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衡陽——湖南省下轄地級市

衡陽, 為湖南省下轄地級市, 是湖南省域副中心城市, 湘南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 衡陽下轄5區5縣, 代管2縣級市, 總面積15310平方公里, 城區橫跨湘江, 是湖南省以及中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 多條重要公路、鐵路幹線在此交會。 衡陽處於中南地區凹形面軸帶部分, 構成典型的盆地形勢,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截至2016年底, 衡陽市全域常住人口728.59萬。

衡陽是中南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 是“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群城市之一, 擁有湖南第一家綜合保稅區和國家級高新區, 被定位為國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以及全國加工貿易重點承接地。 衡陽也是國家服務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 國家園林城市, 中國“中國抗戰紀念城” 。 2017年2月4日,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批准衡陽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的通知》下發, 明確將衡陽定位為湘南地區中心城市。

2016年, 衡陽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53.02億元。 其中, 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430.61億元, 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184.78億元, 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237.62億元。 按常住人口計算,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9020元, 增長8.0%。

一、歷史沿革

秦漢

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始建酃縣(今珠暉區酃湖鄉, 西漢至隋朝酃縣治現衡陽市珠暉區酃湖, 後遷現炎陵縣治)。

西漢末年, 酃縣西部設鐘武侯國。

三國兩晉南北朝

三國時期衡陽分屬於衡陽郡和湘東郡, 出現二郡分立, 分別隸屬於荊州湘東郡和衡陽郡, 耒陽、常寧屬桂陽郡。

西晉初沿襲之, 後析荊州、廣州置湘州, 現衡陽市均屬湘州。 東晉廢湘州並其入荊州, 先後設湘東郡、湘州, 現衡陽市均位於其範圍內。

南朝宋齊梁陳四朝, 仍設重安縣、臨蒸縣、衡山縣,

南朝陳設新城縣, 湘州隸衡陽國;耒陽、衡東先後屬桂陽郡、湘州;常寧均屬湘東郡;現祁東劉宋時分屬永昌、祁陽二縣, 隸湘州零陵國, 齊梁陳三朝, 祁東亦分屬永昌、祁陽二縣, 屬零陵郡。

隋唐五代十國

隋開皇七年(589年), 隋滅陳並改郡為州, 並湘東、衡陽兩郡為衡州, 並臨蒸、新城、重安為衡陽縣, 州、縣城均設湘江東岸, 為歷史上首次出現以衡陽命名的縣。

唐武德四年(621年), 置衡州, 複析臨蒸、新城、重安三縣。 後重安、新城併入臨蒸。 開元二十年(732年), 複名衡陽, 為衡州治。 天寶元年(742年), 衡州改為衡陽郡。 乾元元年(758年), 複為衡州。

五代十國時期, 馬殷在湖南創建楚國, 衡陽為衡州地。

宋元

北宋時現衡陽市仍分屬衡州與潭州, 現衡山、衡東、祁東屬潭州。

南宋沿襲之。

元朝確定行省制度, 省下設路, 改置衡州路總管府, 現衡陽市分屬衡州路總管府和永州路總管府, 在衡州設湖南道宣慰司(後遷治潭州), 隸屬湖廣行省。 元貞元年(1295年) 衡永郴桂諸路人民抗糧、抗丁, 起義頻繁, 朝廷於衡州設行樞密院。

明清

置衡州府, 隸屬湖廣行省。 下轄衡陽、衡山、衡東、常甯、耒陽、安仁、炎陵、桂陽、嘉禾、藍山、臨武地。 明朝中後期設雍王、桂王藩國, 都衡陽。 明末清初順治九年(1652年)十一月, 在清統一戰爭中, 大西軍安西王李定國率軍於衡州城郊伏擊清軍, 陣斬清定遠大將軍敬瑾親王尼堪, 史稱“衡州之戰”。

