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360手機掌門人:手機企業沒有餓死的,只有撐死的

經濟觀察報 記者 馮慶豔 閆媛媛 “對於個人來說, 你把你的命運和國家經濟方向結合起來, 把你和行業的發展趨勢結合起來,

這是你職業有更大發展的關鍵因素, 不然你進入的行業是要淘汰的行業, 註定你的才能將隨著行業一起沉淪。 ”360手機總裁李開新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談及他的職業心得時說。

從1996年入職華為從事通信設備銷售工作至今, 李開新經歷了中國經濟上世紀70、80年代開啟的改革開放, 也經歷了隨著改革開放大潮發展的通信行業, 更是隨著時代沉浮的手機行業興起反覆運算的親歷者。

“賣手機就像賣海鮮, ”“手機企業沒有餓死的, 只有撐死的, ”在手機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李開新, 對如今的手機行業特性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他1992年從西安理工大學畢業, 學習機械專業的自己, 先是自學通信知識進入當時還不怎麼有名的華為, 2004年華為有了做手機的想法,

再後來2012年左右成為榮耀的元老, 職位為榮耀手機銷售副總裁, 之後便來到了360做手機總裁。

這是李開新步入通信手機行業的第22個年頭。 李開新眼裡, 中國手機市場經過了小靈通繁榮衰敗、功能機時期摩托羅拉等外國品牌稱霸後淡出、智能機時期華為等國產機的崛起等, 他見到了太多的興衰, 也有了自己獨特的判斷。

“手機企業沒有餓死的”

“自我造血, 養活自己”。 360手機總裁李開新在近日的媒體溝通會上表示。 當時他宣佈, 360手機2017年出貨量達500萬台, 與2016年持平。 並且真正實現了盈虧平衡。

李開新會上透露, 360董事長周鴻禕給2017年360手機的表現打了80分。

李開新表示, 360手機在整個集團裡的位置還是比較重的, 但目前可能還需再成長兩三年,

才能起到承載的作用。 對於新進者來說, 這個過程將很長, 並且作為新進者, 這也將付出一定的代價。

李開新用自己在華為做手機時舉例。 “當時我們做了一款CDMA的手機, 跟諾基亞一款手機外觀上比較接近。 ”而擁有直板功能的諾基亞手機已經在市場上賣了兩年, 市場零售價1200左右, 而為了使消費者願意掏多少錢願意買華為的手機, 華為CDMA的最終定價為800元。

“這就是新進入者必然要面臨的問題, 當然華為已經過了這個階段了。 那時候面臨的這個問題。 就是我們現在也需要面對的。 ”李開新坦言。

與華為當時需要面臨的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國外競爭商家不同, 360手機需要面對的是國產手機的各大品牌。

但相同的是需要做一些不賺錢甚至“賠本生意”來讓消費者接受。 在業務的成長階段, 這是值得去做的。 “因為我們現在品牌的拉力是不夠的, 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更多的人願意來用360的手機, 這樣慢慢通過產品的能力帶動品牌的影響力, 逐步地大家覺得你不需要跟別人差那麼多錢我也是接受的, 慢慢這樣業務才能起來。 ”

而找准均衡點是這場持久戰的關鍵。 在李開新看來沒有一家手機品牌是餓死的, 很多是要求太高, 盲目的追求一個過高的目標所導致的。 超出了自己公司整體的實力後就會造成了大問題。

之前周鴻禕曾提議學習小米做MIX, 在思考360手機的位置和狀況之後, 李開新直接就向周鴻禕講清楚原因, 周鴻禕便否決了這個提議。

相對于華為、小米這樣的公司來說, 在研發資源有限的情況下, 360做手機更加需要找到均衡點。 “一千塊錢的機器做三款, 我如果只做一款, 一款手機能賣100萬台, 並不是我做三款就能賣300萬台, 做三款可能稍微多一點, 但肯定不是一個累加的關係, 這時要告訴大家怎麼找均衡點。 ”李開新說。

做為新進者, 李開新也在思考如何打造自己的與眾不同。 而這需要抓住競爭核心, 整個團隊對產品聚焦。 “我覺得核心就是滿足重度的互聯網用戶, 這和集團的戰略是匹配的, 和我未來的方向, 和我產品特性, 綜合能力是匹配的, 那就瞄著這個來做。 ”

李開新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 現在研發團隊有四五百人, 而為了把一個產品做精, 一般一個專案就需要80-100人的團隊。而他們把自己競爭核心人群放在了重度的互聯網用戶。

