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過了25歲,體檢才是最艱難的考試

前幾天, 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為什麼中國白領患有“體檢恐懼症”?》, 文章本身姑且不論, 文後的跟帖倒是耐人尋味。

“體檢出有問題怕無力承擔後果, 不知道的情況下還能開開心心生活。 ”

“真的是年紀越大越恐懼, 害怕體檢, 也害怕到醫院那種地方。 ”

“穿梭於餐館、酒吧、KTV、鋼筋混凝土與車水馬龍的鐵甲之間,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工作量, 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贍養壓力, 被搶劫式高消費看病貴窘境!沒有恐懼那才是有問題的人。 ”

本來是為了預防疾病的體檢, 倒成了最可怕的一件事。

“沒事兒不敢體檢, 怕一體檢全身都是病”似乎成了大都市年輕人的常態。

隨時可能倒下的年輕人

2017年6月, 26歲的規培醫生陳德靈猝死。

之前, 他經常通宵加班。 猝死前晚, 他剛值夜班連白班, 到了交班時間沒出現, 同事去查看, 才發現這位年輕的醫生已經猝死在宿舍。

不知何時起, 中國的年輕人開始“多病纏身”。

2016年《北京健康白皮書》中指出, 近年來“三高”問題嚴重, 僅血脂異常一項, 患病者就超過50%, 其中有近1/5為30歲以下的年輕人。

據美國醫學雜誌《預防》的報導, 不少過去被認為到了六七十歲才會得的疾病, 現在已經提前到來。

例如中風, 過去發病年齡集中在65歲之後, 現在的可能發病年齡提前為二三十歲。

認知障礙症, 也就是俗稱的老年癡呆, 以前是六七十歲老人得的病, 現在的可能發病年齡已提前到40歲。 除了大腦的自然衰老外, 主要是年輕人用腦過度、壓力較大等引發了記憶力問題, 給認知障礙埋下了隱患。

而在死亡面前, 人們才能認識到“活著”有多可貴。

陳天橋是中國網路遊戲產業的奠基人和領軍人物,

26歲的他白手起家創立遊戲公司, 30歲就是最年輕的中國首富。 然而36歲時, 陳天橋淡出公眾視野, 定居新加坡。

在之後的採訪中他透露, 移居新加坡前, 自己生了一場重病, 坐飛機或者一個人呆在酒店, 都會加劇痛苦, 嚴重時有瀕死感。 每晚太陽下山都會呼吸困難, 覺得不會再醒來, 連遺囑都寫好了。

“我必須得離開, 一個人一輩子死一次就已經很痛苦了, 兩個月, 幾乎每天晚上死一次。 ”他說。

不敢病更不敢死

就業累, 成家累, 養家累, 升職累。

不知從何時起, “累”已經成了很多中青年人的主旋律。

杭州一家醫院做過一個統計, 25歲-40歲年齡段的人因為心理疾病來就醫的, 每年都會以20%的速度在增長, 而這種心理疾病, 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累”。

有網友爆料自己的經歷, 北京某三本院校畢業的她, 好不容易在“最難就業季”突圍, 找到了一份工作。 但是工作的強度之大, 令她常常感到煩躁。

時常加班不說, 還面臨著業績的考核壓力。

“我還在試用期, 如果不過的話, 我又要開始找工作了。 而且, 現在我已經搬出學校了, 租房子的錢都是家裡面給的。 ”

而以“快節奏、高薪酬”著稱的互聯網公司的競爭壓力則更大。

“我是88年的, 之前跟90後競爭覺得都有些吃力, 現在95後都要進公司了, 他們腦子更靈活, 好像全身有使不完的勁兒, 我真的是老了啊, 好累啊!”一位互聯網從業者匿名吐槽。

二十出頭的年輕人, 壓力大多來自職場, 三四十歲成家了, 需要肩負的就更多。

張愛玲在《半生緣》裡說:“人到中年的男人, 時常會覺得孤獨, 因為他一睜開眼睛, 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 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

記得《爸爸去哪兒》裡, 陳小春的兒子Jasper曾與工作人員有過這樣一段對話。

節目組問:怕不怕爸爸變老?Jasper直接回答:不要!

節目組問:為什麼?Jasper說:不要, 因為我不喜歡老。

節目組問:那你有沒有看過一些人頭髮都白了,眼睛也看不見了,走路都走不動了?

Jasper很懵懂:不要!我沒有看見過爸爸變老!

一旁的陳小春幾乎淚崩,事後接受採訪時他說:“有時候很多事是天安排,但我會努力承諾他那句:‘我不要爸爸變老’,我會盡力!”

