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方山縣楊家村第一書記張鵬飛:群眾期盼的就是我要做的

“群眾期盼的就是我要做的” ——市委政法委駐方山縣楊家村第一書記張鵬飛工作紀事

數九寒天, 夜色剛濃, 山莊窩鋪又泛起了點點星燈。 方山縣大武鎮楊家村80歲高齡的薛志忠又習慣地來到村坡頭, 眺望著那燈火通明的施工現場。 這是幾輩子楊家村人期盼已久的大事, 在第一書記張鵬飛的努力下, 投資160多萬元的600米深井正在熱火朝天地作業。 幾乎每天都在作業現場的張鵬飛告訴筆者:“現在已打到480多米了, 預計春節前可打至600米見水區。 ”

楊家村位於大武鎮的西山區, 山高坡陡, 條件惡劣, 祖輩都是靠到附近的村莊挑水拉水來解決人畜生活用水,

遇到天旱時, 甚至還得花錢去買水吃。 吃水問題, 困擾多年, 解決吃水難題, 村民夢寐以求。 張鵬飛詳細地瞭解了這一情況後, 便馬不停蹄, 向領導彙報, 到部門諮詢, 尋解決辦法, 破歷史難題。 在市委政法委的大力支持和努力下, 去年8月, 設計600米見水區的深井開工了, 楊家村幾輩子人的夙願終於看到了希望。

2016年12月2日是張鵬飛駐村的第一天。 當時的情景至今記憶猶新:“鎮裡的幹部開玩笑地說, 到楊家村有三條路可以走, 隨便哪一條都能去, 今天咱們走個比較近的。 ”豈料, 這一走竟走了四十多分鐘不說, 中途還遇到兩車相會堵了半個小時。 後來, 張鵬飛才知道, 到楊家村的確有三條路可以走,

但進村第一天走的是最遠的一條, 因為最近的那條路塌毀了。 再進一步瞭解後, 張鵬飛吃驚地得知, 這條最近的進村路已經塌毀兩個多月了, 而且一直沒有維修的原因也很蹊蹺:進村路是楊家村的, 進村路塌毀(陷)的地段是屬於附近水源村的, 而造成進村路塌毀的原因是由於煤礦採煤所致, 賠償也是賠償給了水源村, 所以楊家村的進村路就這樣被隔了一天又一天。

一切都明白了, 張鵬飛立即向鎮黨委主要領導進行了反映, 主動與相鄰的水源村“兩委”班子溝通, 講明理, 辨事非, 識大體, 說大局, 在鎮黨委的大力支持和協調下, 12月8日, 在張鵬飛進村後的第六天, 由店坪煤礦出資對塌毀路段進行修整工作開始了,

村民們歡呼雀躍, 喜上眉梢。 為了讓進村的路更好走, 去年夏天, 張鵬飛又結合方山縣農村“10+1”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工作, 多方協調為進村路面進行了提質加寬, 鋪設水泥3.688公里, 徹底解決了楊家村人的行路難。

“每當通過自己的努力為村民辦成一件事時, 內心的那種喜悅和成就感就油然而生, 從城市到農村, 從機關到農家, 從幹部到農民, 一年多的農村工作, 使我深刻地領會到, 脫貧攻堅, 任重道遠, 脫貧路上還有許多的事要做, 還有許多的事要辦, 還有許多的難題需要破解, 但我堅信, 只要是群眾期盼的就是我要做的。 堅信這一點, 並沿著這一點往下幹, 是我不變的宗旨與使命。 ”採訪結束時, 張鵬飛翻開了他的駐村日記本,

這段話讓筆者思量許久, 也讓筆者堅定許多。

(楊應平)

呂梁日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