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古法養魚:古人對養魚的六大理解

上一期我們講了古人對養魚的理解, 同時也充分的說明了在古時候人們就有養魚的習慣, 並且理論知識方面並不比我們現在的理論知識來的差, 除了我們現在的設備比較先進之外, 理論知識只能說是five five open。

今天為大家帶來了古人對養魚的六大玄學, 希望各位魚友看了之後可以學習到古人當年養魚的初心~~

出自《竹葉亭雜記》

用水、換水問題

養魚斷不可用甜水。 近河則用河水, 不然即用極苦澀井水, 取其不生虱。 新泉水尤佳。

魚水綠乃活, 不可換。 其色紅或黃必換。

凡換水, 必先備水一缸曬之, 曬兩、三日乃可入魚。 魚最忌新冷水也。 水頻換, 則魚褪色。

缸底魚矢須用汲筒汲出。 若水至晚太熱, 緣曬甚也, 須用生涼水添之。

有養魚不換新水者, 即換, 亦於本缸內水撤舊添新。 此法魚最弱, 市語謂之水頭軟。 若即從舊缸移入新水者, 謂之水頭硬, 雲此法所養之魚強壯。

又法, 養魚先要講究水之活, 魚得長生矣。 如居家吃水缸內投以食, 魚其能經久存活者, 以其每日去舊更新, 非取水之故也。 蓋新水入缸三日必渾, 三日後澄清, 四日水性側立, 方可下魚。 下魚之後, 春末猶寒, 隔一日撤換新水一次。

密度問題、魚缸問題

大缸一口養大魚五六寸者二三對足矣。

多則鬧熱擠觸不安, 必致損壞。

魚缸養魚總須明官窯缸, 雖破百片, 亦可鋸補。 瓦亦用明官窯瓦, 缸外用鐵屑泥之, 則不漏矣。

餵養問題

魚喂蟲必須清早, 至晚令其食盡。 如有未盡者及缸底死蟲, 晚間打淨。 夜間水靜則魚安, 不然亦致魚死之道。 再沙蟲中亦有別種惡蟲, 亦須略擇。

喂魚之法。 須將撈來紅蟲用清水漂淨, 否則蟲之臭水入缸, 淨水為之敗壞矣。

喂魚蟲不拘時候, 日不可留餘蟲也, 夜恐蟲浮水面, 魚不得受甘露之益。 若一時不得魚蟲, 或用雞鴨血和白麵曬乾為細蟲喂之, 或用曬乾魚蟲及淡金鉤蝦米為末飼之, 皆可。

魚病防治

魚遍身起泡如水晶, 乃天熱水壞。 以新涼水激之, 不然即潰爛死矣。

魚瘦暗不歡, 乃病也, 即以鹽擦其遍身, 另盆養之, 使吐黑涎即愈。 鹽納入兩腮亦佳。 魚虱如臭虱而白色透如蝦色, 一著身斷不可落, 能使魚死, 必須撈出。 以鹽擦之, 亦佳。

魚或歪倒浮游, 或如死水中, 及動之腮仍能張翕, 急取出以鹽擦之, 另盆養之, 猶可得活。

俟其涎沫吐淨, 方可置原缸內。

天時陰晴, 因時制宜

或雲魚不可曬, 或雲魚必須曬, 又雲可曬不曬。 予見養魚者未嘗不曬, 究不知何以為憑也。 姑記此以待試。 然予家魚每過曬則生水泡滿身, 或予之缸新有火乎?俟得良法再記。

冬收缸入向陽無油煙屋內, 魚不食亦不生子, 其水總不必換。俟春半時出屋換水。其屋冬亦須火,不使冰過凍而已。亦不宜太暖。每歲于霜降收入,春分時出屋,然亦須看天時冷暖耳。出屋後,仍有數夜見冰,亦由是見天時也。

魚熱則浮,冷則沉。然春秋朝日每亦停水面曝陽,則非熱也。

秋日不可過換水,天寒不可多下蟲,寒則魚不甚食。然秋中喂大魚,則來年子早而壯。

魚尾根劄者難於過冬,綹尾者易養,此論最驗。

冬入室時水不能曬,即用生水,次日移入,然須於院中見冰後入屋。驚蟄時即可出屋,若天寒亦可遲幾日。春分前後亦不必曬水。天寒井底暖,新水不冷,若曬則反冷矣。

交夏之後,一日撤換一次。撤換之法,先用倒流吸筒吸出缸底泥滓,添入新汲井水,不用甜水、河水。如盛五擔水之缸,每日撤換一擔,視缸之大小,以此類推。

有魚之水,七日必渾。渾則當移魚他缸,刷淨原缸,全換新水,曬過三四日之水再入魚。入魚之後照舊撤換。一交秋令,水自澄清,無俟添換矣。缸內不放閘草,一恐魚蟲藏匿致魚不得食,二恐草爛水臭以致魚生虱蟻之患。穀雨前後便可喂蟲。

一交九月節,魚自不食矣。至魚無故浮水面,口出水上空吸吐泡者,乃是受熱之故,速添新汲涼水以解之。若魚沉缸底懶動,是受寒之故,速撈入淺水內曬之。

冬魚出房不可太早。于清明前後,置於向陽之處,用木板蓋覆。天若和暖,一日撤板一塊,漸次撤去。若驟然不蓋,夜間寒霜侵入,魚必受傷。

夏月伏暑之時,必當半遮半露,不可使魚受熱毒。雨水性沉,日色蒸曬,必致發變。著雨後,一俟晴明,即用倒流吸桶撤淨缸底雨水,則無害矣。若降雨之先將缸添滿,或缸有水孔,隨落隨流,雨水不能到底,則不必撤之矣。