“我們最大的精力重點是要放在N系列這個系列上,因為這個系列已經得到市場認可了,而且對於我們來說,最合適的用戶是一個重度的互聯網用戶。”李開新解釋說,重度的互聯網用戶可能不是特別有錢,但是又願意嘗試新東西,對手機性能的要求就很高,為了性能願意損失一些品牌的訴求,而這些都和360的N系列是比較切合的。

“我跟老周也講要能耐得住寂寞,不要看今年差距那麼多,明年差距那麼多,不要夢想一步到位,那是不可能的,我們逐步往上走,中國市場足夠大,容納得下我們。”在李開新看來,單一的一個品牌一統天下是不可能的,消費者選擇本來就是多樣的,而且消費者是善變的。

穩健的往上走,不犯錯誤,耐得住寂寞,是這個新進者的成熟表現,而帶領360手機前進的李開新對上大學的兒子強調道,要跟隨時代的脈搏選擇好的行業,做到脫穎而出也要做到居安思危。

“賣手機就像賣海鮮”

“華為如今成為了國產手機品牌的老大,但並非外界所想的快速崛起,它也經歷了一個較長的漸進式的過程,華為從2004年開始有了做手機的想法,在2005年左右開始切入這個領域,至今也有十三、四年了。”李開新告訴經濟觀察報。

李開新1992年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了一家國企性質的軍工廠,而後因所在的團隊創新未得到很好的重視和回報,年輕氣盛的李開新便憤而離職,在深圳一個朋友那裡做研發,流蕩一年,後來回到了蘭州。

一次機緣巧合,李開新在老婆拿來的一份報紙中發現了華為的招聘資訊,“我老婆拿來的那份報紙上,一個蘭州大學的校辦工廠招聘研發人員,也是我老婆推薦給我的,但是我發現,在這個招聘旁邊,報紙的中縫裡,非常小的一個‘豆腐塊’,華為在招聘銷售員。”李開新回憶進入華為的經歷時說。

當時華為在全國來說並不怎麼有名氣,但在深圳呆過一年的李開新知道華為的實力,“那年是1996年,華為在深圳已小有名氣了,他當年的銷售收入已有26億元了,所以我選擇進華為做銷售員,而沒有到這家離家近的企業做研發。”李開新說。

華為除了給李開新帶來經濟能力外,讓李開新覺得彌足珍貴的是,務實和真誠,這是華為注入他身體血液裡的特質,而這種特質也帶到了360手機,這家有著濃厚互聯網氛圍的公司。“對方關心的,我關心的,雙方如何找到互相的切合點,我會先去考量這一點,”李開新強調這才是長久合作的基礎。

賣手機是To C的生意,李開新稱,“華為講以客戶為中心,市場需求為導向,這是華為成功的關鍵,我非常認同,也將這一點帶到360手機的管理中。”

在李開新看來,賣手機和設備不一樣,賣設備是一個B2B的生意,中國通信設備競爭對手也就幾家,就一個項目而言所要面對的就一個客戶,儘管這個客戶決策裡有不同的部門,但也就是五六個崗位、五六個部門。

“你和你的競爭對手包括競品、價格、服務相比,無非讓客戶選一個他最合適的。但賣手機不一樣,賣手機是To C的生意,儘管早前華為賣手機通過運營商以後再賣給用戶,但還要考慮到每一個用戶,因為手機不是運營商買過去自己用,他是要賣出去,讓每一個消費者用。”李開新說。

對於李開新來說,To C要解決的問題複雜度要高很多。不再是一兩個運營商認可的事情,而是需要消費者認同。“這涉及到品牌,用戶體驗,外觀,包括性價比等等。你如何讓更多的消費者接受你,認識你。”

手機反覆運算非常快。這也是李開新所說,賣手機跟賣海鮮一樣的道理。“做手機以後發現做銷售這才是真正做銷售,你要全環節考慮,而且手機一般都要提前8-10個月做產品規劃,就要想我8個月、10個月以後應該上什麼產品。否則上市後已經過時了,就等於你的手機上市即變成庫存。”

這種特性對決策者來說也是很大的考驗。“研發說產品需8個月,前端銷售告訴你8個月出來這個產品沒有競爭力了,你得往前趕一趕,提前一個月或者半個月行不行,就要協調,哪些可以做調整,哪些需要誰去做讓步做妥協的。”

這是李開新目前工作的日常,去權衡各個部門之間的利益,進行協調。“比生鮮的好處就是它運輸途中不會變質”。與在華為的工作相比,李開新表示現在360的工作更辛苦。在他看來,360在手機領域是一個新進者,正在爬雪山過草地的一個階段。

