不理解,員工也有不理解,但是咱們三年之後再看,迪士尼、環球、大型酒管公司均是如此。

7.7億元

這是2017年王健林的公益現金帳單,7.7億元是去年萬達除了實物外的現金捐贈額。

扶貧是2020年的一個倒計時政治承諾,它的完成,一定是集政府,社會資本與志願者個人努力於一身的集體工程。事實上,在過去一年,我們都見到了大型企業集團紛紛在這個點上發力,它已經成為一個商界現象。

它背後的原因我們不去討論,也無需猜測動機,畢竟它利國利民。

1.5%

這個指標,可以判斷作為企業公民的社會資源動員能力,以及它「大而不能倒」的現實依據。

2017年,萬達新創造服務業就業崗位19.5萬人,其中大學生8.4萬人,占當年全國新增就業的1.5%。

王健林的原話是,連續兩年1.5%,都是風吹不著,雨淋不著、而且穩定。

這個數字放在這裡,誰都知道它的分量所在。

陳列了這麼多資料,完全可以看出2017年王健林依然占在拳擊比賽的中央位置。

但是,很多人關心,萬達的後勁如何?是否依然有持續比賽的能力?

王健林作出了更強有力的回應。

萬達2018年KPI清單:

計畫總收入2479億元;

商業地產收入1245.4億元,其中商管公司收入366.4億元,其中租金收入326.8億元。新開業萬達廣場50個,萬達茂2個。房地產收入879億元,新發展重資產萬達廣場7個;輕資產萬達廣場50個,其中合作類40個,投資類10個;

文化集團收入733億元;

文旅集團收入30.7億元;寶貝王集團收入26.4億元;

金融集團收入408億元;

網科集團暫不安排收入計畫;

集團其它收入92.8億元。

老王信心滿滿,其實2017年能有如此難能可貴的成績單,2018年我對萬達的信心反而更足。

根據一勺言獲得的高層線報,2018年,為了匹配這些KPI小目標,萬達自身也會有一系列主動調整發生,涉及組織架構,業務重心與戰略股東。

我大致猜測一下:

1,萬達的商管公司地位將大幅度上升。事實上,萬達商管公司在人事上將吸納更多的內部精英加入;

2,萬達的地產開發業務將獨立為一個單獨的公司;

3,萬達廣場作為老王的非賣品,將繼續投入重兵作戰。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一年中,它將迎來重量級的戰略股東加入,它的數量擴張將進一步得以提速。

4,萬達商業地產的IPO在上述架構調整後,可能會暫時放緩;

5,萬達的服務性收入,將在比重上進一步拉開與地產收入的距離,距離越大,萬達集團的業務風格切換就更加不可逆。對於中國5000億元以上總資產的巨頭公司而言,萬達路徑與萬達轉型樣本,將是教科書級別的。

6,服務性收入中的明星板塊,文化業務將會因為處在內需消費升級的風口之上,對萬達的重要程度將進一步增加;

7,寶貝王業務將是下一個「明日之星」。2017年是寶貝王的新秀時間,2018年之後,我們將親眼目睹一個重兵打造的綜合性消費IP品牌是如何步步入侵你的日常生活的。

最後,說句公道之論:天助自助之人。

前文閱讀提示:

此時,萬科在測試著每一個人

一勺言 | 談談GDP縮水之後的致命樓市邏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