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世界第一個體細胞克隆猴在中國誕生,人類對基因的探究仍將繼續

1月25日, 世界級生物學術刊物《細胞》可以在細菌中進行傳代與擴增(也就是克隆), 並且產生數以百萬計的相同拷貝。 部分上述分子能夠被導入哺乳動物細胞內。 專項小組認識到此類頗具潛力的技術還存在巨大風險, 此前預備會議已提議暫時停止開展此類實驗。 而召開第二次阿西洛馬會議是為了仔細研討下一步的發展問題。

會議迅速彌漫出火藥味, 主要問題仍然是圍繞自願暫停:科學家開展重組DNA 實驗是否應該受到嚴格限制?當會議進行到最後一天的傍晚時, 參會人員依然未能達成任何共識。

伯格意識到, 會議不應該, 也不能夠在缺乏共識的情形下結束。 當晚, 組織委員會的幾位元成員最終為基因技術發展的未來起草了一份方案。 該檔從一開始就明確, 克隆技術讓科學家在無意中發現了與傳統生物學平行的另類時空。 “這項新技術可以讓不同生物體的遺傳信息結合在一起, 並且讓我們置身於充滿未知的生物學競技場……由於我們被迫在知識匱乏的時候做出決定, 因此以謹慎的態度來開展此類研究是明智之舉。 ”

1975 年, 保羅·伯格、瑪克辛·辛格與諾頓·津德在阿西洛馬會議期間進行交流, 與此同時悉尼·布倫納在後面做記錄。 伯格等學者發現某類技術可以讓雜交DNA 分子(重組DNA)在細菌中大量擴增(基因克隆), 於是他們建議在這種技術的風險得到充分評估前“暫停”某些重組DNA 工作。

為了降低可能存在的研究風險, 該檔提出了針對轉基因生物潛在生物危害的分級方案(四級), 同時為不同級別的實驗室提供了指導意見(例如致癌基因插入人類病毒應該屬於最高級別限制,

而將青蛙基因轉移至細菌細胞符合最低級別限制)。 檔在結尾處要求對基因重組與限制措施開展動態調控, 也許這些限制措施在不久以後具有放寬或者收緊的可能。

當閉幕會議於最後一天早晨8點半開始時, 委員會專家非常擔心該提案將遭到否決。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 幾乎所有與會者都表態支持這項決定。 伯格說:“阿西洛馬會議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證明科學傢俱有自治能力。 ”當科學界處於進行重大抉擇的時刻, 科學家應該如何面對重組DNA 的風險與不確定性?當然還是通過他們最熟悉的研究方法:其中就包括資料收集、證據篩選、風險評估、謹慎決策與集思廣益。

除此之外, 阿西洛馬會議促成了科學與公眾交流的機制,

嘗試在主流媒體上公開有關基因克隆的擔憂。 正如伯格所描述的那樣:“ 由於超過10% 的與會者來自新聞媒體, 因此公眾的信任感無可置疑地得到了提升。 ”阿西洛馬會議的最後一個亮點其實更值得商榷。 雖然人們在會議中廣泛討論了基因克隆的生物學風險, 但是實際上並未涉及該問題的倫理與道德層面。 那麼操縱人類細胞中的基因會產生何種後果呢?如果將新的資訊“寫入”人類基因(尤其是基因組)會產生何種結果呢?

《基因傳》作者:[美] 悉達多·穆克吉

譯者:馬向濤

版本:中信出版社 2018年1月

直接點擊 關鍵字查看以往的精彩~

點擊“閱讀原文”, 去我們的微店看看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