沒有人生來是超人,只是有了家庭有了責任,不得不咬著牙拼命幹,與歲月硬扛。

很多80後90後,都是獨生子女。如今他們成家立業,國家開放二胎政策後,選擇了生二胎,就要面臨上有四老下有二小,生活壓力不言而喻。

某證券公司曾對一線城市生養孩子花費的經濟成本進行了測算,0至3歲子女生養成本,窮養是7.8萬,中等是92.5萬,富養246.4萬元以上沒有上限。

下有小,上也有老。如果夫妻一方早逝,造成老人失獨,更是難以承受之重。

不敢死,因為死也死不起。

《大連日報》曾曬出一位大連市民操辦母親葬禮的帳單:壽衣“七件套”等,1400元;佈置小靈堂等,800元;火化等基本殯葬服務,3000元……加上墓地等各種喪葬配備,總計花費達到140560元。

在2016年一份全國30座主要城市的墓地價格排名中,上海排在第一位,高端墓地每塊近30萬元,全市均價每平方米超過6萬元;在北京,一些所謂“風水好”的墓地,價格多在每塊15萬元。

有人開玩笑,“是貧窮驅使我堅強地活著。”

“如果我得了絕症,我不會告訴我的家人,我會一個人默默走,找個地方偷偷死掉,不能我死了,還因為看病把家底掏空了,一點不划算。家裡的錢要留著還貸款,給女兒交擇校費。”

曾經問一個在一線城市公司上班的程式師,如果突然身患絕症怎麼辦?他笑了,我卻差點心酸地哭出來。

身體健康才是最好的年終獎

列夫托爾斯泰有一部小說叫做《伊凡·伊裡奇之死》。伊凡·伊裡奇是一個小人物,有一次他生了病,所有人都安慰他,“你很快會好的!”伊凡一開始也覺得自己會好,可後來漸漸發覺自己的病是好不了了。

他立刻意識到死亡是個非常嚴肅的問題,“假如讓我再來一遍,我會不會還是這樣過一輩子?”

人生沒有重來的機會,到病入膏肓才想著重來,為時已晚。

忙忙碌碌一年,相比獲得很多的獎金,身體健康才是最好的年終獎。

創新工廠CEO李開複在年輕時信奉:“每天少睡一小時,人生就能多活1/24。”他每天的睡眠時間大概是4個多小時。

讀大學期間,每到考試前他就會猛灌咖啡,喝十杯咖啡晚上不睡覺,後來發展成吃咖啡因藥丸。

進入職場也是繼續拼命,每晚兩三點睡覺是常態,與朋友之間會比拼看誰工作得更晚更努力。

2015年06月27日,在記錄自己抗癌歷程的紀錄片《向死而生》首映禮發佈會,李開複哽咽。/ 視覺中國

李開複的同事叫他“鐵人”。

他當時喜歡和自己玩一個遊戲,十年前在還沒有手機的時候,同事隨時發的郵件他都會很快地回,一天24小時不斷,白天基本保證五分鐘之內可以回。

常年的高強度無休,讓李開複得了癌症,經歷九死一生才保住一條命。

“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我戰慄地感受到死神和自己離得那麼近;和癌細胞交手的診治過程備受痛苦,讓我仿佛從雲端瞬間墜落,刹那間,不知身在何處,渺小且無助。”李開複曾如此回憶患癌後與死神搏鬥的那些日子。

病癒後,李開複強迫自己一定要做這幾件事:

一、22:30睡覺。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以22:30以前做好的,這是他生病以後做了這個決定發現的事情。

二、每天都儘量讓自己有機會自然醒。其實每個上班的人都可以做到自然醒,只要你前一天睡得足夠早。

三、儘量讓自己睡7個小時。如果可能的時候還是要午睡,午睡一下會更有耐力。此外,少喝咖啡,適量運動。

“不要和別人拼命,要比賽的話就比誰睡得更舒服。”他說。

《大秦帝國》中,秦孝公贏渠梁面對亡國危機,焦頭爛額茶飯不思。

贏渠梁之母見他這樣,只說了一句話:“渠梁,娘對你只有一個規矩,按時辰吃飯,最遲四更天睡覺。秦國的重擔在你肩上,要有後勁。”

幾千年過去,這句話依然適用。對每一個普通人來說,無論什麼重擔在你肩上,都要續存體力,有後勁。

記住了,“年輕人,不要老熬夜。”

節目組問:那你有沒有看過一些人頭髮都白了,眼睛也看不見了,走路都走不動了?

Jasper很懵懂:不要!我沒有看見過爸爸變老!

