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再見!葉榭張澤!

曾經的浦南第一集市

2001年撤銷鎮建制, 歸併于葉榭鎮

而現如今只有張澤羊肉被人熟知

......

澤。

是發展之地

是遺忘之地

這個被合併的小鎮

已被葉榭掩蓋鋒芒

對於現如今的小朋友、少年亦或者是青年

是否見過或還記得它的模樣?

-1-

繁華一時的灩東路

一回首, 便是斷壁殘垣

張澤有一條灩東路, 那是張澤曾經最熱鬧的商業街。 每逢週末節日便擠滿了人。 灩東路是古老的石板路, 兩邊林立著密密麻麻的商戶。

如今回去再看, 晴朗的週末只有三兩人恰逢路過, 看不出曾經繁華的痕跡。

竹亭路與灩東路的交叉路口, 有一棟清代的房子。 房子的形狀有點像影劇院, 這棟房子有兩個門牌號, 朝東的元康麵包房是竹亭路129號, 朝南是灩東路166號。

灩東路166號是張澤糧油公司糧油經銷部,

這裡就是老張澤人無人不知的徐氏祠堂。

據166號的徐水坤介紹, 老輩說:徐氏祠堂門樓後面還有更宏偉做工更精美的建築,

只是在日本從金山進攻上海時被燒毀, 原來祠堂門樓有幾個門神, 因為日本人喜歡門神, 或者害怕門神威力, 沒敢動, 只燒了後面更精美的建築, 解放後這個祠堂成了糧管所的房產。

在這個僅存的祠堂門簾上, 有著那個年代的華麗雕刻。這些雕刻在門牌裡邊,一般人很難見到,不過知道底細的人都知道,它的華美...

曾經風光無限的徐家祠堂,如今僅剩下90平左右,額外搭建出來的一小部分,扎眼的藍色的捲簾門,顯得十分格格不入。

緊閉的門窗,早已被沾滿灰塵,外人很難再窺探祠堂內部曾經的模樣。明清過後的今日,老房早已滿布瘢痕。

走進灩東路,一片片拼接起來的小木板,牆面上的兩個大字。想必它曾經應該是個看牙的小診所。

一條窄窄的街,

約莫只能容納兩個人並肩行走,放眼望去,仿佛一眼就能看到盡頭。

已經剝落的牆面,煙灰色的牆磚,破敗的木門,還有被木片圍住的窗戶...曾經在這裡生活過的人如今都去了哪裡?

拐進一個小巷子,牆邊的青苔和裸露在外的紅磚,顯示了房屋的年代感,牆面上辦證的小廣告,卻依然沒有放棄這個老房子。

屋前的停著的電瓶車,預示著還有人在這所房子內出入。

黑色的瓦礫,曾為多少人遮風擋雨?黝黑的煙囪,已經不再會有炊煙升起...

牆上寫著出租被頭碗,可以想像這戶人家的生活,是多麼的心酸~

誰家院子前的樹,已開出小骨朵,或許,正是流動不息的文化及其氛圍,能讓生命青春不敗,能讓這條老街燦若繁花,不再單調...

屋前晾衣杆上的衣物,泛起生活的氣息,不過百米長的老街,轉眼就走到了盡頭。

離開時,看到翻修過的房屋,一群人正在熱火的搓著麻將,屋裡歡笑聲四起,儘管這條曾經的輝煌的老街已經無人問津,但生活在那的人們依舊有著他們弄堂裡的慢生活。

-2-

曾經的地標建築

如今早已不復存在

說起浦南的地標建築,葉新公路旁,矗立40多年的磚瓦廠大煙囪,肯定算其中之一。

就在去年,隨著“砰”的一聲巨響,最終因高污染、高能耗而被劃為區級整治區域並依法拆除。

煙囪是很多人的記憶,它的存在也是過去一段歷史的記載和見證。

-3-

三顆百年銀杏

在大院子裡枝繁葉茂

在原張澤鎮鎮政府所在地,現藍色港灣福利院裡,三棵百年銀杏樹正在在這個大院子裡枝繁葉茂。走進敬老院不少老人在院裡閒庭散步。

茂密的綠色,可供休息的小亭子,想像一下生活在福利院的悠閒地生活。

為了防止古樹遭到雷擊的破壞,政府專門設置了避雷針和防護欄。

終於一睹百年銀杏樹的芳容,高大、茂密兩個詞跳入腦海,三株古銀杏樹呈三角排列。西株(No:0024 700年)南株(No:0025 700年)北株(No:0026 700年)

