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中醫養生;中醫針灸醫生教女性月經不調時的拔罐養生法

月經不調是指月經的週期、時間長短、顏色、經量、質地等發生異常改變的一種婦科常見疾病。 臨床表現為月經時間的提前或延後、量或多或少、顏色或鮮紅或淡 紅、經質或清稀或赤稠, 並伴有頭暈、心跳快、心胸煩悶, 容易發怒、夜晚睡眠不好、小腹脹滿、腰酸腰痛、精神疲倦等症狀。 大多患者都由於體質虛弱、內分泌失調所致。 大致分為腎虛、氣滯血瘀、血熱3型。

氣滯血瘀

(一)症狀

月經或提前或延後, 經量或多或少, 顏色紫紅, 有血塊, 月經過程不順利;或伴小腹疼痛, 怕按;或有脅肋部、乳房、少腹等脹痛, 胸部不舒服。

(二)治法

方法一

(1)選穴:膈俞、肝俞、期門、中極、血海。

(2)定位

膈俞:在背部, 當第7胸椎棘突下, 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 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肝俞:在背部, 當第9胸椎棘突下, 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 往下推2個椎骨, 即第9胸椎棘突下緣, 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期門:在胸部, 當乳頭直下, 第6肋間隙, 前正中線旁開4寸(男性可取任意體位, 女性取臥位, 乳頭直下, 往下數兩根肋骨處為取穴部位)。

中極:在下腹部, 前正中線上, 當臍中下4寸。

血海:屈膝, 在大腿內側,

髕底內側端上2寸, 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坐位, 屈膝成90°, 醫者立于患者對面, 用左手掌心對準右髕骨中央, 手掌伏於其膝蓋上, 拇指尖所指處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刺絡拔罐法。 膈俞、肝俞兩穴用梅花針點叩刺出血, 以皮膚微微出血為度, 之後拔罐, 以局部有少量血點冒出皮膚為度。 餘穴採用單純拔罐法, 留罐10分鐘, 每日1次, 10次為1療程。

方法二

(1) 選穴

歸來、血海、蠡溝、三陰交、太沖。

(2) 定位

歸來:在下腹部, 當臍中下4寸, 距前正中線2寸(前正中線上, 恥骨聯合上緣上1橫指處, 再旁開2橫指處為取穴部位)。

血海:同前。

蠡溝:在小腿內側, 當足內踝尖上5寸, 脛骨內側面的中央。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 當足內踝尖上3寸, 脛骨內側緣後方(以手4指併攏,

小指下邊緣緊靠內踝尖上, 食指上緣所在水平線在脛骨後緣的交點, 為取穴部位)。

太沖:在足背側, 當第1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由第1、第2趾間縫紋向足背上推, 至其兩骨聯合緣凹陷中 (約縫紋頭上2橫指)處, 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

刺絡拔罐法。 太沖穴用梅花針點刺出血, 以皮膚發紅或微微出血為度。 餘穴拔罐後留罐10分鐘, 再艾灸歸來穴約15分鐘, 以局部紅暈為度。 每日1次, 10次為1療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