一旁的陳小春幾乎淚崩,事後接受採訪時他說:“有時候很多事是天安排,但我會努力承諾他那句:‘我不要爸爸變老’,我會盡力!”

沒有人生來是超人,只是有了家庭有了責任,不得不咬著牙拼命幹,與歲月硬扛。

很多80後90後,都是獨生子女。如今他們成家立業,國家開放二胎政策後,選擇了生二胎,就要面臨上有四老下有二小,生活壓力不言而喻。

某證券公司曾對一線城市生養孩子花費的經濟成本進行了測算,0至3歲子女生養成本,窮養是7.8萬,中等是92.5萬,富養246.4萬元以上沒有上限。

下有小,上也有老。如果夫妻一方早逝,造成老人失獨,更是難以承受之重。

不敢死,因為死也死不起。

《大連日報》曾曬出一位大連市民操辦母親葬禮的帳單:壽衣“七件套”等,1400元;佈置小靈堂等,800元;火化等基本殯葬服務,3000元……加上墓地等各種喪葬配備,總計花費達到140560元。

在2016年一份全國30座主要城市的墓地價格排名中,上海排在第一位,高端墓地每塊近30萬元,全市均價每平方米超過6萬元;在北京,一些所謂“風水好”的墓地,價格多在每塊15萬元。

有人開玩笑,“是貧窮驅使我堅強地活著。”

“如果我得了絕症,我不會告訴我的家人,我會一個人默默走,找個地方偷偷死掉,不能我死了,還因為看病把家底掏空了,一點不划算。家裡的錢要留著還貸款,給女兒交擇校費。”

曾經問一個在一線城市公司上班的程式師,如果突然身患絕症怎麼辦?他笑了,我卻差點心酸地哭出來。

身體健康才是最好的年終獎

列夫托爾斯泰有一部小說叫做《伊凡·伊裡奇之死》。伊凡·伊裡奇是一個小人物,有一次他生了病,所有人都安慰他,“你很快會好的!”伊凡一開始也覺得自己會好,可後來漸漸發覺自己的病是好不了了。

他立刻意識到死亡是個非常嚴肅的問題,“假如讓我再來一遍,我會不會還是這樣過一輩子?”

人生沒有重來的機會,到病入膏肓才想著重來,為時已晚。

忙忙碌碌一年,相比獲得很多的獎金,身體健康才是最好的年終獎。

創新工廠CEO李開複在年輕時信奉:“每天少睡一小時,人生就能多活1/24。”他每天的睡眠時間大概是4個多小時。

讀大學期間,每到考試前他就會猛灌咖啡,喝十杯咖啡晚上不睡覺,後來發展成吃咖啡因藥丸。

進入職場也是繼續拼命,每晚兩三點睡覺是常態,與朋友之間會比拼看誰工作得更晚更努力。

2015年06月27日,在記錄自己抗癌歷程的紀錄片《向死而生》首映禮發佈會,李開複哽咽。/ 視覺中國

李開複的同事叫他“鐵人”。

他當時喜歡和自己玩一個遊戲,十年前在還沒有手機的時候,同事隨時發的郵件他都會很快地回,一天24小時不斷,白天基本保證五分鐘之內可以回。

常年的高強度無休,讓李開複得了癌症,經歷九死一生才保住一條命。

“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我戰慄地感受到死神和自己離得那麼近;和癌細胞交手的診治過程備受痛苦,讓我仿佛從雲端瞬間墜落,刹那間,不知身在何處,渺小且無助。”李開複曾如此回憶患癌後與死神搏鬥的那些日子。

病癒後,李開複強迫自己一定要做這幾件事:

一、22:30睡覺。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以22:30以前做好的,這是他生病以後做了這個決定發現的事情。

二、每天都儘量讓自己有機會自然醒。其實每個上班的人都可以做到自然醒,只要你前一天睡得足夠早。

三、儘量讓自己睡7個小時。如果可能的時候還是要午睡,午睡一下會更有耐力。此外,少喝咖啡,適量運動。

“不要和別人拼命,要比賽的話就比誰睡得更舒服。”他說。

《大秦帝國》中,秦孝公贏渠梁面對亡國危機,焦頭爛額茶飯不思。

贏渠梁之母見他這樣,只說了一句話:“渠梁,娘對你只有一個規矩,按時辰吃飯,最遲四更天睡覺。秦國的重擔在你肩上,要有後勁。”

幾千年過去,這句話依然適用。對每一個普通人來說,無論什麼重擔在你肩上,都要續存體力,有後勁。

記住了,“年輕人,不要老熬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