清朝, 為衡州府, 轄境為衡陽、衡山、衡東、常甯、耒陽、安仁、炎陵、桂陽、嘉禾、藍山、臨武等縣地。 雍正十年(1732年),

桂陽州升為桂陽直隸州, 府境南界北移至耒陽市、常寧市。

康熙十五年(1676年), 吳三桂曾在衡陽稱帝, 國號周, 衡陽稱應天府。

中華民國

民國三年(1914年), 廢府存道, 改衡永郴桂道為衡陽道。 衡陽道所轄縣仍如清代衡永郴桂道, 治衡陽, 轄湘南34縣。 後廢道。

中華民國衡陽道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 湖南設立行政督察區, 衡陽先後屬於第五和第二行政督察區, 專員公署駐衡陽, 轄衡陽、衡山、常甯、耒陽、攸縣、安仁、酃縣、茶陵。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春, 因抗戰的緣故湖南省政府自沅陵遷至耒陽, 省政府設在水東江至竹市一帶, 秘書廳設杜陵書院(今耒陽一中)。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 衡陽縣東華、雁峰、西湖、石鼓、江東5鎮和城郊的廣福、奇罡、酃湖3鄉區域設置衡陽市。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衡陽市改為省轄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10月8日,中共軍隊進入衡陽,設衡陽專區,專署駐衡陽市。

衡陽的位置

1950年,衡陽市改為省轄市,專區轄8縣。

1952年,衡陽縣析置衡南縣,專區轄9縣,同年衡陽專區撤銷,設立湘南行署。

1954年,撤銷湘南行署,複置衡陽專區,專署駐衡陽市。轄原湘南行署所屬衡陽縣、衡南縣、衡山縣、江華縣、永明縣(1956年改稱江永縣)、道縣、寧遠縣、常甯縣、祁東縣、祁陽縣、零陵縣、東安縣共計12縣,專署駐衡陽市。1955年11月25日,撤銷江華縣,原江華縣的大部和藍山縣的小部地區合併設置江華瑤族自治縣,原江華縣部分地區併入永明縣。專區轄11縣、1自治縣。

1959年,省轄市衡陽市改歸衡陽專區,衡南縣改歸衡陽市管轄。專區轄1市、11縣、1自治縣。

1961年,衡南縣改歸衡陽專區;零陵縣析置冷水灘市;專區轄2市、11縣、1自治縣。

1962年,撤銷冷水灘市併入零陵縣,零陵縣、江永縣、道縣、寧遠縣、東安縣及江華瑤族自治縣劃歸零陵專區,衡陽專區轄1市、6縣。

1963年,由衡山縣析置南嶽縣,專區轄1市、7縣。

1966年,撤銷南嶽縣併入衡山縣,衡山縣析置衡東縣;專區轄1市、7縣。

1970年,衡陽專區改稱衡陽地區,行政公署駐衡陽市。轄衡陽市及衡南縣、衡山縣、衡東縣、常甯縣、祁陽縣、祁東縣、衡陽縣共計1市、7縣。

1980年2月20日,衡陽市由地轄市升為省轄市(1983年改稱地級市),專區轄7縣。

1983年7月,衡陽地區與衡陽市合併,實行市管縣體制。衡陽市轄衡陽、衡南、衡山、衡東、祁東、耒陽、常寧九縣和江東、城南、城北、郊區、南嶽五個縣級區。

三、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底,衡陽市轄雁峰區、石鼓區、珠暉區、蒸湘區、南嶽區5個市轄區,衡陽縣、衡南縣、衡山縣、衡東縣、祁東縣5個縣,代管耒陽市、常寧市2市。衡陽市政府駐蒸湘區解放大道16號。

衡陽市行政區劃統計表

衡陽市全市

地區

市轄區

縣級市

街道辦

社區

衡陽市

5

2

5

111

72

33

571

4891

衡陽市轄區

地區

街道

社區

面積(平方千米)

郵遞區號

區政府駐地

蒸湘區

4

28

1

2

34

111

421001

船山大道

石鼓區

6

43

0

2

28

112

一環北路

雁峰區

6

43

1

1

25

93

蒸湘南路

珠暉區

6

42

2

2

54

227

421002

湘江南路

南嶽區

1

6

1

3

30

179

421000

南嶽鎮

衡陽市代管縣級市

地區

街道

社區

面積(平方千米)

郵遞區號

市政府駐地

耒陽市

5

75

13

18

623

2502

421800

蔡倫中路

常寧市

4

75

15

7

706

2014

421500

青陽北路

衡陽市轄縣

地區

社區

面積(平方千米)