冬月蓄魚之法,不須喂蟲,亦不必曬水。添撤只要視水有渾色,便取新水換之。以純陽之性在地下,井水性暖故也。置放處不可令缸底實貼坑上,須用矮架托之。亦不可過暖,即水面有薄冰亦無妨。缸口用紙封之,不致於落灰塵,更省遮蓋也。

孵化問題

曬子須用紅沙淺缸,取其曬到底耳。

魚子不可過曬,過曬則化。不曬亦不能出,故須樹陰,或覆以篩之,亦可。三日必出魚矣。

凡魚生子,總在穀雨前後。視其沿堤趕咬乃其候也,即將閘草縛小石墜於缸內,任其穿過,即有子粘草上,亟取出納別水缸內,若不取,恐為公魚所食。其趕畢一次後,隔十餘日一次,看其趕即須放草接子矣。水近缸沿,則每被鴿子連魚飲去,故水不宜過深。子初出如蟻不可見,伏於缸上或草上。出魚後三五日內不可亂動其水,恐有傷於尾也。

魚生子若人不知,則粘於缸上,有落底者則自食之矣。若早見缸上有子,即換缸。不然,則可一日不喂蟲。伏秋間雖有子,亦不能甚長,不能出息也。

魚子出後,水極清不必換,本水養之,魚乃不傷元氣。

子出魚後,夜夜須將缸蓋起,次日日出後開之。否則每至凍死,一缸為之一空。

以上就是古人養魚時的智慧,其實看下來古人當時養魚也是摔了不少跟頭!!

不然哪來的這麼多理論知識,還有一些一句話就總結到位,證明先祖的智慧還是非常強大的,但是現在我們過分的依賴於過濾、藥水、還有各種邪門歪道。其實有可能最簡單樸素的方法才是最好的養魚之道~

其水總不必換。俟春半時出屋換水。其屋冬亦須火,不使冰過凍而已。亦不宜太暖。每歲于霜降收入,春分時出屋,然亦須看天時冷暖耳。出屋後,仍有數夜見冰,亦由是見天時也。

魚熱則浮,冷則沉。然春秋朝日每亦停水面曝陽,則非熱也。

秋日不可過換水,天寒不可多下蟲,寒則魚不甚食。然秋中喂大魚,則來年子早而壯。

魚尾根劄者難於過冬,綹尾者易養,此論最驗。

冬入室時水不能曬,即用生水,次日移入,然須於院中見冰後入屋。驚蟄時即可出屋,若天寒亦可遲幾日。春分前後亦不必曬水。天寒井底暖,新水不冷,若曬則反冷矣。

交夏之後,一日撤換一次。撤換之法,先用倒流吸筒吸出缸底泥滓,添入新汲井水,不用甜水、河水。如盛五擔水之缸,每日撤換一擔,視缸之大小,以此類推。

有魚之水,七日必渾。渾則當移魚他缸,刷淨原缸,全換新水,曬過三四日之水再入魚。入魚之後照舊撤換。一交秋令,水自澄清,無俟添換矣。缸內不放閘草,一恐魚蟲藏匿致魚不得食,二恐草爛水臭以致魚生虱蟻之患。穀雨前後便可喂蟲。

一交九月節,魚自不食矣。至魚無故浮水面,口出水上空吸吐泡者,乃是受熱之故,速添新汲涼水以解之。若魚沉缸底懶動,是受寒之故,速撈入淺水內曬之。

冬魚出房不可太早。于清明前後,置於向陽之處,用木板蓋覆。天若和暖,一日撤板一塊,漸次撤去。若驟然不蓋,夜間寒霜侵入,魚必受傷。

夏月伏暑之時,必當半遮半露,不可使魚受熱毒。雨水性沉,日色蒸曬,必致發變。著雨後,一俟晴明,即用倒流吸桶撤淨缸底雨水,則無害矣。若降雨之先將缸添滿,或缸有水孔,隨落隨流,雨水不能到底,則不必撤之矣。

冬月蓄魚之法,不須喂蟲,亦不必曬水。添撤只要視水有渾色,便取新水換之。以純陽之性在地下,井水性暖故也。置放處不可令缸底實貼坑上,須用矮架托之。亦不可過暖,即水面有薄冰亦無妨。缸口用紙封之,不致於落灰塵,更省遮蓋也。

孵化問題

曬子須用紅沙淺缸,取其曬到底耳。

魚子不可過曬,過曬則化。不曬亦不能出,故須樹陰,或覆以篩之,亦可。三日必出魚矣。

凡魚生子,總在穀雨前後。視其沿堤趕咬乃其候也,即將閘草縛小石墜於缸內,任其穿過,即有子粘草上,亟取出納別水缸內,若不取,恐為公魚所食。其趕畢一次後,隔十餘日一次,看其趕即須放草接子矣。水近缸沿,則每被鴿子連魚飲去,故水不宜過深。子初出如蟻不可見,伏於缸上或草上。出魚後三五日內不可亂動其水,恐有傷於尾也。

魚生子若人不知,則粘於缸上,有落底者則自食之矣。若早見缸上有子,即換缸。不然,則可一日不喂蟲。伏秋間雖有子,亦不能甚長,不能出息也。

魚子出後,水極清不必換,本水養之,魚乃不傷元氣。

子出魚後,夜夜須將缸蓋起,次日日出後開之。否則每至凍死,一缸為之一空。

以上就是古人養魚時的智慧,其實看下來古人當時養魚也是摔了不少跟頭!!

不然哪來的這麼多理論知識,還有一些一句話就總結到位,證明先祖的智慧還是非常強大的,但是現在我們過分的依賴於過濾、藥水、還有各種邪門歪道。其實有可能最簡單樸素的方法才是最好的養魚之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