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融信中國:昂貴的票據

文/樂居 王柔金

上市兩年零13天后, 融信中國(03301.HK)迎來了上市以來第13次融資。

地產K線對比開年以來其他房企發行的優先票據顯示,

時代地產(01233.HK)四年期優先票據利率為6.25%, 碧桂園(02007.HK)五年期和七年期優先票據利率為4.75%和5.125%, 旭輝(00884.HK)五年期優先票據利率為5.5%, 華南城(01668HK)三年期優先票據利率為7.25%, 世茂(00813.HK)7年期優先票據利率為5.2%。

其中, 碧桂園、旭輝、世茂在規模表現上優於融信, 而時代地產、華南城的規模表現則略遜融信一籌, 但五家企業的融資成本都要比融信低。

地產K線梳理發現, 自登陸港股市場以來, 算上此次3.25億美元、利率8.25%的優先票據, 融信前前後後已進行過13次融資, 按照當前匯率水準計算, 融資規模接近162億元人民幣, 超過融信中國當前總市值144億元人民幣。

高負債基因

時間回到2016年1月13日, 融信中國成功登陸港股市場, 但最終招股情況並不樂觀。 公司公開招股發行3.375億新股, 其中90%國際配售, 10%為公開發售, 每股招股價5.36元至6.13元, 集資最多20.69億元。

但最終香港公開發售部分僅獲2.7%認購, 剩餘部分不得不重新分配至國際發售, 以獲得適度超額認購。 而最終發售價也厘定為每股5.36元, 即為招股價範圍的下限定價, 最終公司總共募資僅17.737億元。

彼時, 市場人士分析, 除開美聯儲加息、2015年港股大幅度下跌、房地產行業屬性本身不被香港資本市場看好等大環境因素影響, 融信本身利潤表現較差、負債率水準較高、融資成本較高等財務表現也是影響其招股情況的重要因素。

地產K線瞭解到, 在2013年以前, 融信還是一個區域性的房企, 其開發的項目主要集中在福建。 2013年起, 或許是為了做大做強資產包實現上市, 融信開始佈局全國大肆擴張, 接連在上海、杭州等地大手筆拿地。

克而瑞資料顯示, 2013-1014年, 融信中國分別實現銷售金額120億元和167億元。 據彼時融信招股書, 2012-2014年期間, 融信中國營業收入分別為12.91億元、21.29億元、40.99億元, 複合增長率超過70%。 營收規模快速增長的背後是融信資產負債率低不斷攀升和利潤率水準的不斷下降。

招股書顯示, 2012年-2014年期間, 融信的資產負債比率分別達到171%、 504%和1541%。 淨利潤分別為1.88億元、5.18億元、5.08億元, 淨利潤率從2012年的14.53%下降至2014年的12.24%。

與此同時, 招股書披露, 在融信控股的債務組成中, 高成本的信託融資占比高達88.3%。 截至2014年末, 融信的有息負債總額為172.59億元, 其中銀行借款為20.19億元, 占比11.7%, 平均借貸成本為6.97%;信託及其他借款為152.40億元, 占比高達88.3%, 平均借貸成本為10.69%。

“短期債務償還存在巨大的缺口, 也許是融信急於上市的重要原因”, 彼時, 市場人士曾如是表示。

而今, 兩年時間過去了, 融信的狀況又是否有所好轉呢?

千億負重前行

雖然2015年公佈出令人稍感意外的119億元年銷售額, 讓外界紛紛猜測融信是否要放慢規模發展的腳步,

但事實證明, 作為閩系, 規模發展是與生俱來的訴求。 因而, 隨後的2016年和2017年, 融信不無意外地恢復了以往的規模增速, 分別實現銷售金額246億元和502.35億元, 2015年-2017年間, 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05.5%。

規模增長的背後, 是融信中國土地儲備的不斷增加。 年報顯示, 2016年融信中國拿地金額484.46億, 新增土地建面527萬平方米;克而瑞資訊則顯示, 2017年融信中國新增土地價值422.7億元, 新增土地建面1303萬平方米。

雖然成功上市極大擴充了融信的融資管道, 但受大肆擴儲影響, 融信的資產負債比率從2015年末的2.47倍下降到2016年末的98%, 又再度上升到了2017年中的192%。

在規模、土儲、負債率再度翻番情況下, 融信的毛利率和淨利率表現卻一直未得到有效改善。 年報顯示, 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 融信的毛利率分別為36.61%、20.2% 和18.57%,利潤率分別為18.96%、14.97%和14.56%,呈現逐年下降和行業較低水準。

融信毛利率和淨利率的下降,主要與土地成本的逐年上升有關。年報資料顯示, 2015年末,融信517萬平方米土地儲備的成本為每平方米4956.71元。

而2016年,融信主要通過公開市場拿地,且所拿土地大多為上海、南京、杭州等熱門城市的高價地,這也讓融信在當時名噪一時。資料顯示,融信2016年所拿527萬平方米土儲耗資高達484.46億,每平方米土地成本高達12963元,幾乎是融信2015年前土地成本的三倍。

或許是感覺到此種高成本拿地方式難以為繼,2017年開始,融信開始轉變拿地策略,以並購結合公開市場競標作為企業主要拿地方式,其中最引入注目的,便是以29億元並購同等規模房企海亮集團旗下30餘個專案的55股權,為集團新增低成本土地儲備逾500萬平方米。

在2017年中期投資者會上,融信執行董事兼執行總裁吳劍就曾公開表示,融信內部已經設立了沖入千億的計畫,他希望資本市場能給融信多一點的耐心,“再花一些時間一定沖入千億”。

但從開年高達8.25%的融資利率上看,資本市場對於融信業績轉好的耐心,或許正在喪失。

融信的毛利率分別為36.61%、20.2% 和18.57%,利潤率分別為18.96%、14.97%和14.56%,呈現逐年下降和行業較低水準。

融信毛利率和淨利率的下降,主要與土地成本的逐年上升有關。年報資料顯示, 2015年末,融信517萬平方米土地儲備的成本為每平方米4956.71元。

而2016年,融信主要通過公開市場拿地,且所拿土地大多為上海、南京、杭州等熱門城市的高價地,這也讓融信在當時名噪一時。資料顯示,融信2016年所拿527萬平方米土儲耗資高達484.46億,每平方米土地成本高達12963元,幾乎是融信2015年前土地成本的三倍。

或許是感覺到此種高成本拿地方式難以為繼,2017年開始,融信開始轉變拿地策略,以並購結合公開市場競標作為企業主要拿地方式,其中最引入注目的,便是以29億元並購同等規模房企海亮集團旗下30餘個專案的55股權,為集團新增低成本土地儲備逾500萬平方米。

在2017年中期投資者會上,融信執行董事兼執行總裁吳劍就曾公開表示,融信內部已經設立了沖入千億的計畫,他希望資本市場能給融信多一點的耐心,“再花一些時間一定沖入千億”。

但從開年高達8.25%的融資利率上看,資本市場對於融信業績轉好的耐心,或許正在喪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