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鄉村振興要堅持“人有我優”

26日, 在經濟、農業界委員聯組討論會上, 與會委員積極建言獻策。

南方日報記者 李細華 攝

26日早上, 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經濟、農業界委員聯組討論會在珠島賓館舉行。

與會委員圍繞農業產業發展、留住鄉建人才、解決粵東西北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等熱點話題, 對政府工作報告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委員們認為,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能“一窩蜂”, 要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

用“跨界”思維做農業

省政協委員、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郝傳鑫去年曾經到廣東某縣調研精准扶貧, 震驚于當地農村原本的貧困狀況, 深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他利用從事專利代理行業的便利, 推薦一個將柚子皮深加工為女性衛生用品的技術專案落戶梅州, 兼顧了環保和健康, 項目推向市場後收益看好。

“農產品加工也要有‘跨界’思維。 ”郝傳鑫認為,

涉農專利技術產業化可以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鄉村振興提供有效藥方。 對此, 他建議由省政府成立涉農專利技術產業化研究院, 集聚涉農技術和專利人才。 組建一支專項基金, 對接社會資本, 為專利技術項目落地提供資金支持。 同時, 在各地籌建技術推廣示範基地, 因地制宜提供參考範本。

在26日上午舉行的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 省財政廳廳長戴雲龍透露, 今年的預算編制充分體現了把鄉村振興作為“重中之重”, 省財政預算安排鄉村振興戰略資金總規模將達1055億元。 省政協委員、東莞市聖茵花卉公司董事長周世明感受到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對三農的重視和投入, 她希望在廣東籌建一個花卉小鎮,

通過深挖花卉文化、延伸花卉產業鏈, 做好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大文章。 為了更好地挖掘文化、彙聚人才, 周世明建議籌建廣東花卉博物館。 同時, 她呼籲社會各界特別是高等院校加強對花卉人才隊伍培養的重視, 充實行業人才缺口。

鄉村振興離不開通達的交通。 省政協委員、廣東省鐵路建設投資集團資源開發部部長、民進廣東省委會經濟工委主任李紅建議, 深度挖掘各地獨特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 以TOD發展理念為引領, 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小鎮或城市副中心, 實現各城市的錯位和協同發展, 帶動鄉村振興發展。 並具體建議在汕汕、深汕、深江、廣湛等擬建鐵路項目中予以探索。

針對土地資源日趨緊張,

環保要求和公共衛生標準越來越高的現狀, 省政協委員、廣東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嚴居然希望政府協調農戶養殖用地使用和配套設施建設, 同時在珠三角城市周邊落實屠宰加工收售一體化, 打通生豬和禽類從養殖場到餐桌的最後一公里, 消除農戶的後顧之憂。 他說, 溫氏股份“公司+農戶”的模式, 可以通過結合地方產業扶貧項目, 促進農民收入增長, 為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和精准扶貧作貢獻。

讓中小微企業融資不再難

“我回到家鄉雷州的農村投資, 這十幾年來感覺到最難的問題是人。 ”省政協委員、廣東茂德公集團董事長陳宇舉了一個例子, 他在粵西農村的工程項目所招的電工, 給多點錢都不願意住在村裡,

寧可住在鎮上。

陳宇建議省政府牽頭成立鄉村振興人才獎補基金, 資金來源包括各級政府, 也面向社會募集。 獎補投放方向主要在組織人員外出參觀學習鄉建經驗。 同時, 參考對邊遠山區鄉村教師的補助政策, 按一定比例獎勵回流農村的建設者, 讓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才隊伍紮下來。

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 落實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10項措施, 發展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 完善地方金融體系, 這給紮根粵東西北地方創業的中小微企業帶來了利好消息。

“我們的營收從2015年的156萬元到2017年的1億元, 預計2020年可突破10億元。 ”省政協委員、清遠市精旺環保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愛武說, 創業的路走得不甚平坦, 其中最大的制約是融資難問題。 “與珠三角相比,粵東西北尚缺乏完善的金融體系,社會融資管道不足。”

據瞭解,廣東在2014年成立了粵東西北振興發展股權基金,這是中國首個由省級平臺與金融央企合作設立的股權基金,主要是支持粵東西北基礎設施建設。王愛武建議,可以參照這種模式,成立粵東西北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股權基金,切實解決粵東西北地方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

“粵東西北還需要拓寬融資管道,創造良好的創新生態。”王愛武建議,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引進風投機構、基金落戶粵東西北,支援本地實體經濟發展。還可以參照支持農業發展的“政銀保”模式,由銀行負責出資、政府給予貼息支持、保險公司兜底,共同支援符合條件的優質中小微企業進行創新研發。

南方日報記者 杜瑋淦 陳曉

本版統籌 曹斯

“與珠三角相比,粵東西北尚缺乏完善的金融體系,社會融資管道不足。”

據瞭解,廣東在2014年成立了粵東西北振興發展股權基金,這是中國首個由省級平臺與金融央企合作設立的股權基金,主要是支持粵東西北基礎設施建設。王愛武建議,可以參照這種模式,成立粵東西北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股權基金,切實解決粵東西北地方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

“粵東西北還需要拓寬融資管道,創造良好的創新生態。”王愛武建議,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引進風投機構、基金落戶粵東西北,支援本地實體經濟發展。還可以參照支持農業發展的“政銀保”模式,由銀行負責出資、政府給予貼息支持、保險公司兜底,共同支援符合條件的優質中小微企業進行創新研發。

南方日報記者 杜瑋淦 陳曉

本版統籌 曹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