一般一個專案就需要80-100人的團隊。而他們把自己競爭核心人群放在了重度的互聯網用戶。

“我們最大的精力重點是要放在N系列這個系列上,因為這個系列已經得到市場認可了,而且對於我們來說,最合適的用戶是一個重度的互聯網用戶。”李開新解釋說,重度的互聯網用戶可能不是特別有錢,但是又願意嘗試新東西,對手機性能的要求就很高,為了性能願意損失一些品牌的訴求,而這些都和360的N系列是比較切合的。

“我跟老周也講要能耐得住寂寞,不要看今年差距那麼多,明年差距那麼多,不要夢想一步到位,那是不可能的,我們逐步往上走,中國市場足夠大,容納得下我們。”在李開新看來,單一的一個品牌一統天下是不可能的,消費者選擇本來就是多樣的,而且消費者是善變的。

穩健的往上走,不犯錯誤,耐得住寂寞,是這個新進者的成熟表現,而帶領360手機前進的李開新對上大學的兒子強調道,要跟隨時代的脈搏選擇好的行業,做到脫穎而出也要做到居安思危。

“賣手機就像賣海鮮”

“華為如今成為了國產手機品牌的老大,但並非外界所想的快速崛起,它也經歷了一個較長的漸進式的過程,華為從2004年開始有了做手機的想法,在2005年左右開始切入這個領域,至今也有十三、四年了。”李開新告訴經濟觀察報。

李開新1992年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了一家國企性質的軍工廠,而後因所在的團隊創新未得到很好的重視和回報,年輕氣盛的李開新便憤而離職,在深圳一個朋友那裡做研發,流蕩一年,後來回到了蘭州。

一次機緣巧合,李開新在老婆拿來的一份報紙中發現了華為的招聘資訊,“我老婆拿來的那份報紙上,一個蘭州大學的校辦工廠招聘研發人員,也是我老婆推薦給我的,但是我發現,在這個招聘旁邊,報紙的中縫裡,非常小的一個‘豆腐塊’,華為在招聘銷售員。”李開新回憶進入華為的經歷時說。

當時華為在全國來說並不怎麼有名氣,但在深圳呆過一年的李開新知道華為的實力,“那年是1996年,華為在深圳已小有名氣了,他當年的銷售收入已有26億元了,所以我選擇進華為做銷售員,而沒有到這家離家近的企業做研發。”李開新說。

華為除了給李開新帶來經濟能力外,讓李開新覺得彌足珍貴的是,務實和真誠,這是華為注入他身體血液裡的特質,而這種特質也帶到了360手機,這家有著濃厚互聯網氛圍的公司。“對方關心的,我關心的,雙方如何找到互相的切合點,我會先去考量這一點,”李開新強調這才是長久合作的基礎。

賣手機是To C的生意,李開新稱,“華為講以客戶為中心,市場需求為導向,這是華為成功的關鍵,我非常認同,也將這一點帶到360手機的管理中。”

在李開新看來,賣手機和設備不一樣,賣設備是一個B2B的生意,中國通信設備競爭對手也就幾家,就一個項目而言所要面對的就一個客戶,儘管這個客戶決策裡有不同的部門,但也就是五六個崗位、五六個部門。

“你和你的競爭對手包括競品、價格、服務相比,無非讓客戶選一個他最合適的。但賣手機不一樣,賣手機是To C的生意,儘管早前華為賣手機通過運營商以後再賣給用戶,但還要考慮到每一個用戶,因為手機不是運營商買過去自己用,他是要賣出去,讓每一個消費者用。”李開新說。

對於李開新來說,To C要解決的問題複雜度要高很多。不再是一兩個運營商認可的事情,而是需要消費者認同。“這涉及到品牌,用戶體驗,外觀,包括性價比等等。你如何讓更多的消費者接受你,認識你。”

手機反覆運算非常快。這也是李開新所說,賣手機跟賣海鮮一樣的道理。“做手機以後發現做銷售這才是真正做銷售,你要全環節考慮,而且手機一般都要提前8-10個月做產品規劃,就要想我8個月、10個月以後應該上什麼產品。否則上市後已經過時了,就等於你的手機上市即變成庫存。”

這種特性對決策者來說也是很大的考驗。“研發說產品需8個月,前端銷售告訴你8個月出來這個產品沒有競爭力了,你得往前趕一趕,提前一個月或者半個月行不行,就要協調,哪些可以做調整,哪些需要誰去做讓步做妥協的。”

這是李開新目前工作的日常,去權衡各個部門之間的利益,進行協調。“比生鮮的好處就是它運輸途中不會變質”。與在華為的工作相比,李開新表示現在360的工作更辛苦。在他看來,360在手機領域是一個新進者,正在爬雪山過草地的一個階段。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