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熹香坊為您講述中國七大絕世寶藏分別是什麼?

No.7 梁莊王墓

明梁莊王墓是明仁宗朱高熾的第九個兒子朱瞻垍與魏妃的合葬墓, 出土金器、玉器、瓷器等5300餘件, 出土文物各種鑲嵌的寶石有700多顆,

是中國已發掘明代親王墓中等級最高的一次, 隨葬物品的豐富與精美僅次於明十三陵中的定陵。 據初步統計, 墓內的隨葬器物共計5340餘件, 其中金、銀、玉器和珠飾寶石有4800餘件粗略計算, 這些珍寶所使用的金量達到16公斤, 用銀量達到13公斤, 用玉量達到14公斤, 出土的寶石700多顆, 它們保存完好, 燦燦生輝, 可謂金玉滿堂, 珠光寶氣。

No.6 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主要出土於中國漢代, 玉衣也稱“玉匣”、“玉柙”, 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穿用的殮服, 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 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級的象徵, 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縷結, 稱為"金縷玉衣", 其他貴族則使用銀線、銅線編造, 稱為"銀縷玉衣"、"銅縷玉衣"。 金縷玉衣是漢代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 大致出現在西漢文景時期。 據《西京雜誌》記載, 漢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 形如鎧甲, 用金絲連接。 這種玉匣就是人們日常說的金縷玉衣。 當時人們十分迷信玉能夠保持屍骨不朽, 更把玉作為一種高貴的禮器和身份的象徵。

No.5 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 春秋晚期越國青銅器, 國家一級文物, 1965年冬天出土於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望山楚墓群中。 因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而千年不鏽。 經無損科學檢測, 其主要合金成分為銅、錫、鉛、鐵、硫等。 花紋處含硫高, 因硫化銅可防銹。

劍通高55.7釐米, 寬4.6釐米, 柄長8.4釐米, 重875克, 極其鋒利。 刻有“鉞王鳩淺, 自乍用鐱”八字。 劍身上裝飾著菱形花紋, 劍格(劍柄與劍刃相接處)兩面也用藍色琉璃鑲嵌著精美的花紋。 中間靠近劍格外, 鐫有八個錯金鳥篆體銘文。 劍的古寫體, 而劍主人鳩淺就是“臥薪嚐膽”終於滅吳的越王勾踐。

No.4 法門寺佛指骨舍利

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寺內, 存有一枚釋迦摩尼的真身指骨舍利。 在歷史上, 曾經先後有四位皇帝發動過毀佛、滅佛的事件, 分別是韓愈諫佛骨之前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 和韓愈諫迎佛骨之後的唐武帝李炎和後周世宗柴榮, 佛家稱"三武一宗"法難。 因此中國的佛舍利在當時也大部分遭到毀壞。 為了避免佛指骨真身舍利遭到損毀, 僧人另外仿製了三枚佛骨, 也就是所謂的"隱骨"。

No.3 元青花瓷

2005年7月12日倫敦佳士德一件名為“鬼穀下山”的元青花瓷以1400萬英鎊拍出,加傭金後為1568.8萬英鎊,折合人民幣約2.3億。元代隨著國內外貿易的發展需要,中國瓷業較宋代又有更大的進步,景德鎮窯成功的燒制出青花瓷器。元青花瓷大改傳統瓷器含蓄內斂風格,以鮮明的視覺效果,給人以簡明的快感。以其大氣豪邁氣概和藝術原創精神,將青花繪畫藝術推向頂峰,確立了後世青花瓷的繁榮與長久不衰。

No.2 曾侯乙青銅尊盤

青銅尊盤,祭祀時就擺放到曾國國王的寶座前。與編鐘相比,雖然體積較小,但它的地位卻絲毫不亞於編鐘。尊盤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面的叫做尊,高30.1釐米,口徑25釐米;下面是一個大盤,高23.5釐米,口徑58釐米。尊盤合為一器,尊上鑄有28條龍,盤上鑄有56條龍,共84條。在尊上還飾有32條蟠螭,盤上飾有48條蟠螭。玲瓏剔透的蟠螭和鏤空花紋,形似朵朵雲彩,上下疊置,整件器物精美絕倫。尊盤上的龍和蟠螭象徵著大大小小的諸侯,這套青銅尊盤一直從先君傳到曾侯乙的手中,成為曾國的傳國之寶。

No.1 曾侯乙編鐘

曾侯乙編鐘為戰國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隨縣成功發掘。出土後的編鐘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曾侯乙編鐘是我國迄今發現數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氣勢最宏偉的一套編鐘。鐘是一種打擊樂器,用於祭祀或宴飲時。最初的鐘是由商代的銅鐃演變而來,按其形制和懸掛方式又有甬鐘、鈕鐘、鎛鐘等不同稱呼。曾侯乙墓編鐘的鑄成,表明我國青銅鑄造工藝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國古代音律科學的發達程度,它是我國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結晶,也是我們“文明古國”的歷史輝煌。

更多產品詳情請登錄熹香坊微信平臺

熹香坊專注於精品沉香,文化沉香,致力於讓沉香流向大眾,普及香道文化。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前門大街大江胡同阿里山廣場熹香坊沉香專列

關注熹香坊關注我們!這裡總有一款適合你

2005年7月12日倫敦佳士德一件名為“鬼穀下山”的元青花瓷以1400萬英鎊拍出,加傭金後為1568.8萬英鎊,折合人民幣約2.3億。元代隨著國內外貿易的發展需要,中國瓷業較宋代又有更大的進步,景德鎮窯成功的燒制出青花瓷器。元青花瓷大改傳統瓷器含蓄內斂風格,以鮮明的視覺效果,給人以簡明的快感。以其大氣豪邁氣概和藝術原創精神,將青花繪畫藝術推向頂峰,確立了後世青花瓷的繁榮與長久不衰。

No.2 曾侯乙青銅尊盤

青銅尊盤,祭祀時就擺放到曾國國王的寶座前。與編鐘相比,雖然體積較小,但它的地位卻絲毫不亞於編鐘。尊盤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面的叫做尊,高30.1釐米,口徑25釐米;下面是一個大盤,高23.5釐米,口徑58釐米。尊盤合為一器,尊上鑄有28條龍,盤上鑄有56條龍,共84條。在尊上還飾有32條蟠螭,盤上飾有48條蟠螭。玲瓏剔透的蟠螭和鏤空花紋,形似朵朵雲彩,上下疊置,整件器物精美絕倫。尊盤上的龍和蟠螭象徵著大大小小的諸侯,這套青銅尊盤一直從先君傳到曾侯乙的手中,成為曾國的傳國之寶。

No.1 曾侯乙編鐘

曾侯乙編鐘為戰國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隨縣成功發掘。出土後的編鐘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曾侯乙編鐘是我國迄今發現數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氣勢最宏偉的一套編鐘。鐘是一種打擊樂器,用於祭祀或宴飲時。最初的鐘是由商代的銅鐃演變而來,按其形制和懸掛方式又有甬鐘、鈕鐘、鎛鐘等不同稱呼。曾侯乙墓編鐘的鑄成,表明我國青銅鑄造工藝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國古代音律科學的發達程度,它是我國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結晶,也是我們“文明古國”的歷史輝煌。

更多產品詳情請登錄熹香坊微信平臺

熹香坊專注於精品沉香,文化沉香,致力於讓沉香流向大眾,普及香道文化。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前門大街大江胡同阿里山廣場熹香坊沉香專列

關注熹香坊關注我們!這裡總有一款適合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