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陝西省渭南市華州

華州區隸屬陝西省渭南市, 古稱鄭縣、咸林、武鄉, 1913年改名為華縣。 位於秦嶺北麓、關中平原東部、渭河南岸, 西距省會古都西安70餘公里, 東距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華山29公里。 東接華陰市, 西距渭南市政府駐地臨渭區23公里, 南依秦嶺與洛南縣、藍田縣交界, 北臨渭河與大荔縣相望。

華州區幅員面積1139.5平方千米, 總人口37萬(2016年), 轄1個街道、9個鎮。 2016年, 華州區生產總值完成88.22億元, 增長3.7%。 南依秦嶺, 北臨渭河, 地勢南高北仰中間夾槽, 其中可耕地面積41萬畝, 境內山、原、川、灘兼有, 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稱。

華州區古稱鄭縣, 境內泉護村遺址出土的玫瑰花圖案彩陶,

據考證, 中華的“華”就源於玫瑰花的“花”, 因此, 華州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

自唐至清絕大部分時期為華州州治所在地, 1913年改名為華縣, 2016年10月, 國務院華縣撤銷縣設區。

華州區有堯帝陵“聖山”, 毛氏遠祖地毛溝村, 渭華起義革命遺址紀念館, 清代建設現保存完好的赤水橋上橋、漢朝遺存的橋峪古棧道等, “天下鄭姓”始祖——鄭桓公墓, 距今2800年仍保存完好, 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每年都有數千名鄭姓後裔來此祭祖。

華州區是“中國鉬業之都”、“中國無公害蔬菜基地 、“中國少華山”、“中國皮影之鄉 。 華州自古就是京畿之地, 素有“八省通衢”、“通化門外第一州”之稱。 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

中文名稱

華州區

外文名稱

Huazhou District

別 名

鉬城、鄭縣、華縣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陝西省·渭南市

下轄地區

1個街道、9個鎮

政府駐地

華州街道

電話區號

0913

郵政區碼

714100

地理位置

關中平原南部、渭河南岸

面 積

1139.5平方千米

人 口

37萬(2016年)

方 言

中原官話-關中片-東府小片(秦語)華州方言

氣候條件

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型半濕潤氣候

著名景點

少華山國家森林公園, 渭華起義紀念館等

機 場

華山支線機場(在建)

火車站

渭南站、渭南北站(高鐵)

車牌代碼

陝E

行政區劃代碼

610503

建制沿革

據考古發掘, 在新石器時代, 今柳枝鎮元君廟、泉護村、杏林鎮老官台等地, 就已經出現氏族村落。

西周時, 境內屬於畿內, 稱為“鄭”。 西周初年, 彤國分封在今縣境內西南。 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年),

周宣王封其弟姬友(鄭桓公)于鄭地, 即鄭國。 鄭桓公居棫林(又稱咸林), 後遷至拾(棫林與拾在今縣境東北)。 周幽王九年(前773年), 鄭桓公徙其民於今河南省新鄭縣一帶, 周平王二年(前769年), 鄭國東遷。 [9]

春秋時的秦武公十一年(前687年), 因鄭邑為鄭國故都之故, 秦國在此設鄭縣, 這是華縣設縣之始。

戰國時, 鄭縣仍屬秦國。

秦朝時, 鄭縣屬內史管轄, 縣治在今縣境北。

西漢時, 鄭縣屬京兆尹, 縣治在今縣境北。 同時, 今縣境內還有兩個縣:一名瀋陽縣, 縣治在今縣城東北十幾裡處;一名武城縣, 縣治在今縣城東十幾裡處。 瀋陽縣和武城縣屬左馮翊管轄。

王莽始建國改武城縣為桓城縣、瀋陽縣為制昌縣。

東漢初廢武城、瀋陽入鄭縣, 鄭縣屬京兆尹。

三國曹魏和西晉時,

鄭縣都隸於雍州京兆郡。

十六國時期, 鄭縣先後屬前趙、後趙、前秦、後秦、夏等國。

南北朝的北魏太平真君元年(440年)于鄭縣設華山郡, 上屬泰州(治所在蒲阪縣, 即今山西省永濟縣西南舊永濟)。 太和十一年(487年)鄭縣屬華州(治所在今大荔縣北)華山郡。 孝昌二年(526年)北魏又在鄭縣設東雍州, 鄭縣改隸東雍州華山郡, 州、郡治所都在鄭縣。 華山郡領鄭縣、華陰、敷西(治所在今華陰縣夫水鎮)、夏陽(治所在今韓城縣西)、郃陽(今合陽)5縣, 鄭縣治所在今城區西。