粗壯的樹幹,仿佛預示著它的高齡,目測需要兩個人才能降到環抱住。

-4-

滾滾的歷史巨輪

請對這座小鎮再溫柔一點

或許我們無法阻止城市的發展,未來的張澤也會成為熱鬧無比的繁華之地,只是希望這座城市猛烈的發展腳步,對這小鎮溫柔一點,再溫柔一點。

希望,等有天我們老去

還能記得從前的張澤,兒時最幸福的模樣。

本文由松江線上編輯

有著那個年代的華麗雕刻。這些雕刻在門牌裡邊,一般人很難見到,不過知道底細的人都知道,它的華美...

曾經風光無限的徐家祠堂,如今僅剩下90平左右,額外搭建出來的一小部分,扎眼的藍色的捲簾門,顯得十分格格不入。

緊閉的門窗,早已被沾滿灰塵,外人很難再窺探祠堂內部曾經的模樣。明清過後的今日,老房早已滿布瘢痕。

走進灩東路,一片片拼接起來的小木板,牆面上的兩個大字。想必它曾經應該是個看牙的小診所。

一條窄窄的街,

約莫只能容納兩個人並肩行走,放眼望去,仿佛一眼就能看到盡頭。

已經剝落的牆面,煙灰色的牆磚,破敗的木門,還有被木片圍住的窗戶...曾經在這裡生活過的人如今都去了哪裡?

拐進一個小巷子,牆邊的青苔和裸露在外的紅磚,顯示了房屋的年代感,牆面上辦證的小廣告,卻依然沒有放棄這個老房子。

屋前的停著的電瓶車,預示著還有人在這所房子內出入。

黑色的瓦礫,曾為多少人遮風擋雨?黝黑的煙囪,已經不再會有炊煙升起...

牆上寫著出租被頭碗,可以想像這戶人家的生活,是多麼的心酸~

誰家院子前的樹,已開出小骨朵,或許,正是流動不息的文化及其氛圍,能讓生命青春不敗,能讓這條老街燦若繁花,不再單調...

屋前晾衣杆上的衣物,泛起生活的氣息,不過百米長的老街,轉眼就走到了盡頭。

離開時,看到翻修過的房屋,一群人正在熱火的搓著麻將,屋裡歡笑聲四起,儘管這條曾經的輝煌的老街已經無人問津,但生活在那的人們依舊有著他們弄堂裡的慢生活。

-2-

曾經的地標建築

如今早已不復存在

說起浦南的地標建築,葉新公路旁,矗立40多年的磚瓦廠大煙囪,肯定算其中之一。

就在去年,隨著“砰”的一聲巨響,最終因高污染、高能耗而被劃為區級整治區域並依法拆除。

煙囪是很多人的記憶,它的存在也是過去一段歷史的記載和見證。

-3-

三顆百年銀杏

在大院子裡枝繁葉茂

在原張澤鎮鎮政府所在地,現藍色港灣福利院裡,三棵百年銀杏樹正在在這個大院子裡枝繁葉茂。走進敬老院不少老人在院裡閒庭散步。

茂密的綠色,可供休息的小亭子,想像一下生活在福利院的悠閒地生活。

為了防止古樹遭到雷擊的破壞,政府專門設置了避雷針和防護欄。

終於一睹百年銀杏樹的芳容,高大、茂密兩個詞跳入腦海,三株古銀杏樹呈三角排列。西株(No:0024 700年)南株(No:0025 700年)北株(No:0026 700年)

粗壯的樹幹,仿佛預示著它的高齡,目測需要兩個人才能降到環抱住。

-4-

滾滾的歷史巨輪

請對這座小鎮再溫柔一點

或許我們無法阻止城市的發展,未來的張澤也會成為熱鬧無比的繁華之地,只是希望這座城市猛烈的發展腳步,對這小鎮溫柔一點,再溫柔一點。

希望,等有天我們老去

還能記得從前的張澤,兒時最幸福的模樣。

本文由松江線上編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