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旅遊趣事/原來希臘建築的靈感來源於我們中國的包子?

寶豬嘜鐵杆粉

到歐洲旅行, 一定得對歐洲建築有一定的瞭解。

但一座又一座不同時期的教堂和古堡, 不僅讓人看的眼花繚亂, 真的要說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我們經常聽到所謂的羅馬式、希臘式、哥特式、文藝復興哪又是如何來分別的?

整個歐洲, 不管我們聊什麼都可以說:先有希臘文明起其先, 後有羅馬文明承其後。 整個歐洲都是建立在希臘、羅馬文明之上。

歐洲建築按照年代來劃分第一個就是希臘式建築。

希臘式建築

希臘式的建築非常容易辨識, 三角形的門楣, 下面一根根的希臘柱。 就像古希臘先賢阿基米德所說:給我一個支點, 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

支點有了(三角門楣), 棍子有了(希臘柱)。

這就是希臘式建築

羅馬式建築

小貼士:羅馬人對建築工程的重大貢獻, 是發明了一種被稱為 “黏漿” (Caementum)的萬用材料, 這是一種用火山灰岩、石灰和水拌成的石漿, 再加上碎石或碎磚, 用之於建築業, 非常堅固, 又增添色彩。 這就是世界上第一種足以支撐大跨度建築的混凝土。 羅馬人發明了混凝土,

從此大拱門、大圓頂、大拱頂就都能獨立, 而無需像古希臘建築那樣靠許多柱子來支撐了, 從而成為世界建築史上劃時代的創舉。

古羅馬詩人霍雷斯說過, 我們羅馬人征服了希臘, 可是文化上卻被希臘所征服。 所以羅馬人的的建築也就是在希臘建築基礎上加上拱。

於是因為各種拱, 造就了羅馬式的建築。

拜占庭式建築

西元395年, 羅馬帝國隨著君士坦丁大帝的去世, 分成東、西羅馬帝國。 而東羅馬帝國隨著東進, 與東方文明的交融、碰撞, 形成了與羅馬式大同小異的建築風格----拜占庭式建築。

如何辨認拜占庭風格, 主要是看它的頂。 和羅馬式一樣, 在建築上加一個大圓頂, 但風格又有所不同。 羅馬式直接加個半圓, 而拜占庭式則是在半圓的底部略微內收, 就像是一個洋蔥頭。

像這個——洋蔥頂

小貼士:因為帝國的分裂而導致兩個宗教產生最後影響各自建築形式的發展。所以在歐洲羅馬式建築與拜占庭建築可謂涇渭分明。我們把歐洲切一半,羅馬式的在西邊(像法國、義大利),而跑到東邊就都變成了拜占庭式建築(像捷克、波黑)。

哥特式建築

羅馬帝國覆滅了,基督教卻在歐洲生根發芽,到了中世紀天主教成為了西歐的唯一宗教。神權時代來臨。

天主教在西歐一家獨大之後,所謂的神權大於皇權。出現了贖罪券、十一稅等為天主教搜刮了大量的財富。

原來希臘式、羅馬式風格通通不要。什麼三明治、包子、洋蔥,都站一邊。天主教的風格就是----

為什麼要高?

天主教徒相信,如果你是個好人,死後就可以上天堂。

那天堂在哪裡?在天上。

於是當時的人們就想把教堂建高,造的高,才能越加的接近上帝。原來希臘、羅馬、拜占庭式哪些大圓頂通通不能要。因為頂重,就要用又厚又重的石牆去支撐,從而導致建築高不起來。改用尖塔,為了讓建築更高,還發明了飛扶壁。

飛扶壁(英語:Flying buttresses)是一種起支撐作用的建築結構部件,淩空跨越下層附屬空間(如走道、小祈禱室等)連接到頂部高牆上肋架券的起腳部位,用於平衡肋架拱頂對牆面的側向推力。由於飛扶壁通常以半個拱券的形式出現,所以又稱飛券。

文藝復興式建築

文藝復興。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復興文藝,復興什麼時候的文藝?羅馬、希臘時期的文化,藝術。