西魏時, 於廢帝三年(554年)改東雍州為華州, 華州領華山郡、白水郡, 華山郡領鄭縣、敷西2縣。

北周時郡治移今拾村, 四年縣治又移今郭村;大業三年(西元607年)州廢, 屬京兆郡。

隋朝時, 於開皇三年(583年)廢華山郡,

大業三年(607年)廢華州, 鄭縣屬京兆郡管轄, 縣治遷至今縣西。 義甯元年(617年)割京兆郡之鄭縣、華陰, 複置華山郡。

唐朝時, 于武德元年(618年)改華山郡為華州, 割雍州渭南縣來屬, 武德五年(622年)渭南複隸雍州。 垂拱元年(685年)割同州下邽(今渭南市北部)來屬, 華州轄鄭縣、華陰(包括潼關)、下邽3縣、州治在鄭縣。 垂拱二年(686年)改華州為太州, 神龍元年(705年)複華州舊名, 天寶元年(742年)華州改為華陰郡, 乾元元年(758年)複稱華州, 上元二年(761年)再次更名為太州, 寶應元年(762年)複華州舊稱, 乾寧四年(897年)華州升為興德府, 天祐三年(906年)又改為華州。 鄭縣治所在今縣城西, 華州治所于永泰元年(765年)後在今縣城。

五代時, 華州轄鄭縣、華陰、下邽。 後周顯德三年(956年), 渭南改隸華州。

北宋時,鄭縣屬永興軍路華州,華州州治仍設在鄭縣,下轄鄭縣、下邽、華陰、蒲城、渭南。

金朝時,鄭縣屬京兆府路華州,華州所轄縣與北宋同。

元朝時,省鄭縣入華州,鄭縣建制撤銷,其境屬華州直轄。華州上屬陝西等處行中書省奉元路(治所在今西安市),下轄蒲城、華陰、渭南(包括下邽)3縣,州治在今縣城。至元十二年(1275年)複置鄭縣,後又廢入華州。

明朝,華州隸陝西等處承宣佈政使司西安府。明初,轄華陰、蒲城、渭南,洪武七年(1374年)雒南、商縣來屬。成化十三年(1477年)改西安府商州(治所在今商縣),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改渭南直隸西安府。華州州治在今縣城。

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前,華州屬陝西西安府。雍正三年後,華州升為直隸州,轄蒲城、華陰、潼關3縣。乾隆元年(1736年)以後,華州不再領縣,屬陝西潼商道同州府(治所在今大荔縣)管轄。

中華民國時,民國二年(1913年)2月,改華州為華縣,隸陝西省關中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撤關中道,直隸陝西省。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屬陝西省第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治所在今大荔縣),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6月,于華縣設立陝西省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華縣、華陰、潼關、渭南、臨潼、藍田。

1949年5月華縣解放以後,屬陝甘寧邊區政府渭南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0年5月,隸陝西省渭南分區專員公署。1956年10月,專員公署撤銷,華縣直隸陝西省。1959年1月,華縣與渭南、華陰、潼關合併,稱渭南縣,原華縣分設華州、高塘、金堆三個人民公社。1961年9月,恢復華縣建制,屬複設的渭南專員公署。1968年,隸渭南地區革命委員會。1980年屬渭南地區行政公署。1994年起屬渭南市。

2015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華縣,設立渭南市華州區,以原華縣的行政區域為華州區的行政區域。

2016年1月22日,華州區正式掛牌成立。

風景旅遊:

少華山國家森林公園

少華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關中平原東部,是國家AAAA級景區,地處華州城區東南7千米,坐落於秦嶺北麓,因道教名山少華山得名。公園由少華峰、潛龍寺、紅崖湖、石門峽、密林穀五大景區組成,總面積6300公頃。少華山森林公園彙聚名山秀水,兼融道、佛兩教,是以避暑度假和休閒娛樂為主題,集高山攬勝、森林游憩、幽谷尋奇、科學考察、宗教活動等為一體的省級山嶽型森林公園。少華山是中國道教名山之一,以其險絕高峻與華山並稱"二華"。少華山自古有名,從戰國時期的《山海經》一直到現代的《中國名勝大辭典》,古代文人如東漢的張衡,唐代的張喬、杜牧等,寫過許多吟頌少華山的寺詞和文章。名著《水滸傳》中九紋龍史進的許多故事就發生在少華山。歷代封建帝王曾在山上興土木。

蘊空禪院

蘊空禪院,位於華州區大明鎮政府西南3千米的蘊空山北麓。相傳,始建于東漢,舊名“雲寂寺”。禪院有大殿3間,內供釋迦主尊及文殊、普賢二菩薩。大殿右前側有廊房6間供僧侶食宿之用。禪院南端有一仿木樓閣式宋塔,再南又有普乾和尚寶塔相伴。

李元諒碑

李元諒碑現存于華州區人民政府院內。高4.45米,寬1.57米,厚0.41米。碑頭為六螭首,雕刻雄健,碑側雕飾蔓草花紋。碑文共32行,每行65字,李彝篆額,張哲撰文,韓秀弼書。篆額書日:“大唐鎮國軍陝西節度使右僕射李公懋功昭德頌”。該碑在明萬曆六年(西元l578年),知州石元麟自廢署草莽中移置現址。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渭華起義紀念館坐落在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高塘原上,這裡地勢挺拔,山清水秀,風景宜人。南接秦嶺,北臨渭水,川原起伏,溝壑縱橫,糧豐林茂,人傑地靈。它與雄偉高大的渭華起義紀念塔相映生輝,是陝西省委命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廣大人民群眾緬懷先烈,進行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理想場所。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八一年後,由省、市、縣人民政府先後撥鉅款對舊址進行了維修。一九八五年八月經中共中央辦公廳同意,陝西省委批准在渭華起義舊址建館修塔。一九八八年五月在渭華起義六十周年紀念活動之際,塔館建成並對外開放