郵遞區號

縣政府駐地

衡南縣

77

23

2

743

2621

421100

雲集鎮

衡陽縣

73

13

13

892

2568

421200

西渡鎮

衡山縣

27

8

9

327

936

421300

開雲鎮

衡東縣

31

15

9

561

1926

421400

城關鎮

祁東縣

50

19

4

867

1871

421600

洪橋鎮

四、風景名勝

綜述

衡陽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抗戰紀念城市,境內旅遊資源較為豐富。南嶽忠烈祠、南嶽大廟、蔡侯祠、王家祠堂、衡州窯、雲集窯、水口山鉛鋅礦冶遺址、王氏宗祠、王船山故居及墓、羅榮桓故居、湘南學聯舊址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雁峰煙雨”、“石鼓江山”、“朱陵後洞”、“青草漁家”、“花藥春溪”、“嶽屏雪弄”、“東洲桃浪”、“西湖白蓮”被稱為衡州八景。

主要景點

南嶽衡山

衡山是中國五嶽之一,有“壽嶽”之稱,位於衡陽市南嶽區。為國家

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和國家5A級旅遊景區。

1982年,衡山作為中國著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以南嶽衡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名單;2000年成為全國首批4A級旅遊區;2007年3月成為全國首批5A級風景名勝區;2007年8月1日,衡山經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蔡倫竹海

蔡倫竹海覆蓋兩百多個大小山頭,依山勢高低起伏,面積16萬畝。為國家水利風景區、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森林公園、省級山地車訓練基地。

江口鳥洲

江口鳥洲距衡陽市區18公里,位於衡南縣江口鎮,地處耒水中下游,四面環水,1984年列為全國重點鳥類自然保護區,為3A級

衡陽江口鳥洲

旅遊景區。江口鳥洲由3個洲組成,面積70平方公里。鳥類有33科,114種,其中有42種留鳥,39種候鳥,總數10萬餘隻,受國家保護的一類鳥有白鶴、蒼鷺等,二類保護的有鴛鴦等74種,經濟價值高的有鵪鶉、環頭雉等。

羅榮桓故居

羅榮桓元帥故居又名異公享祠,位於衡東縣榮桓鎮南灣村南頭,建於1914年,是羅榮桓元帥的父親羅國理為紀念第12代先祖異山公倡建的族祠,三進四廂,房屋20間,建築面積530多平方米。為介紹羅榮桓光

輝的一生,故居內設有陳列室,展出珍貴文獻、照片和實物150餘件。1983年,故居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全面維修後對外開放。

回雁峰

回雁峰坐落於衡陽市雁峰區,為八百里南嶽衡山七十二峰之首,又稱南嶽第一峰。瀟湘八景之一的平沙落雁和衡州八景之首的雁峰煙雨均坐落於景區。海拔96.8米,總面積6.32公頃,地處衡陽湘江之濱,為衡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鼓書院

石鼓書院位於今

回雁峰

石鼓區石鼓山,始建于唐元和五年(810年),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宋代太平興國二年(978年),衡州名士李寬在石鼓山尋真觀旁結廬讀書,宋太宗趙匡義賜名“石鼓書院”。宋至道三年(西元997年),邑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為衡州學者講學之所。宋景祜二年(西元1035年),朝廷賜額“石鼓書院”,遂與睢陽、白鹿洞、嶽麓書院並稱四大書院。

書院主要建築有武侯祠、李忠節公祠、大觀樓、七賢祠、敬業堂、合江亭。1944年7月,石鼓書院在衡陽保衛戰中毀於日軍炮火。2008年仿照清代格局重建石鼓書院。

五、著名人物

古代

蔡倫(古代發明家,造紙術的改進者)、王夫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史學家)、羅含、谷朗、劉巴、 何克明(元代狀元),彭浚(清代狀元)

近現代

羅榮桓(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十大元帥之一)、彭玉麟(清末中興名臣)、伍中豪(工農紅軍將領)、伍若蘭(女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配偶)、夏明翰(無產階級革命家)、唐群英(女性資產階級革命家)、劉道一、彭明治(開國中將)、王紫峰(開國中將)、譚冠三(開國中將)

當代

馬英九(臺灣地區前任領導人、中國國民黨前主席)、劉兆玄(臺灣地區前“行政院長”)、龍應台(知名作家、臺灣前“文化部長”)、瓊瑤(作家、編劇)、洛夫(知名詩人、人稱“詩魔”)、譚千秋(抗震英雄)、滕文生(中央政策研究室前主任)、雷鳴球(前南京軍區政委)、伍紹祖(中國末任國家体委主任、首任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吳基傳(中國末郵電部部長、首任資訊產業部部長)、龍新民(前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海岩(劇作家)、劉和平(編劇)、冰潔(詞作家)、唐浩明、周遠清、楊玉書、羅東進、柳岩(女演員、歌手)、雷傑、蔣宏傑、劉雨欣、陳長芬、鐘增亞、馬積高、白淑湘、資華筠、管鋤非、馬燈(詩人、暢銷書作家)、伍宇娟、易秒英、李佳妮、李敬、淩潔、劉玉香、羅洗河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衡陽市改為省轄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10月8日,中共軍隊進入衡陽,設衡陽專區,專署駐衡陽市。

