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推動全面開放新格局

由於經濟增長表現達不到潛在增長, 產能過剩嚴重, 預示市場變得重要, 就出現了“去全球化”的逆流, 保護主義橫行。

文|《中國經濟資訊》記者 宋慧芳

2018年1月11日晚, 在北京國際飯店舉辦的“新時代新產業新城鎮新園區”2018新年論壇第三場——《宏觀經濟專場》中, 著名經濟學家、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銀行原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教授說, 2018年是世界格局的一個分水嶺, 中國也正向新的階段邁進。

新階段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

滿足日益增長美好生活的需要, 不僅僅是物質文化生活的改善, 更有民主、法制、公平、正義、環境、安全等因素的提升。 “如果想擁有這樣一個美好生活, 我們的供給方面存在不充分不平衡, 因此必須得改革。 再加之我們也處在中國經濟從高速度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這樣一個重要的歷史交匯期, 要奠定2035年躋身發達國家行列的基礎, 必須完成這樣的轉變, 所以改革勢在必行。 ”曹遠征教授說。

提及改革, 曹遠征教授表示,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五位一體的改革方案, 既包括經濟體制的改革, 更包括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的改革, 綜合起來才是全面的改革。 也正是由此中國進入新的改革時期, 不再是過去的改革。

曹遠征教授回顧道:“40年前, 改革開放三步走, 第一步解決溫飽, 第二步基本實現小康, 第三步在21世紀進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 現在, 我們不僅解決溫飽, 基本實現了小康, 還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 十九大說2020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 再用15年的時間, 也就是2035年左右進入發達國家行列, 這比40年前的規劃整整提早了15年。 ”

新形勢

曹遠征教授認為, 技術發展層面, 人類正處在上一輪技術革命末期和新一輪的前期, 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期。 當前的技術革新並不是本質性的技術變革, “互聯網+”主要提高了原有的生產效率, 但並沒有改變生產技術。 正因為上一代技術革命的紅利正在消退, 當前全要素生產率不斷下降, 增長動力不足,

就造成當下的世界經濟不確定、不穩定性強。

曹遠征教授表示, 如果說當前世界經濟出現了一個新常態, 就標誌著這僅僅是一個比較長期的遞增長。 全球通脹貨幣沒有超過2%, 較低的貿易, 較高的杠杆。 其與2018年是不完全一樣的世界, 是另一個世界, 由於經濟增長表現達不到潛在增長, 產能過剩嚴重, 預示市場變得重要, 就出現了“去全球化”的逆流, 保護主義橫行。

2018年, 對於中國來說, 曹遠征教授表示, 其存在很大的問題。 歐盟、美國都相繼不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 在這個基礎上, 也同樣導致了諸如英國脫歐, 特朗普上臺等等民粹主義的抬頭。 我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國家戰略, 有一部分因素就是要捍衛自由貿易、捍衛全球化。

貿易保護主義, 不僅是對人類的傷害, 更是對中國的傷害。 從這個角度來理解“一帶一路”, 理解改善全球治理體系, 明確中國要承擔更多的國際主義義務, 同時也是中國的國家利益所在。

對於解決當前問題, 曹遠征教授表示, 要找到確定化穩定化的辦法, 就是要協調一致。 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結構性改革。 由於技術進步是隨機的, 不知道它怎麼變動的, 一定要為結構變動創造一個環境, 由此結構調整變成未來時代主題。 所以我們說發展是硬道理, 儘管蛋糕做大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但是蛋糕做大為解決其他問題奠定了一個基礎。 共建的目的就是要共用, 要提升福祉。 正如我國提倡的“一帶一路”, 雖然沒有形成機制,

但是已經開始受到各國的關注。

對中國來說, 十九大提出要推動全面開放新格局, 曹遠征教授提出兩點:第一, 十九大以後宣佈中國金融業服務業開始對外開放, 三年內三年後取消股比, 外國金融機構可以在中國設置金融機構, 中國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 第二, 人民銀行宣佈人民幣自由出境, 意味著資本市場的開放, 中國更大的開放, 擁抱世界, 希望為全球化做出貢獻。 在這個過程中間, 人民幣國際化成為必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