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幽靈司機”牽出“滴滴黑產”……

廣東警方近日對外公佈了2017年度十大網路安全案件, 其中“滴滴黑產”案件引人關注。 所謂“滴滴黑產”, 指的是不法分子替人代註冊虛假滴滴帳戶。 警方透露, 本案的涉案帳戶有幾十萬, 涉案金額高達數千萬。

這意味著滴滴平臺上曾有數十萬的司機是虛假註冊的, 它們也被媒體稱為“幽靈司機”。 那麼, 龐大的“滴滴黑產”如何形成?“行業內鬼”怎樣倒賣資訊?警方打擊過後, 類似現象是否還存在?

2017年9月, “滴滴出行”的員工發現, 有微信帳號在朋友圈發廣告, 稱可以為不符合要求的人員註冊滴滴司機帳戶, 因此向廣東省公安廳網警總隊報案。 滴滴出行公關部鄭建濤:

全國範圍內, 以某微信號為首的, 圍繞網約車行業的黑產微信號多達十餘個。

警方本次打擊行動共抓獲了滴滴黑產案犯罪嫌疑人11名, 繳獲被非法獲取的公民個人資訊20余萬套, 包括車輛登記資訊、車輛照片、車主姓名、車主身份號碼、車主住址等資訊。

眾所周知, 滴滴平臺對註冊司機有相關要求和審核機制。 以北京為例, 網約車要求“京人開京車”, 有些不符合規定的人員想要做滴滴車主, 催生了“滴滴黑產”。

那麼, 這些不法分子是怎麼做到的?簡單來說,

“黑產人員”查詢到相關車牌或者駕駛員的資訊, 將這些資訊PS成虛假牌證的照片, 交給註冊者就能完成註冊。 廣東省韶關市公安局網警支隊辦案民警賴文君:

“滴滴黑產”規模之大令人咋舌, 從滴滴公司給警方提供的資料來看, 有數十萬不符合資質的司機或者車輛在“滴滴出行”APP平臺上虛假註冊。

本案涉及金額數千萬元。

而滴滴上數以幾十萬計的虛假資訊, 尤其對乘客隱患極大。 有北京的網友反映, 打到了外地車牌的滴滴網約車, 這種情況在晚上尤其多發。 韶關市公安局網警支隊賴文君:

這種脫離監管, 出現事故或發生違法犯罪行為時無法第一時間鎖定真正的嫌疑人。

滴滴出行公關部鄭建濤表示, 將繼續配合警方加大對虛假註冊、倒賣資訊的打擊力度。 滴滴黑產猖獗, 除了加大打擊力度, 相關行業的資訊洩露問題也必須引起重視, 行業不能有“內鬼”。

警方提醒, 消費者在打車的時候, 一定要認真核對所約車輛的資訊與平臺顯示的資訊是否相符, 如遇不符資訊的車輛, 可拒絕上車並向平臺投訴舉報。

記者:吳喆華、鄭澍

責編:張慧娟

編審:劉志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