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海“錯失互聯網機遇”?我抬手就是一個...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一鳴】

魔都上海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大都市, 一舉一動都會搞個大新聞。 這不, 前些天又被人套路了一把, 有知乎大V發表文章《上海是怎麼錯失這些年的互聯網機遇的?》, 狠狠地把上海批判了一番, 把上海的法治意識、職員文化、海派精神都給攻擊了一遍, 很是收穫了不少點贊。

有認同的自然就有反對的, 這些天批駁的文章陸陸續續也出現了不少, 筆者總結了下, 大多數的反駁文章還是集中在互聯網≠成功、互聯網≠光榮、互聯網≠盈利等觀點上, 說得也都頭頭是道, 可是, 這些反駁文章好像都認為上海就是和互聯網無緣,

真的是這樣嗎?

上海從來沒有錯過互聯網

很多人在舉例上海沒有趕上互聯網大潮時, 都會把“上海為什麼沒有誕生BAT(百度、阿裡、騰訊)”作為例子, 當然了現在又多了個J——京東, 京東也不在上海, 是不是更說明上海互聯網不行?

當然不是。 互聯網從來就不是某一家或某幾家公司, 這些公司也從代表不了互聯網。 但如果你要談互聯網企業, 那我可以告訴你, 上海有著無數優秀的互聯網企業。

讓我們先把時間拉回到2003年, 那時阿裡還沒有確立電商領域的霸主地位, 當時的老大是誰?是易趣(後來賣給eBay), 在上海;全國最大的招聘平臺是哪家?是51job, 在上海;國內最大的OTA平臺是哪家?攜程, 在上海;國內最大的體育社區, 虎撲體育也是上海的, 此外上海的老牌互聯網企業還有盛大、金山等等, 上海早就站在了互聯網的潮頭。

也許又有人要說, 這些企業年代久遠, 是過去式。 好吧, 現在外賣火不火?國內最大的訂餐平臺之一餓了麼就誕生在上海, 對了,

它最大的對頭美團點評也有上海血統;互聯網金融火不火?霸主之一的陸金所同樣是上海的企業, 而互金領域的另一個巨頭螞蟻金服則採用上海杭州雙中心模式, 設在上海的崗位已經越來越多;國內移動互聯網音訊行業規模最大的兩家, 蜻蜓FM和喜馬拉雅, 總部也都在上海。

此外上海的知名互聯網企業還有:bilibil——國內二次元的老大, 地位不用多說了;魔方公寓——國內最早提供長期獨立居住的解決方案的連鎖型中式長租公寓運營商;達達配送——國內最早的同城即時配送服務平臺之一;還有小紅書、洋碼頭等一眾海外購的平臺, 這些企業統統都是上海的, 你還跟我說上海錯過了互聯網?

和國內其他城市對比可以發現,

除去阿裡在杭州, 騰訊、華為在深圳, 唯品會和網易在廣州, 剩餘的百度、京東、小米等等等等絕大多數互聯網企業都在北京。 上海真的要比, 可能說也就比北京差點。

可是北京一枝獨秀的背後是政治資源、人力資源、媒體資源等無數資源合力的結果, 上海、杭州、深圳、廣州等城市往往只有一項或者兩項條件與北京接近, 自然望塵莫及。 上海能夠穩坐僅次於北京的二把交椅, 已經很優秀了好不好?

上海和北京對比不公平

談完了數量, 我們再來談談品質。 上海互聯網公司的數量的確不如北京, 但就此說上海不如北京優秀, 科學嗎?最近有另一篇很火的文章, 大意是說中國有25個省份在負債, 只有6省1市在賺錢, 然後它還列了一張圖。

那我是不是就可以說上海的貢獻要比北京多了足足五分之一?答案很明顯是否定的, 因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的財政收入和分配系統極其複雜, 並不能通過稅收和轉移支付來說明哪個貢獻更大。 而如果單純以數量說事或者以“上海沒有BAT”來說明魔都錯失了互聯網機遇, 那也站不住腳。

我們從國內互聯網最發達的華北、華南、華東三個地區來看。華北地區的互聯網企業幾乎都集中在北京一地,有誰聽說過石家莊和天津有什麼知名的互聯網企業嗎?而華南地區,雖然分為廣州深圳兩個巨頭,但兩者同樣幾乎統治了華南地區所有的互聯網資源;而上海作為中國的金融中心和商業中心,不但養活了自己,還輻射了華東周邊的其他城市。

通俗點說就是,你如果在華北做互聯網,除了北京你幾乎沒有其他選項;來到華南,選項多了一個,可以廣州、深圳二選一;而在華東,你的選擇餘地就多了,除了上海,杭州、蘇州、無錫、南京,每個城市都可以是你不錯的選擇。在這種情況下,單獨把上海拿出來和北京作對比,顯然是有失偏頗的。

再加上上海北京兩座城市雖然經濟總量相仿,但產業結構完全不同,上海的第二產業規模是北京的1.74倍,但第三產業則倒過來,其中的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上海2017年的增加值為1862.27億元,增長18.9%;而北京的增加值為3169億元,增長12.6%。

可以看到上海製造業占優,北京IT更強,簡單對比只是田忌賽馬,拿弱的和強的比,更何況還忽略了上海巨大的增速。

上海也會誕生“BAT”

互聯網是一個瞬息萬變的行業,你可能一時落後,也有可能忽然超車。上海在互聯網行業確實還沒有誕生“BAT”,那未來有沒有這種可能?答案也是肯定的。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線上和線下的界線越來越模糊,新零售、新造車等新名詞不斷湧現,而這些行業在上海的活力最為旺盛。

