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厲害!對蝦與鱉混養,產量被大大提升!

蝦鱉混養是利用養蝦池塘在養蝦的同時混養中華鱉的一種節本高效養殖新技術。 該技術的核心是充分利用了池塘養殖空間水體, 以及蝦與鱉兩種不同食性的物種間的生存競爭關係, 實現了共存互利。 該技術最初起源于在南美白對蝦發病嚴重的池中放養鱉種, 以嘗試挽回養殖損失。 結果發現, 對蝦養殖後期的發病率降低, 抗颱風等災害性天氣的適應性增強, 白對蝦養殖抗風險能力明顯提高。 隨著研究的深入與技術改進, 逐步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技術體系, 並在浙江乃至周邊省份全面推廣。

該技術不僅提高了池塘利用率和綜合經濟效益, 也提高了商品蝦和鱉的品質, 得到廣大漁民的認可。

由於中華鱉和蝦的活動, 增加了水體活力, 改善了水環境條件, 改變了浮游植物種群組成, 創造了南美白對蝦生長的適宜環境條件。 此外,

混養的鱉可捕食病蝦, 阻斷疾病的傳播途徑, 使健康蝦減少了感染疾病的機會, 大幅度提高了池塘養殖經濟效益。 一般情況下, 合理配置下的蝦鱉混養模式, 中華鱉回捕率提高超過90%, 對蝦每畝產量200千克~400千克不等, 畝均效益近萬元。

(1)池塘要求面積以10~15畝為宜, 水深1.5~2.5米, 坡比1:2.5~3。 配備獨立的進、排水設施。 池塘應配備增氧設備, 每畝面積配套增氧機的功率為0.75千瓦~1.5千瓦, 建議增配盤式底增氧設施, 配置功率為0.1~0.15千瓦。

(2)清塘消毒池塘清淤修整完畢後, 進行暴曬。 在放苗前20天~30天, 一般用生石灰進行全池潑灑消毒, 用量200~250千克/畝;或用漂白粉消毒, 用量15~20毫克/升, 以清除池塘內的敵害生物、致病生物及攜帶病原的中間宿主。

(3)培育基礎餌料放苗前一周,

用80目尼龍篩絹網過濾進水80釐米~100釐米, 施肥培肥水質, 使水體透明度在30釐米~40釐米, 水色呈茶褐色或黃綠色。

施肥方法:一般使用尿素、過磷酸鈣等化肥或複合肥和發酵雞糞等有機肥。 新塘施有機肥並結合使用無機肥, 老塘可施無機肥。 有機肥應經過堆放發酵後使用, 用量為100~200毫克/升, 氮磷無機肥比例(5~10)∶1, 首次氮肥用量為2~4毫克/升, 以後2天~3天再施一次, 用量減半, 並逐漸添加水。

施肥原則:平衡施肥, 提倡施用有機肥;控制施肥總量, 水中硝酸鹽含量控制在40毫克/升以下, 透明度30釐米~40釐米;有機肥須經熟化、無害化處理;未經國家或省級農業部門登記的化學或生物肥料不得使用。

模式一:鱉主蝦輔型。 中華鱉的放養密度一般在每畝400只~800只,

對蝦苗3~5萬尾/畝;每畝可收穫白對蝦100千克左右;中華鱉成活率80%以上。

模式二:蝦鱉並重型。 中華鱉的放養密度一般在100~300只/畝, 白對蝦苗4~7萬尾/畝;每畝可收捕白對蝦200千克~400千克;中華鱉成活率85%以上。

模式三:蝦主鱉輔型。 中華鱉的放養密度一般在50~100只/畝, 放對蝦苗6~7萬尾/畝, 並可搭養30尾~50尾鰱、鱅魚或10尾~20尾鮰魚、鯰魚或50尾~100尾黃顙魚等。 經試驗, 該模式白對蝦單產高的可達500千克/畝, 但不穩定, 中華鱉成活率超過90%。

①蝦苗選擇:選擇活力強、體質壯、不帶病, 胃部和腸道飽滿的健康蝦苗為佳。 同時要求將蝦苗淡化到3以下規格為1釐米左右。

②試苗:先將養殖池水放入試苗盆中, 再將選定的淡化苗放入其中, 經過12小時以上的觀察, 若未出現死苗現象則可放苗;若出現死苗現象則應查找原因。

③放養時間:一般為5月上旬~6月上旬。 水溫在18℃以上的晴天上午或是傍晚進行。

④放養密度:宜根據主養品種確定放養密度。 一般蝦農多以白對蝦養殖為主, 每畝放養蝦苗5萬尾~7萬尾。 在池塘的上風口, 將苗袋放入池塘中, 待苗袋中的水與池水水溫基本一致後, 再將蝦苗緩緩放入池塘中。放養時溫差不宜超過2℃。