渭南改隸華州。

北宋時,鄭縣屬永興軍路華州,華州州治仍設在鄭縣,下轄鄭縣、下邽、華陰、蒲城、渭南。

金朝時,鄭縣屬京兆府路華州,華州所轄縣與北宋同。

元朝時,省鄭縣入華州,鄭縣建制撤銷,其境屬華州直轄。華州上屬陝西等處行中書省奉元路(治所在今西安市),下轄蒲城、華陰、渭南(包括下邽)3縣,州治在今縣城。至元十二年(1275年)複置鄭縣,後又廢入華州。

明朝,華州隸陝西等處承宣佈政使司西安府。明初,轄華陰、蒲城、渭南,洪武七年(1374年)雒南、商縣來屬。成化十三年(1477年)改西安府商州(治所在今商縣),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改渭南直隸西安府。華州州治在今縣城。

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前,華州屬陝西西安府。雍正三年後,華州升為直隸州,轄蒲城、華陰、潼關3縣。乾隆元年(1736年)以後,華州不再領縣,屬陝西潼商道同州府(治所在今大荔縣)管轄。

中華民國時,民國二年(1913年)2月,改華州為華縣,隸陝西省關中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撤關中道,直隸陝西省。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屬陝西省第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治所在今大荔縣),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6月,于華縣設立陝西省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華縣、華陰、潼關、渭南、臨潼、藍田。

1949年5月華縣解放以後,屬陝甘寧邊區政府渭南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0年5月,隸陝西省渭南分區專員公署。1956年10月,專員公署撤銷,華縣直隸陝西省。1959年1月,華縣與渭南、華陰、潼關合併,稱渭南縣,原華縣分設華州、高塘、金堆三個人民公社。1961年9月,恢復華縣建制,屬複設的渭南專員公署。1968年,隸渭南地區革命委員會。1980年屬渭南地區行政公署。1994年起屬渭南市。

2015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華縣,設立渭南市華州區,以原華縣的行政區域為華州區的行政區域。

2016年1月22日,華州區正式掛牌成立。

風景旅遊:

少華山國家森林公園

少華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關中平原東部,是國家AAAA級景區,地處華州城區東南7千米,坐落於秦嶺北麓,因道教名山少華山得名。公園由少華峰、潛龍寺、紅崖湖、石門峽、密林穀五大景區組成,總面積6300公頃。少華山森林公園彙聚名山秀水,兼融道、佛兩教,是以避暑度假和休閒娛樂為主題,集高山攬勝、森林游憩、幽谷尋奇、科學考察、宗教活動等為一體的省級山嶽型森林公園。少華山是中國道教名山之一,以其險絕高峻與華山並稱"二華"。少華山自古有名,從戰國時期的《山海經》一直到現代的《中國名勝大辭典》,古代文人如東漢的張衡,唐代的張喬、杜牧等,寫過許多吟頌少華山的寺詞和文章。名著《水滸傳》中九紋龍史進的許多故事就發生在少華山。歷代封建帝王曾在山上興土木。

蘊空禪院

蘊空禪院,位於華州區大明鎮政府西南3千米的蘊空山北麓。相傳,始建于東漢,舊名“雲寂寺”。禪院有大殿3間,內供釋迦主尊及文殊、普賢二菩薩。大殿右前側有廊房6間供僧侶食宿之用。禪院南端有一仿木樓閣式宋塔,再南又有普乾和尚寶塔相伴。

李元諒碑

李元諒碑現存于華州區人民政府院內。高4.45米,寬1.57米,厚0.41米。碑頭為六螭首,雕刻雄健,碑側雕飾蔓草花紋。碑文共32行,每行65字,李彝篆額,張哲撰文,韓秀弼書。篆額書日:“大唐鎮國軍陝西節度使右僕射李公懋功昭德頌”。該碑在明萬曆六年(西元l578年),知州石元麟自廢署草莽中移置現址。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渭華起義紀念館坐落在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高塘原上,這裡地勢挺拔,山清水秀,風景宜人。南接秦嶺,北臨渭水,川原起伏,溝壑縱橫,糧豐林茂,人傑地靈。它與雄偉高大的渭華起義紀念塔相映生輝,是陝西省委命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廣大人民群眾緬懷先烈,進行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理想場所。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八一年後,由省、市、縣人民政府先後撥鉅款對舊址進行了維修。一九八五年八月經中共中央辦公廳同意,陝西省委批准在渭華起義舊址建館修塔。一九八八年五月在渭華起義六十周年紀念活動之際,塔館建成並對外開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