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天塹變通途,進藏路越來越平坦,地獄險路不再,天堂勝景依舊

據西藏自治區林芝地區發改委消息, 投資約23.4億元的雲南至西藏又一交通要道——滇藏新通道日前已經正式投入建設, 這項工程也是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重要支撐, 也是自然與人文景觀豐富多樣的標準化進藏公路。

傳統的滇藏通道主要指起點為雲南昆明, 經雲南麗江、滇藏邊界的雲南省德欽縣、西藏昌都市芒康縣、左貢縣等地, 最終達到拉薩的線路, 全長1300多公里。

滇藏新通道是在原丙察察公路的基礎上升級改造而成。

它起於西藏東南部察隅縣察瓦龍鄉南部的滇藏交界處, 與雲南境內的滇藏新通道終點相接, 向北沿怒江經松塔、曲珠、察瓦龍鄉政府、左布至目巴, 在目巴離開怒江轉向西北經夢紮、莊通、德究通、牙那、目若、昌拉卡、益秀拉、央車、青車、明期、桑久, 終於竹瓦根鎮接S201線。 路線主線全長約264公里。

丙察察線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才逐漸在興建, 付出了幾代人的艱苦努力。 1952年的格曲驛道(察瓦龍格日村至竹瓦根鎮曲瓦村)全長72公里的人馬驛道建設是丙察察線建設的雛形。

進而2000年後察隅至察瓦龍, 丙中洛至察瓦龍簡易公路的多次改造興建, 直至2011年全線徹底貫通才是丙察察線的實質。

由於丙察察公路沿線的景觀多樣性, 公路終點指向西藏腹地的距離近, 藏區經濟發展對公路使用量加大等原因, 公路行車量逐年遞增,

實際上是超設計和施工標準負荷的使用, 丙察察以簡易公路過早擔起了進藏公路的責任, 但公路狀況並未徹底改變, 通行和抗自然災害能力低, 路窄彎多, 陡坡危險路段多。

丙察察公路列入滇藏新通道規劃施工改造完成後, 一條塹新的丙察察公路將成為入藏距離最近, 平均海拔最低,自然與人文景觀豐富多樣的標準化進藏公路。

今年3月30日,滇藏新通道雲南境內的路面工程鋪築已基本完成。預計7月份進行路面施工,計畫兩個月內完成。滇藏新通道預計將於今年年底全線通車!

滇藏新通道,距離比老路縮短了260公里,且沿途展現了人文歷史、自然風光、民族風情,這一段以丙察察(丙中洛—察瓦龍鄉—察隅)為核心的新通道,現已成為了自駕者們心中的“最美自駕旅遊線”。

丙察察沿線基本概括了西藏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經典要素——陡峭的怒江峽谷、貧瘠的幹熱河谷、茂盛的森林、壯觀的冰川雪山和多民族的風土人情。

沿著這條新通道進入雲南境內遊覽春城昆明、漫遊大理、怒江六庫、怒江峽谷、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片馬口岸、抗英勝利紀念館、飛來石、老虎跳峽、廢城知子羅、老姆登基督教堂、石月亮、碧羅雪山、獨龍江、白漢洛教堂、千里怒江第一灣、怒族石板房、桃花島、鞏當神山、重丁天主教堂、丙中洛、秋那桶村。

進入西藏後,可以遊覽西藏的察瓦龍、上下察隅、德姆拉山、山下然烏湖、帕隆藏布江、米堆村、米堆冰川、龍亞喊泉、波密、嘎瓦龍天池、嘎龍瀑布、雅魯藏布大峽谷、邊地蓮花、墨脫縣、仁欽崩寺、嘎朗王宮遺址、嘎朗湖、古鄉湖、通麥天險、帕隆藏布江、魯朗林海、色季拉山、南迦巴瓦峰、巨柏樹、卡定溝、巴松措湖、秀巴古堡群、太昭古城、中流砥柱、邦傑塘草原、尼洋河、米拉山、最後到達拉薩!

滇藏新通道沿途風景迷人,民族風情多姿多彩,多宗教和諧共存,多民族共融共居,特別是被譽為“人神共居”的丙中洛鎮,太多人被吸引。

一般來說,稱為“洛”的,是藏族聚居地;稱為“桶”(怒族語中“和平、平安”的意思)的,是怒族、傈僳族聚居地;稱為“當”的,是獨龍族聚居地。

丙中洛地勢北高南低,怒江由北向南貫穿全境,江兩岸是碧羅雪山和高黎貢山,兩山夾一江,形成了典型的峽谷地貌。

這塊土地似乎擁有一種強大的力量,能融化民族之間的隔閡、宗教之間的博弈和文化之間的差異,純樸憨厚的笑容是丙中洛常見的表情,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是這裡的民風。

