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7旬老人自創浮雕麥稈畫,多次獲獎被贊,這種藝術你見過嗎?

在農村種麥子的麥稈都會用來給家畜作為飼料, 或者是家中燒火做飯用, 可誰知道這麥稈還能作畫, 麥稈畫是一種民間傳統藝術, 它和剪紙、布貼一樣是一種剪貼藝術, 現已經被列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目錄。

在山西洪洞就有這麼一位麥稈畫的老師傅, 他不僅麥稈畫有一手, 而且還獨創了“浮雕麥稈畫”。 他叫李新忠, 今年已經77歲的高齡, 是一名退休幹部, 但是從小是在農村長大。

李新忠說初次認識麥稈畫是在自己快退休的時候, 有一次回老家看望家人, 在堂弟家做客, 被堂弟家的一幅畫所吸引, 客廳牆上掛的《松鷹圖》非常的顯眼, 李新忠目不轉睛的看了有很長時間, 堂弟見狀就說“你要喜歡你就拿去吧”, 李新忠高興的說是真的嗎?堂弟說“這是用麥稈粘成的畫, 可是稀奇”。

李新忠說“我也是看著稀奇漂亮”。 在李新忠離開後, 拿著麥稈畫就有了自己也想做的想法。 回家後就去郊區的田地間撿了一把麥稈回家就研究起來了, 照著堂弟家拿回來的《松鷹圖》一片麥稈一片麥稈的粘了起來, 沒想到這一作就是一個多月, 李新忠終於完成了自己的松鷹圖。

兩幅作品相比相似度還真的不錯, 李新忠覺得這個手藝可以研究一下, 把自己的作品拿給朋友看, 朋友也是連連稱奇, 都說作品完美。

沒想到第一次的創作就有了這麼大的收穫,

這讓他信心滿滿, 但是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自己的作品表面看起來就有點灰暗, 不是那麼的光鮮亮麗。

於是就查找原因, 在網路上收集資料, 這才知道應該是自己的工序還有麥稈的原材料出了問題, 現在的麥稈有點發黃, 於是李新忠想起在小時候家裡種地自家的麥稈高大而且白亮, 李新忠就回農村找到兒是的玩伴尋求這種麥稈,但是老朋友說現在人們都不種那種高杆麥了,都是低杆的,想要得到那種高杆麥除非自己種。

於是李新忠就說為了自己的創作種就種。就這樣李新忠在農村包下2畝地,開始了自己種麥稈畫的原材料,想要得到高大的麥稈這可不是一年就能完成的,李新忠第一年種下,等到第二年用上一年打下來的種子繼續中,沒想到有些變化。

第三年再用第二年打下來的種子繼續種,三年下來李新忠終於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麥稈,高大白亮,看著自己種的麥稈,心裡別提多高興了。

解決了原材料的問題,李新忠就研究起工藝,別看年紀大了,每天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李新忠發現傳統的麥稈畫大多都是平面設計,融合了國畫、版畫、剪紙、烙畫等一些技術手法,如果把麥稈畫創新一下做成立體的是不是就更漂亮了。

於是李新忠潛心研究終於一種自叫“浮雕麥稈畫”製作了出來,讓麥稈畫富有了了立體感的效果。就這樣李新忠的麥稈畫作品一下受到了同行界的稱讚,並且作品《雄鷹展翅》,在山西省首屆農業博覽會得到了銀獎,緊接著很多的作品連續獲得人們的認可而得獎。

李新忠說自己也沒想到把這麥稈畫做的這麼成功,就是一個興趣愛好而已。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藝術傳承,確實有時候一個興趣就能讓你收穫滿滿,興趣才是人們最好的老師。

李新忠就回農村找到兒是的玩伴尋求這種麥稈,但是老朋友說現在人們都不種那種高杆麥了,都是低杆的,想要得到那種高杆麥除非自己種。

於是李新忠就說為了自己的創作種就種。就這樣李新忠在農村包下2畝地,開始了自己種麥稈畫的原材料,想要得到高大的麥稈這可不是一年就能完成的,李新忠第一年種下,等到第二年用上一年打下來的種子繼續中,沒想到有些變化。

第三年再用第二年打下來的種子繼續種,三年下來李新忠終於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麥稈,高大白亮,看著自己種的麥稈,心裡別提多高興了。

解決了原材料的問題,李新忠就研究起工藝,別看年紀大了,每天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李新忠發現傳統的麥稈畫大多都是平面設計,融合了國畫、版畫、剪紙、烙畫等一些技術手法,如果把麥稈畫創新一下做成立體的是不是就更漂亮了。

於是李新忠潛心研究終於一種自叫“浮雕麥稈畫”製作了出來,讓麥稈畫富有了了立體感的效果。就這樣李新忠的麥稈畫作品一下受到了同行界的稱讚,並且作品《雄鷹展翅》,在山西省首屆農業博覽會得到了銀獎,緊接著很多的作品連續獲得人們的認可而得獎。

李新忠說自己也沒想到把這麥稈畫做的這麼成功,就是一個興趣愛好而已。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藝術傳承,確實有時候一個興趣就能讓你收穫滿滿,興趣才是人們最好的老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