①放養規格:宜放養中華鱉日本品系品種,規格一般要求在250克以上。還可搭養少量吃食性魚類和濾食性魚類,規格一般要求在50克以上。

②放養時間:混養的中華鱉一般在6月上旬開始進行,吃食性魚類放養應在南美白對蝦長到3釐米以上時或者蝦苗放養時間超過30天后,再行放養;濾食性魚類的放養時間沒有嚴格要求。

(1)科學投餌根據養殖模式不同,餌料投喂需視具體情況進行相應調整:

①鱉主蝦輔模式:管理以養甲魚為主體;蝦苗下塘後,選用0號料投喂,每天分早、中、晚投餌。在幼蝦期投喂幼蝦配合飼料。中華鱉在放養後第二天即可投喂配合飼料,同時停止投喂蝦料。生長旺期每天投喂二次,平時投飼一次。日投餌量控制在存池鱉重量的4%~8%,投飼量根據天氣、水質、中華鱉的生長等情況靈活掌握。

②蝦鱉並重模式:管理以甲魚、對蝦兩者並重兼顧。蝦苗下塘後,前期投喂同上。中期改用南美白對蝦2號料,後期投喂南美白對蝦2號料和3號料,確保蝦類整個生長週期中對營養的不同需求,每日早、中、晚投餌三次,晚上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的60%~70%,同時根據天氣、水質、蝦的生長蛻殼等情況適時調整。中華鱉在放養後第二天即可投喂配合飼料,每天投喂兩次,先投鱉飼料,一小時後再投喂蝦飼料,讓鱉儘量在較為安靜環境下攝食。

③蝦主鱉輔模式:南美白對蝦投喂與第二種養殖模式一樣,中華鱉在放養後第二天即可投喂配合飼料,每天投喂兩次,半個月後逐步減少,一個月後完全停止投喂鱉配合飼料,到對蝦起捕後改投喂新鮮小雜魚、動物內臟等,投喂量以2小時~3小時吃完為宜。

定期換水:養成前期,每日添加水3釐米~5釐米,直到水位達1米以上,保持水位。養成中後期,蝦池每隔10天~15天加換新水,每次換水1/5~1/4,抽取底層水。6月~8月份,每10天換水一次,每次換水量不超過20%。換水時,保持水位相對穩定,同時使池水水質符合養殖要求。一般要求pH值在7~9,溶解氧在4毫克/升以上,氨氮0.5毫克/升以下,亞硝基氮0.02毫克/升以下。肉眼觀察水體透明度在30釐米~40釐米,水色黃祿色或黃褐色,呈鮮活嫩爽感覺。

化學調節:每隔半月,全池潑灑生石灰15毫克/升,調節池水pH、增加蛻殼所需鈣質,與漂白粉1~1.5毫克/升或二氧化氯0.3~0.4毫克/升交替使用,以消毒水體。同時,根據水質情況不定期使用沸石粉等底質改良劑。

生物調節:根據池塘水質和養殖物件生長情況,不定期潑灑光合細菌、有效微生物(EM)等有益微生物製劑改善水質,用法及用量參照使用說明。

第一種模式到十月中下旬,中華鱉活動能力減弱後用地籠起捕。第二種模式到九月開始陸續的起捕,即用拉網或地籠起捕蝦類,陸續捕到的甲魚需轉到另塘作專池暫養,或可一直持續到春節前後甚至跨過年度捕捉等。第三種模式是根據白對蝦生長情況及時收捕,一般用拖網,最後幹塘徒手捕撈完畢,大都能達上市的大規格商品。

1、忌防缺氧浮頭:混養塘一經浮頭,儘管未導致南美白對蝦死傷,可致使中華鱉貪吃對蝦量大增,其損失會超過“專養塘”;

2、及時捕撈:一旦南美白對蝦達到商品規格,要及時分批分期捕撈,捕大留小;當寒潮侵襲時,氣溫溫差在8℃以上時,不能捕蝦;當水質突然變壞或是蝦出現不正常現象時,要儘快提早捕蝦;

3、採用地籠捕蝦:應將地籠入口處用直徑為6毫米的鋼筋做成8釐米~10釐米箍與地籠網聯接進行阻隔,或者在地籠入口處用網目為6釐米~8釐米聚乙網阻隔,防止鱉爬入地籠。用牽網捕蝦時,則可先用網目>5釐米的牽網捕鱉,再用牽網捕蝦;

