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垃圾水塘換新顏 澆地用電不用愁

□記者 郭敏 文/圖

“這是一個自然形成的水塘, 面積約1500平方米, 深4米, 過去裡面滿是建築垃圾、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 臭氣熏天, 到了夏天,

更讓周圍村民難以忍受。 經過改造, 水塘東部建了健身廣場, 水塘西部得到了治理, 如今這裡成為村裡的一處景觀。 ”1月24日, 記者在安陽縣白璧鎮西邵科村採訪時村民搶著介紹。

西邵科村曾是人均收入、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後的省級貧困村。 通過脫貧攻堅工作, 2016年12月, 該村通過市扶貧評估組入戶調查評估, 成為整體脫貧、一個不落、整村出列的“摘帽村”。 雖然已經整村脫貧, 但該村全體幹部群眾加快致富的步伐卻沒有停下。

為了改善人居環境, 市委統戰部派駐該村的黨支部第一書記張宇甯急群眾所急, 想群眾所想, 積極向市環保局申請治理專案資金10萬元, 於去年6月和村“兩委”幹部組織人員冒著酷暑進行工程建設。

他們清雜草、除垃圾, 用兩個月時間對水塘進行清淤固坡和防滲蓄水處理, 還在水塘四周建了1米高的圍牆作為安全防護, 栽種了紅葉梨等綠化樹木。 村民紛紛感歎:“多年的臭水塘難題解決了, 亂扔垃圾的現象沒有了, 大家都自覺保護這來之不易的成果。 ”

過去, 因為電力不足, 村民澆地只能澆一天停一天, 對農業生產和增收造成一定影響。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 張宇寧不僅爭取資金新打機井21眼, 還積極爭取“井井通”工程項目在該村實施。 她和村“兩委”幹部走遍了全村的田間地頭, 詳細瞭解59眼新老機井的具體位置。 由於工程需要在田地挖溝埋低壓電纜, 為了不給村民的農業收成造成損失, 張宇寧多次與市電力部門、東區電力部、施工方協商施工時間,

確保村民夏收、秋收不受影響。 目前, “井井通”工程已經全部完工, 不僅降低了村民的用電費用, 還滿足了村民的澆地需求, 受到村民的齊聲讚揚。

去年, 借助申請的20萬元扶貧資金, 西邵科村經村民民主評議, 決定在村裡實施光伏發電項目, 並於去年12月底完成安裝和網發電。 按照2017年國家補貼標準, 每年可以增加集體收入2萬餘元, 既發展了集體經濟, 又為困難群眾提供了一定的幫扶。

展望西邵科村的未來, 一個新的健身廣場正在建設, 預計春節前後健身器材安裝到位;一個集休閒、健身、學習於一體的村老年活動樓項目正在申報;計畫在省道301線沿線拆遷空地進行育苗綠化, 此舉既能美化村莊,

又能育苗增值, 增加集體收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