衡陽的位置

1950年,衡陽市改為省轄市,專區轄8縣。

1952年,衡陽縣析置衡南縣,專區轄9縣,同年衡陽專區撤銷,設立湘南行署。

1954年,撤銷湘南行署,複置衡陽專區,專署駐衡陽市。轄原湘南行署所屬衡陽縣、衡南縣、衡山縣、江華縣、永明縣(1956年改稱江永縣)、道縣、寧遠縣、常甯縣、祁東縣、祁陽縣、零陵縣、東安縣共計12縣,專署駐衡陽市。1955年11月25日,撤銷江華縣,原江華縣的大部和藍山縣的小部地區合併設置江華瑤族自治縣,原江華縣部分地區併入永明縣。專區轄11縣、1自治縣。

1959年,省轄市衡陽市改歸衡陽專區,衡南縣改歸衡陽市管轄。專區轄1市、11縣、1自治縣。

1961年,衡南縣改歸衡陽專區;零陵縣析置冷水灘市;專區轄2市、11縣、1自治縣。

1962年,撤銷冷水灘市併入零陵縣,零陵縣、江永縣、道縣、寧遠縣、東安縣及江華瑤族自治縣劃歸零陵專區,衡陽專區轄1市、6縣。

1963年,由衡山縣析置南嶽縣,專區轄1市、7縣。

1966年,撤銷南嶽縣併入衡山縣,衡山縣析置衡東縣;專區轄1市、7縣。

1970年,衡陽專區改稱衡陽地區,行政公署駐衡陽市。轄衡陽市及衡南縣、衡山縣、衡東縣、常甯縣、祁陽縣、祁東縣、衡陽縣共計1市、7縣。

1980年2月20日,衡陽市由地轄市升為省轄市(1983年改稱地級市),專區轄7縣。

1983年7月,衡陽地區與衡陽市合併,實行市管縣體制。衡陽市轄衡陽、衡南、衡山、衡東、祁東、耒陽、常寧九縣和江東、城南、城北、郊區、南嶽五個縣級區。

三、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底,衡陽市轄雁峰區、石鼓區、珠暉區、蒸湘區、南嶽區5個市轄區,衡陽縣、衡南縣、衡山縣、衡東縣、祁東縣5個縣,代管耒陽市、常寧市2市。衡陽市政府駐蒸湘區解放大道16號。

衡陽市行政區劃統計表

衡陽市全市

地區

市轄區

縣級市

街道辦

社區

衡陽市

5

2

5

111

72

33

571

4891

衡陽市轄區

地區

街道

社區

面積(平方千米)

郵遞區號

區政府駐地

蒸湘區

4

28

1

2

34

111

421001

船山大道

石鼓區

6

43

0

2

28

112

一環北路

雁峰區

6

43

1

1

25

93

蒸湘南路

珠暉區

6

42

2

2

54

227

421002

湘江南路

南嶽區

1

6

1

3

30

179

421000

南嶽鎮

衡陽市代管縣級市

地區

街道

社區

面積(平方千米)

郵遞區號

市政府駐地

耒陽市

5

75

13

18

623

2502

421800

蔡倫中路

常寧市

4

75

15

7

706

2014

421500

青陽北路

衡陽市轄縣

地區

社區

面積(平方千米)

郵遞區號

縣政府駐地

衡南縣

77

23

2

743

2621

421100

雲集鎮

衡陽縣

73

13

13

892

2568

421200

西渡鎮

衡山縣

27

8

9

327

936

421300

開雲鎮

衡東縣

31

15

9

561

1926

421400

城關鎮

祁東縣

50

19

4

867

1871

421600

洪橋鎮

四、風景名勝

綜述

衡陽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抗戰紀念城市,境內旅遊資源較為豐富。南嶽忠烈祠、南嶽大廟、蔡侯祠、王家祠堂、衡州窯、雲集窯、水口山鉛鋅礦冶遺址、王氏宗祠、王船山故居及墓、羅榮桓故居、湘南學聯舊址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雁峰煙雨”、“石鼓江山”、“朱陵後洞”、“青草漁家”、“花藥春溪”、“嶽屏雪弄”、“東洲桃浪”、“西湖白蓮”被稱為衡州八景。

