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原原本本學報告 認認真真讀黨章: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轉變政府職能, 深化簡政放權, 創新監管方式, 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 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黨的十八大以來,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域出發, 把轉變政府職能作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行政體制改革的關鍵性舉措, 多次作出部署, 緊緊圍繞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係, 按照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要求, 持續推進行政體制改革, 加快政府職能轉變。

轉變政府職能是一場深刻的革命。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就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 這必然要求轉變政府職能, 將政府職能從適應計劃經濟的那一套方式, 逐步轉到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新要求上來。 近年來, 政府職能轉變不斷推進, 但總體上看, 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過多,

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仍然較多, 公共服務供給不均衡, 市場監管和社會管理仍然相對薄弱。 為此, 必須按照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 通過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仲介組織分開, 把不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交給市場或社會, 把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切實管住管好, 讓政府工作的關注點和著力點轉向完善宏觀調控、嚴格市場監管, 更加注重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環境保護, 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 這是一場從理念到體制的深刻變革, 是一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

轉變政府職能必須進一步簡政放權。 轉變政府職能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 必須把減少行政審批作為職能轉變的突破口,

深化簡政放權, 放管結合, 優化服務, 從體制機制上理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企業、政府與社會的關係, 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和社會活力的加法, 激發市場和社會主體的創造活力, 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按照推動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的要求, 必須推進政府向市場放權, 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必須推進政府向社會放權, 更好發揮社會力量在管理社會事務中的作用;必須推進中央政府向地方和基層放權, 切實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簡政放權要從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入手, 改革以審批發證為主要內容的傳統管理體制,
完善負面清單、權力清單、責任清單等制度, 最大限度精簡優化審批事項, 把生產經營和投資自主權還給企業, 凡是市場機制可以有效調節的事項以及社會組織可以替代的事項, 凡是公民法人在法律範圍內能夠自主決定的事項, 都不應再實行或再設立行政許可和行政審批。 確實需要保留的行政審批, 也要規範管理、提高效率, 做到標準明確、程式嚴密、運作透明、制約有效、權責分明。 要創新政府管理方式, 切實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提升政府服務效能。 政府減少審批事項, 並不意味著政府就完全大撒把、撒手不管了, 而是要按照“寬進嚴管”的原則, 改革監管體制, 創新監管方式, 強化監管手段, 加強對市場主體、市場活動的事中事後監管,
提高監管的有效性、針對性, 使市場活而不亂。

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保障機制。 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 必須把該放的權力放開、放到位, 把該管的事情管好、管到位。 一是要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的本質是職權法定, 以法律形式明確政府職能, 完善依法行政的制度, 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 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履行職責, 確保法律、行政法規有效執行, 依靠法治推進和保障改革。 二是要加強監督。 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往往受到各種因素制約, 必須加強監督, 形成有效的外部壓力。 要健全監督機制, 強化責任追究, 從制度上保證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 要深化政務公開,創造條件讓人民群眾更好地監督政府,特別是要接受社會公眾和新聞輿論監督。三是要加強問責。對重大決策部署落實、部門職責履行、重點工作推進以及政府自身建設等方面進行考核評估,加強行政問責,嚴格責任追究,健全糾錯制度,不斷提高各級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曲辰)

要深化政務公開,創造條件讓人民群眾更好地監督政府,特別是要接受社會公眾和新聞輿論監督。三是要加強問責。對重大決策部署落實、部門職責履行、重點工作推進以及政府自身建設等方面進行考核評估,加強行政問責,嚴格責任追究,健全糾錯制度,不斷提高各級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曲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