怒江第一灣位於丙中洛南部,因怒江被山坡阻隔繞行270º大彎而形成。

遠處,白雪皚皚的碧羅雪山、嘎娃嘎普雪山,在瓦藍天空的映襯下,格外地聖潔。

石門關的峭壁青中帶黃,深紅與橙黃的樹葉一簇簇宛如山花浪漫。

沿著滇藏新通道一路向北,可到達霧裡村。霧裡村坐落在一塊傘型的壩子上,一邊是碧羅雪山,一邊是嘎瓦嘎普雪山。

秋那桶村是一個以優美的田園風光著稱的小小村落,在丙中洛的最北端,不多的幾戶人家散落於山谷中的平地上。

從秋那桶再往前走,經過一段沒有人煙的地帶,就可以進入西藏了,這裡是怒江州的最北端。

滇藏新通道,可以說不知如何形容它的魅力。恐怕是對於越野愛好者來說,沒有比這更酷更刺激的線路了。

它綜合了川藏、滇藏、三江並流怒江大峽谷的優點,是原始、生態、遠古、幽靜的冒險樂園。

“丙察察”這條曾經被稱為“身處地獄、眼在天堂”的進藏最短、最爛、最新的路線。如今,隨著路況的改善,被打造成為了“滇藏新通道”。

天塹變通途,進藏路越來越平坦,地獄險路不再,天堂勝景依舊。

平均海拔最低,自然與人文景觀豐富多樣的標準化進藏公路。

今年3月30日,滇藏新通道雲南境內的路面工程鋪築已基本完成。預計7月份進行路面施工,計畫兩個月內完成。滇藏新通道預計將於今年年底全線通車!

滇藏新通道,距離比老路縮短了260公里,且沿途展現了人文歷史、自然風光、民族風情,這一段以丙察察(丙中洛—察瓦龍鄉—察隅)為核心的新通道,現已成為了自駕者們心中的“最美自駕旅遊線”。

丙察察沿線基本概括了西藏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經典要素——陡峭的怒江峽谷、貧瘠的幹熱河谷、茂盛的森林、壯觀的冰川雪山和多民族的風土人情。

沿著這條新通道進入雲南境內遊覽春城昆明、漫遊大理、怒江六庫、怒江峽谷、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片馬口岸、抗英勝利紀念館、飛來石、老虎跳峽、廢城知子羅、老姆登基督教堂、石月亮、碧羅雪山、獨龍江、白漢洛教堂、千里怒江第一灣、怒族石板房、桃花島、鞏當神山、重丁天主教堂、丙中洛、秋那桶村。

進入西藏後,可以遊覽西藏的察瓦龍、上下察隅、德姆拉山、山下然烏湖、帕隆藏布江、米堆村、米堆冰川、龍亞喊泉、波密、嘎瓦龍天池、嘎龍瀑布、雅魯藏布大峽谷、邊地蓮花、墨脫縣、仁欽崩寺、嘎朗王宮遺址、嘎朗湖、古鄉湖、通麥天險、帕隆藏布江、魯朗林海、色季拉山、南迦巴瓦峰、巨柏樹、卡定溝、巴松措湖、秀巴古堡群、太昭古城、中流砥柱、邦傑塘草原、尼洋河、米拉山、最後到達拉薩!

滇藏新通道沿途風景迷人,民族風情多姿多彩,多宗教和諧共存,多民族共融共居,特別是被譽為“人神共居”的丙中洛鎮,太多人被吸引。

一般來說,稱為“洛”的,是藏族聚居地;稱為“桶”(怒族語中“和平、平安”的意思)的,是怒族、傈僳族聚居地;稱為“當”的,是獨龍族聚居地。

丙中洛地勢北高南低,怒江由北向南貫穿全境,江兩岸是碧羅雪山和高黎貢山,兩山夾一江,形成了典型的峽谷地貌。

這塊土地似乎擁有一種強大的力量,能融化民族之間的隔閡、宗教之間的博弈和文化之間的差異,純樸憨厚的笑容是丙中洛常見的表情,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是這裡的民風。

怒江第一灣位於丙中洛南部,因怒江被山坡阻隔繞行270º大彎而形成。

遠處,白雪皚皚的碧羅雪山、嘎娃嘎普雪山,在瓦藍天空的映襯下,格外地聖潔。

石門關的峭壁青中帶黃,深紅與橙黃的樹葉一簇簇宛如山花浪漫。

沿著滇藏新通道一路向北,可到達霧裡村。霧裡村坐落在一塊傘型的壩子上,一邊是碧羅雪山,一邊是嘎瓦嘎普雪山。

秋那桶村是一個以優美的田園風光著稱的小小村落,在丙中洛的最北端,不多的幾戶人家散落於山谷中的平地上。

從秋那桶再往前走,經過一段沒有人煙的地帶,就可以進入西藏了,這裡是怒江州的最北端。

滇藏新通道,可以說不知如何形容它的魅力。恐怕是對於越野愛好者來說,沒有比這更酷更刺激的線路了。

它綜合了川藏、滇藏、三江並流怒江大峽谷的優點,是原始、生態、遠古、幽靜的冒險樂園。

“丙察察”這條曾經被稱為“身處地獄、眼在天堂”的進藏最短、最爛、最新的路線。如今,隨著路況的改善,被打造成為了“滇藏新通道”。

天塹變通途,進藏路越來越平坦,地獄險路不再,天堂勝景依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