主要景點

南嶽衡山

衡山是中國五嶽之一,有“壽嶽”之稱,位於衡陽市南嶽區。為國家

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和國家5A級旅遊景區。

1982年,衡山作為中國著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以南嶽衡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名單;2000年成為全國首批4A級旅遊區;2007年3月成為全國首批5A級風景名勝區;2007年8月1日,衡山經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蔡倫竹海

蔡倫竹海覆蓋兩百多個大小山頭,依山勢高低起伏,面積16萬畝。為國家水利風景區、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森林公園、省級山地車訓練基地。

江口鳥洲

江口鳥洲距衡陽市區18公里,位於衡南縣江口鎮,地處耒水中下游,四面環水,1984年列為全國重點鳥類自然保護區,為3A級

衡陽江口鳥洲

旅遊景區。江口鳥洲由3個洲組成,面積70平方公里。鳥類有33科,114種,其中有42種留鳥,39種候鳥,總數10萬餘隻,受國家保護的一類鳥有白鶴、蒼鷺等,二類保護的有鴛鴦等74種,經濟價值高的有鵪鶉、環頭雉等。

羅榮桓故居

羅榮桓元帥故居又名異公享祠,位於衡東縣榮桓鎮南灣村南頭,建於1914年,是羅榮桓元帥的父親羅國理為紀念第12代先祖異山公倡建的族祠,三進四廂,房屋20間,建築面積530多平方米。為介紹羅榮桓光

輝的一生,故居內設有陳列室,展出珍貴文獻、照片和實物150餘件。1983年,故居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全面維修後對外開放。

回雁峰

回雁峰坐落於衡陽市雁峰區,為八百里南嶽衡山七十二峰之首,又稱南嶽第一峰。瀟湘八景之一的平沙落雁和衡州八景之首的雁峰煙雨均坐落於景區。海拔96.8米,總面積6.32公頃,地處衡陽湘江之濱,為衡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鼓書院

石鼓書院位於今

回雁峰

石鼓區石鼓山,始建于唐元和五年(810年),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宋代太平興國二年(978年),衡州名士李寬在石鼓山尋真觀旁結廬讀書,宋太宗趙匡義賜名“石鼓書院”。宋至道三年(西元997年),邑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為衡州學者講學之所。宋景祜二年(西元1035年),朝廷賜額“石鼓書院”,遂與睢陽、白鹿洞、嶽麓書院並稱四大書院。

書院主要建築有武侯祠、李忠節公祠、大觀樓、七賢祠、敬業堂、合江亭。1944年7月,石鼓書院在衡陽保衛戰中毀於日軍炮火。2008年仿照清代格局重建石鼓書院。

五、著名人物

古代

蔡倫(古代發明家,造紙術的改進者)、王夫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史學家)、羅含、谷朗、劉巴、 何克明(元代狀元),彭浚(清代狀元)

近現代

羅榮桓(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十大元帥之一)、彭玉麟(清末中興名臣)、伍中豪(工農紅軍將領)、伍若蘭(女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配偶)、夏明翰(無產階級革命家)、唐群英(女性資產階級革命家)、劉道一、彭明治(開國中將)、王紫峰(開國中將)、譚冠三(開國中將)

當代

馬英九(臺灣地區前任領導人、中國國民黨前主席)、劉兆玄(臺灣地區前“行政院長”)、龍應台(知名作家、臺灣前“文化部長”)、瓊瑤(作家、編劇)、洛夫(知名詩人、人稱“詩魔”)、譚千秋(抗震英雄)、滕文生(中央政策研究室前主任)、雷鳴球(前南京軍區政委)、伍紹祖(中國末任國家体委主任、首任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吳基傳(中國末郵電部部長、首任資訊產業部部長)、龍新民(前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海岩(劇作家)、劉和平(編劇)、冰潔(詞作家)、唐浩明、周遠清、楊玉書、羅東進、柳岩(女演員、歌手)、雷傑、蔣宏傑、劉雨欣、陳長芬、鐘增亞、馬積高、白淑湘、資華筠、管鋤非、馬燈(詩人、暢銷書作家)、伍宇娟、易秒英、李佳妮、李敬、淩潔、劉玉香、羅洗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