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當兒科醫生都病倒了的時候,很多人終於開始嘗到醫鬧的苦果

2018年1月, 伴隨著新年的鐘聲一起到來的, 還有一場肆虐全球的流感。 在中國, 各個醫院裡都擠滿了患者, 特別是各個等級的兒科醫院和村鎮級衛生院。 隨著時間的流逝, 流感並沒有得到太大的抑制, 但醫生們卻開始倒在了工作崗位上。

曾經, 學醫是一件很神聖的事情, 醫生, 護士等穿白色衣服的醫護人員, 都以救死扶傷為己任。 但近幾年, 頻頻高發的醫鬧事件卻讓絕大多數醫護人員“談醫色變”。 醫鬧嚴重、收入不高、高飽和的工作量、高強度的精神壓力讓準備學醫的大學生們望而卻步。 所以, 目前我國的醫療行業其實正面臨著一個嚴重的問題:缺乏新鮮血液。

在今年的這場“流感戰爭”中, 第一個“告急”的科室就是兒科。 全國各地兒科醫院紛紛告急:天津某兒科醫院甚至因為兒科醫生全部病倒而導致兒科停診。 絕大多數的兒科醫生的工作量達到了平常普通門診工作量的3倍。

隨之而來的便是家長們的抱怨和怒火。 因為在這場流感戰爭中, 兒科的就診時間, 排隊時間比平常增加了2個小時, 甚至是4個小時。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因為兒科醫生實在是太少了, 並且正在越來越少。 平時可能還不怎麼覺得,

但是, 當這種大規模的流感爆發的時候, 醫護人員的不足就體現出來了。 為什麼兒科醫生少, 並且還會越來越少?因為, 子女都是父母的心頭肉。 捧在手裡怕掉了, 含在嘴裡怕化了。 而在兒科裡, 只要是打針就有可能遭受醫療暴力的。 孩子吃疼, 不舒服就會哭鬧。 而”愛子心切“的家長們”情急之下“輕則言語辱駡, 重則拳腳相加。

我是經歷過寶寶不舒服的折磨的, 看著心愛的寶貝被扎針、被抽血、手上掛著留置針頭。 。 。 。 心裡就跟滴血一樣。 但是不管我們如何心疼自己的孩子, 都不要遷怒于醫護人員。 因為當有一天, 我們的孩子有個三病倆災需要醫護人員的救治而不得的時候。 到那時候再來感慨不該那麼苛刻的要求醫護人員的時候,

為時已經晚了。

最後, 為所有竭心盡力地在醫護崗位上為人們服務地醫護人員點個贊, 多點理解與支持, 少點傲慢和偏見。 善待別人, 就是善待自己。 (有哪些瞬間你有被醫護人員感動或者憤怒地事情麼?如果有的話, 請在評論區和大家互動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