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北京今冬為什麼這麼乾燥?

入冬以來, 全國多地均出現雨雪天氣, 而北京遲遲未見大範圍降雪, 被網友評為中國東部“最干城市”。

監測顯示, 自2017年11月以來, 北京有一半以上時間平均相對濕度小於40%。 在2018年1月10日和11日兩天, 北京的相對濕度甚至低達20%以下。

1月21日, 北京出現了入冬以來首場較大範圍降雪天氣。 “北京常年初雪日為11月29日, 今年北京初雪比常年晚了53天。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芳華說。

雖然本次降雪被城區市民抱怨未見“一夜白頭”, 但記者從北京市氣象局瞭解到, 全市多於10個人工網站觀測到有降雪現象, 已達初雪標準。 此前,

北京已經連續90天沒有出現有效降水。

自有記錄以來, 北京最長的連續無有效降水日數達到114天(1970年10月25日至1971年2月15日), 近十年最長為108天。

北京降水偏少發生在全國降水較往年普遍偏少的大背景下。 從去年12月全國大部分地區降水較常年平均偏少50%以上,

甚至很多地方較常年平均偏少80%以上。 2018年初的兩場大範圍雨雪, 才有效緩解了這異常偏少的態勢, 而雨雪偏偏“繞”過了北京地區。

根據中央氣象臺預報, 1月25至26日, 河南東南部、湖北東部和南部、安徽大部、江蘇中南部、上海、浙江北部、江西北部、湖南北部等地有大雪, 部分地區將出現暴雪。 此外, 四川盆地南部、貴州西部、華南西部等地有小到中雨。

為什麼本次雨雪範圍再次“避開”了北京?張芳華說:“冷暖風交匯位置相對偏南, 北京持續受偏北風控制, 導致水汽條件較差。 ”

專家介紹, 形成降雪需要具備三個條件:降水系統、較充足的水汽和冷空氣。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宋文玲分析, 2017年12月以來, 京津冀地區北風強, 即冷空氣強, 來自南方的水汽條件差, 屬於“乾冷型”, 空氣較為乾燥, 形成降雪的條件不夠充足。

“傲嬌”水汽不肯北上, 是造成北京城區乾燥的主要原因。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發佈的2017年12月全國降水距平百分率分佈圖, 當月北京大部分地區降水較常年平均偏少80%以上。 持續乾冷、無雨雪天氣,

容易導致呼吸道疾病與過敏性疾病患者的發病率。 專家指出, 華北、黃淮等地降水持續偏少, 天氣乾燥, 公眾需注意補充水分。

對北京成為東部“最干城市”的說法, 宋文玲說:“雖然近年來華北地區降水日數少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 但從長期來看, 降水量變化並不是特別大。 ”

作者:侯雪靜 彭韻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