再將蝦苗緩緩放入池塘中。放養時溫差不宜超過2℃。

①放養規格:宜放養中華鱉日本品系品種,規格一般要求在250克以上。還可搭養少量吃食性魚類和濾食性魚類,規格一般要求在50克以上。

②放養時間:混養的中華鱉一般在6月上旬開始進行,吃食性魚類放養應在南美白對蝦長到3釐米以上時或者蝦苗放養時間超過30天后,再行放養;濾食性魚類的放養時間沒有嚴格要求。

(1)科學投餌根據養殖模式不同,餌料投喂需視具體情況進行相應調整:

①鱉主蝦輔模式:管理以養甲魚為主體;蝦苗下塘後,選用0號料投喂,每天分早、中、晚投餌。在幼蝦期投喂幼蝦配合飼料。中華鱉在放養後第二天即可投喂配合飼料,同時停止投喂蝦料。生長旺期每天投喂二次,平時投飼一次。日投餌量控制在存池鱉重量的4%~8%,投飼量根據天氣、水質、中華鱉的生長等情況靈活掌握。

②蝦鱉並重模式:管理以甲魚、對蝦兩者並重兼顧。蝦苗下塘後,前期投喂同上。中期改用南美白對蝦2號料,後期投喂南美白對蝦2號料和3號料,確保蝦類整個生長週期中對營養的不同需求,每日早、中、晚投餌三次,晚上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的60%~70%,同時根據天氣、水質、蝦的生長蛻殼等情況適時調整。中華鱉在放養後第二天即可投喂配合飼料,每天投喂兩次,先投鱉飼料,一小時後再投喂蝦飼料,讓鱉儘量在較為安靜環境下攝食。

③蝦主鱉輔模式:南美白對蝦投喂與第二種養殖模式一樣,中華鱉在放養後第二天即可投喂配合飼料,每天投喂兩次,半個月後逐步減少,一個月後完全停止投喂鱉配合飼料,到對蝦起捕後改投喂新鮮小雜魚、動物內臟等,投喂量以2小時~3小時吃完為宜。

定期換水:養成前期,每日添加水3釐米~5釐米,直到水位達1米以上,保持水位。養成中後期,蝦池每隔10天~15天加換新水,每次換水1/5~1/4,抽取底層水。6月~8月份,每10天換水一次,每次換水量不超過20%。換水時,保持水位相對穩定,同時使池水水質符合養殖要求。一般要求pH值在7~9,溶解氧在4毫克/升以上,氨氮0.5毫克/升以下,亞硝基氮0.02毫克/升以下。肉眼觀察水體透明度在30釐米~40釐米,水色黃祿色或黃褐色,呈鮮活嫩爽感覺。

化學調節:每隔半月,全池潑灑生石灰15毫克/升,調節池水pH、增加蛻殼所需鈣質,與漂白粉1~1.5毫克/升或二氧化氯0.3~0.4毫克/升交替使用,以消毒水體。同時,根據水質情況不定期使用沸石粉等底質改良劑。

生物調節:根據池塘水質和養殖物件生長情況,不定期潑灑光合細菌、有效微生物(EM)等有益微生物製劑改善水質,用法及用量參照使用說明。

第一種模式到十月中下旬,中華鱉活動能力減弱後用地籠起捕。第二種模式到九月開始陸續的起捕,即用拉網或地籠起捕蝦類,陸續捕到的甲魚需轉到另塘作專池暫養,或可一直持續到春節前後甚至跨過年度捕捉等。第三種模式是根據白對蝦生長情況及時收捕,一般用拖網,最後幹塘徒手捕撈完畢,大都能達上市的大規格商品。

1、忌防缺氧浮頭:混養塘一經浮頭,儘管未導致南美白對蝦死傷,可致使中華鱉貪吃對蝦量大增,其損失會超過“專養塘”;

2、及時捕撈:一旦南美白對蝦達到商品規格,要及時分批分期捕撈,捕大留小;當寒潮侵襲時,氣溫溫差在8℃以上時,不能捕蝦;當水質突然變壞或是蝦出現不正常現象時,要儘快提早捕蝦;

3、採用地籠捕蝦:應將地籠入口處用直徑為6毫米的鋼筋做成8釐米~10釐米箍與地籠網聯接進行阻隔,或者在地籠入口處用網目為6釐米~8釐米聚乙網阻隔,防止鱉爬入地籠。用牽網捕蝦時,則可先用網目>5釐米的牽網捕鱉,再用牽網捕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