文藝復興這四個字從背景、起因、發展等又是一個專題,今天我們只講建築。

文藝復興式建築的特點很簡單——左右對稱。

從中間一分為二。左邊一根柱,右邊一根柱。左邊一扇窗,右邊一扇窗。左邊一扇門,右邊一扇門。

我們可以這樣看——像一本書

巴羅克式風格

請注意,這次的小標題上沒有用建築二字,因為巴羅克式是個統稱,更應該把它叫做風格。風格之下有巴羅克式的建築、巴羅克式的傢俱、巴羅克式的服裝等等。

巴羅克式風格源於17世紀的義大利,之前的文藝復興時期為義大利帶來了大量的財富也權勢。於是義大利人原本的文藝復興建築,添上新的華麗、誇張及雕刻風氣。從而形成了巴羅克。

關於如何辨認巴羅克式風格,請朋友們記住四個字——無金不巴,沒有金色就沒有巴羅克。如果你看到一樣東西(建築、傢俱、服裝等等),從裡到外,從上到下,都是金光閃閃,Bling Bling的,巴羅克就是他了。

▲巴黎歌劇院

▲凡爾賽宮

小貼士:因為帝國的分裂而導致兩個宗教產生最後影響各自建築形式的發展。所以在歐洲羅馬式建築與拜占庭建築可謂涇渭分明。我們把歐洲切一半,羅馬式的在西邊(像法國、義大利),而跑到東邊就都變成了拜占庭式建築(像捷克、波黑)。

哥特式建築

羅馬帝國覆滅了,基督教卻在歐洲生根發芽,到了中世紀天主教成為了西歐的唯一宗教。神權時代來臨。

天主教在西歐一家獨大之後,所謂的神權大於皇權。出現了贖罪券、十一稅等為天主教搜刮了大量的財富。

原來希臘式、羅馬式風格通通不要。什麼三明治、包子、洋蔥,都站一邊。天主教的風格就是----

為什麼要高?

天主教徒相信,如果你是個好人,死後就可以上天堂。

那天堂在哪裡?在天上。

於是當時的人們就想把教堂建高,造的高,才能越加的接近上帝。原來希臘、羅馬、拜占庭式哪些大圓頂通通不能要。因為頂重,就要用又厚又重的石牆去支撐,從而導致建築高不起來。改用尖塔,為了讓建築更高,還發明了飛扶壁。

飛扶壁(英語:Flying buttresses)是一種起支撐作用的建築結構部件,淩空跨越下層附屬空間(如走道、小祈禱室等)連接到頂部高牆上肋架券的起腳部位,用於平衡肋架拱頂對牆面的側向推力。由於飛扶壁通常以半個拱券的形式出現,所以又稱飛券。

文藝復興式建築

文藝復興。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復興文藝,復興什麼時候的文藝?羅馬、希臘時期的文化,藝術。

文藝復興這四個字從背景、起因、發展等又是一個專題,今天我們只講建築。

文藝復興式建築的特點很簡單——左右對稱。

從中間一分為二。左邊一根柱,右邊一根柱。左邊一扇窗,右邊一扇窗。左邊一扇門,右邊一扇門。

我們可以這樣看——像一本書

巴羅克式風格

請注意,這次的小標題上沒有用建築二字,因為巴羅克式是個統稱,更應該把它叫做風格。風格之下有巴羅克式的建築、巴羅克式的傢俱、巴羅克式的服裝等等。

巴羅克式風格源於17世紀的義大利,之前的文藝復興時期為義大利帶來了大量的財富也權勢。於是義大利人原本的文藝復興建築,添上新的華麗、誇張及雕刻風氣。從而形成了巴羅克。

關於如何辨認巴羅克式風格,請朋友們記住四個字——無金不巴,沒有金色就沒有巴羅克。如果你看到一樣東西(建築、傢俱、服裝等等),從裡到外,從上到下,都是金光閃閃,Bling Bling的,巴羅克就是他了。

▲巴黎歌劇院

▲凡爾賽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