上海盒馬鮮生金橋國際店

上海是中國新零售的燈塔,這裡有讓老外驚歎的盒馬鮮生,有絕無僅有的智慧母嬰室,有世界第一家星巴克“智慧門店”,甚至連老上海的百聯都在轉型升級,在陸家嘴商圈開出新零售發現店RISO。

以上海第一百貨內的天貓智慧母嬰室為例,母嬰室可以語音控制哺乳間內的燈光、窗簾、調奶器、加濕器、淨化器和室內的音樂。牆上的雲貨架一旦有人靠近,螢幕會自動感應出功能表頁面,供媽媽們流覽,有看中的商品也可立刻下單送貨到家。

上海第一百貨裡,天貓智慧母嬰室以完備的設施為媽媽服務

當北京還為超市可以購物、烹飪、品嘗一站式完成的體驗式購物消費驚歎時,上海的city'super等超市已經實行了這種模式很多年。而現在是更上一層樓,據不完全統計,上海已經開出的新式大賣場就有盒馬鮮生、永輝超級物種、百聯RISO、飛牛優鮮等多個。各家新零售都把上海作為主戰場,上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造車行業更是如此,依託上海強大的製造業實力,互聯網造車的兩大龍頭蔚來和威馬都選擇了上海。蔚來是第一家從PPT走向市場的汽車創業公司,首款量產車型ES8一發佈就引發汽車和互聯網行業的轟動;威馬的首款量產車型EX5同樣已經發佈,2018年即將上市。這兩家企業均由上海誕生,不是上海互聯網實力的最好注腳嗎?

威馬汽車

所以,上海根本沒有錯失什麼互聯網機遇。“上海沒有誕生BAT”是一個事實,但“BAT”絕對不是互聯網的全部。上海仍然擁有很多具備創新氣質能夠引領未來方向的企業。上海要做的,就是踏踏實實做事,終有一天,這些企業中會誕生出“BAT”級別的巨頭。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那也站不住腳。

我們從國內互聯網最發達的華北、華南、華東三個地區來看。華北地區的互聯網企業幾乎都集中在北京一地,有誰聽說過石家莊和天津有什麼知名的互聯網企業嗎?而華南地區,雖然分為廣州深圳兩個巨頭,但兩者同樣幾乎統治了華南地區所有的互聯網資源;而上海作為中國的金融中心和商業中心,不但養活了自己,還輻射了華東周邊的其他城市。

通俗點說就是,你如果在華北做互聯網,除了北京你幾乎沒有其他選項;來到華南,選項多了一個,可以廣州、深圳二選一;而在華東,你的選擇餘地就多了,除了上海,杭州、蘇州、無錫、南京,每個城市都可以是你不錯的選擇。在這種情況下,單獨把上海拿出來和北京作對比,顯然是有失偏頗的。

再加上上海北京兩座城市雖然經濟總量相仿,但產業結構完全不同,上海的第二產業規模是北京的1.74倍,但第三產業則倒過來,其中的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上海2017年的增加值為1862.27億元,增長18.9%;而北京的增加值為3169億元,增長12.6%。

可以看到上海製造業占優,北京IT更強,簡單對比只是田忌賽馬,拿弱的和強的比,更何況還忽略了上海巨大的增速。

上海也會誕生“BAT”

互聯網是一個瞬息萬變的行業,你可能一時落後,也有可能忽然超車。上海在互聯網行業確實還沒有誕生“BAT”,那未來有沒有這種可能?答案也是肯定的。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線上和線下的界線越來越模糊,新零售、新造車等新名詞不斷湧現,而這些行業在上海的活力最為旺盛。

上海盒馬鮮生金橋國際店

上海是中國新零售的燈塔,這裡有讓老外驚歎的盒馬鮮生,有絕無僅有的智慧母嬰室,有世界第一家星巴克“智慧門店”,甚至連老上海的百聯都在轉型升級,在陸家嘴商圈開出新零售發現店RISO。

以上海第一百貨內的天貓智慧母嬰室為例,母嬰室可以語音控制哺乳間內的燈光、窗簾、調奶器、加濕器、淨化器和室內的音樂。牆上的雲貨架一旦有人靠近,螢幕會自動感應出功能表頁面,供媽媽們流覽,有看中的商品也可立刻下單送貨到家。

上海第一百貨裡,天貓智慧母嬰室以完備的設施為媽媽服務

當北京還為超市可以購物、烹飪、品嘗一站式完成的體驗式購物消費驚歎時,上海的city'super等超市已經實行了這種模式很多年。而現在是更上一層樓,據不完全統計,上海已經開出的新式大賣場就有盒馬鮮生、永輝超級物種、百聯RISO、飛牛優鮮等多個。各家新零售都把上海作為主戰場,上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造車行業更是如此,依託上海強大的製造業實力,互聯網造車的兩大龍頭蔚來和威馬都選擇了上海。蔚來是第一家從PPT走向市場的汽車創業公司,首款量產車型ES8一發佈就引發汽車和互聯網行業的轟動;威馬的首款量產車型EX5同樣已經發佈,2018年即將上市。這兩家企業均由上海誕生,不是上海互聯網實力的最好注腳嗎?

威馬汽車

所以,上海根本沒有錯失什麼互聯網機遇。“上海沒有誕生BAT”是一個事實,但“BAT”絕對不是互聯網的全部。上海仍然擁有很多具備創新氣質能夠引領未來方向的企業。上海要做的,就是踏踏實實做事,終有一天,這些企業中會誕生出“BAT”級別的巨頭。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