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人會更好,不是夢想,而是可預見的未來!

參加同學聚會, 各種資訊撲面而來, 好的, 壞的。 大家談論各自的工作, 如何為晉級赤膊上陣, 如何在微妙的人際關係中游走;大家也談論各自的孩子, 如何讓孩子參加各類輔導班, 哪家教育平臺的教學品質更高, 自己的孩子如何脫穎而出;大家還談論婆媳關係, 婆婆如何關注自己的丈夫, 如何冷漠而討厭的對待自己, 自己如何和她進行暗戰;有一個詞彙在幾乎所有的故事中盤旋:競爭。

我們的未來含苞待放!

我們在和外界的互動中, 處處暗含著競爭, 輸贏只在刹那間。 如若輸了, 會出現步步都踏不上的局面, 甚至, 有人也會以命相博。

然而, 這世界讓我們掀開一角, 看見一些東西後, 在我們鍥而不捨的固守這些可感可見的觀念時, 它卻早就在悄悄地變化中, 只是我們未曾察覺, 我們置身於事外。

你可知道生命的發展史裡, 我們不僅僅有“競爭”, 我們還有其他的生存方式?

首先, 再次回顧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帶給我們的洞見:達爾文進化論的基本組成部分是遺傳、變異、生存競爭、最適者生存。 達爾文認為:新的物種主要是通過線性的, 漸進, 勻速的, 緩慢的方式形成。 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預言, 今後如果有人對我的理論提出挑戰, 那很可能來自對寒武紀動物突然大量出現的解釋。 偉人的創見都是開放式的, 他將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懸置, 讓後來者繼續前行。

後來的科學家們, 從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中, 研究發現生物進化的速度不都是勻速的、漸進的, 而是突變和漸變共同作用的結果, 只不過漸變所形成的變異在總變異量中所占的份額很小, 他們進一步完善了達爾文的進化理論。

數學家也進一步從數學角度為世界提供了對生命理解的可能。 就在1944年, 數學家約翰·馮·諾依曼與奧斯卡·摩根斯坦提出“博弈論”的數學理論, 引入了零和博弈、正和博弈等等概念。 零和博弈, 簡單說就是參加的雙方, 在競爭之下, 雙方的收益相加等於零, 也即意味你多, 我就少, 我少你就多。 而正和博弈, 簡單而言就是人人都是大贏家。

而生物學家約翰·梅納德·史密斯和奧瑞思·桑斯馬利在數學家的理論基礎上, 對生命史有了新的出發, 他們認為在生命史上每一次的重大轉折中, “正和博弈”主宰了生物進化。 在每次重大的轉折中, 生物因數都被放入了更大的體系中, 在這個更大的體系中, 各種因數分化自我,

形成互利互惠, 又相互制衡, 從而趨向平衡的態勢。 現在我們再看,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也就是達爾文用零和博弈的思維解釋不了正和博弈的現象的原因之一。

我們人類, 在自己的來源裡, 已經參與了正和博弈, 而在意識中, 很多人還在堅守零和博弈的規矩。 如若, 我們多瞭解這世界裡的一點真識, 我們的痛苦和情非所願的症狀就會減輕, 起碼, 身邊的這些煩惱也會減少, 因為合作性而非對抗性, 令人可以有更好的選擇。 人人會更好, 並非是夢想, 在我們的宏大的體系中, 其實我們已經在路上, 您已經是參與者, 而並非旁觀者。

本文和圖片均為齊它故事原創, 未授權勿轉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