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此劊子晚景淒涼,只因沒聽師傅一句警告,他的經歷卻引出4個問題

劊子手這個職業在很多人印象中就如同屠夫一般, 冷酷無情, 手起刀落就奪人性命, 看起來他們是十惡不赦的惡棍, 但咱們客觀點說, 這不過是特殊社會環境下的一個特殊職業, 不應該帶著有色眼鏡去評判他們, 也就是說可惡的並不是劊子手, 常常聽聞一些劊子手晚景淒涼的故事, 其實挺為他們歎息的, 不過為謀生而已, 而今天要說的這個劊子手似乎就不那麼值得同情了, 因為他的師傅曾經告誡過他一句話, 他卻當做耳旁風, 最終落得晚景淒涼, 但咱們回過頭看, 他又真的有那麼可惡嗎?他的經歷,

也引出了4個問題, 值得咱們深思。

咱們今天要說的這位劊子手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 那就是他乃是清朝的最後一位劊子手, 名為鄧海山, 然而他的這個特殊的身份並沒有給他帶來什麼好運, 反而他和大部分的劊子手一樣, 過著一個淒慘的晚年。

當時是1925年, 那時候《大公報》採訪並報導了這位元劊子手的傳奇經歷, 據稱, 劊子手這個行當也是得拜師的, 並不是說你會舞刀弄劍就能夠勝任, 為此他們經常會以冬瓜或者香頭來訓練, 手起刀落講究的是快、准、狠, 為的就是減少受刑者的痛楚, 也相對人道一些。

劊子手雖然每天都在自家與刑場之間奔波, 但是對於他們來說, 也並不是無所畏懼的, 我們常常能夠在影視劇中看到劊子手在行刑前通常會喝一口酒, 然後噴到刀刃上, 很多人以為這是洗刀呢, 其實那是一口壯膽酒, 天天干這事, 你說自己能不心虛嗎?

這鄧海山到底是犯了什麼大忌, 才弄得自己晚景淒涼呢?其實還要歸咎於一個字——貪。

也許各位不知道, 在劊子手這行當裡有個不成文的規定, 那就是殺到九十九個頭的時候就必須得收手, 這也是師傅曾經反復告誡過他的一句話, 然而他卻沒有放在心上, 也或許是生活的壓力讓他摒棄了這個原則, 據稱在當時劊子手這行當還是有底薪的, 底薪只有1塊大洋,

除此之外還有額外的獎勵, 就來自於斬首的數量了, 每一次是3塊大洋, 在當時看來, 這還是相當誘人了。 所以鄧海山的職業生涯一共斬了將近300人, 這顯然是破壞了所謂的“行規”, 然而, 他就理所應當的晚景淒涼嗎?而且, 大部分的劊子手似乎都難逃這個命運。

咱們不免思考思考以下4個問題:

1. 受刑者是否該感謝他?

比起痛苦的折磨, 一刀乾淨俐落, 技術好的劊子手, 不會讓受刑者有太多的痛苦, 給罪犯一個解脫, 這難道不是善事一件?

2. 執行者何罪之有?

在一個案件當中, 如果要說劊子手有罪的話, 他前面起碼還有兩個人比他的罪孽深重, 一是罪犯本身, 他若不違法, 何以落到一個被殺頭的結局?其二是判罪者, 很多案件都有可能存在誤判或者說是帶有個人臆測在裡面, 那判案的官員才是直接導致罪犯面對死刑的人, 不是嗎?

3. 一將功成萬骨枯, 他罪孽能有將軍、皇帝、士兵重?

哪個皇帝殺的人會比劊子手少?不是親自動手就不算罪孽嗎?所謂“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何況皇帝一般都是有意而為之。領軍打仗的將軍和士兵就更不用說了,得勝歸來者,哪個身上不染著敵人的鮮血?

4. 劊子手這職業該不該存在?

前文就提到過,劊子手只是一個執行者,在那個特殊的社會環境下,既然有死刑存在,那就必須要有個執行者,一個按勞獲利的職業,為何在別人眼中就變成罪孽深重了呢?

對於大部分遵守行規的劊子手來說,他們本身並沒有錯,錯在人言可畏,無非就是那些流言蜚語讓他們的職業變得如此不堪,也就沒有女子願意嫁他們,晚年沒有妻兒又怎能不淒涼呢?但是對於鄧海山,小編還真是同情不起來,既然行有行規,大家都遵守,唯獨你要打破行規,凡破壞規矩這,都不值得同情,人一旦和這“貪”字扯上關係,那基本就走上不歸路了,師傅都已經把話說的如此明白,你卻不聽,這不是作死嗎?

哪個皇帝殺的人會比劊子手少?不是親自動手就不算罪孽嗎?所謂“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何況皇帝一般都是有意而為之。領軍打仗的將軍和士兵就更不用說了,得勝歸來者,哪個身上不染著敵人的鮮血?

4. 劊子手這職業該不該存在?

前文就提到過,劊子手只是一個執行者,在那個特殊的社會環境下,既然有死刑存在,那就必須要有個執行者,一個按勞獲利的職業,為何在別人眼中就變成罪孽深重了呢?

對於大部分遵守行規的劊子手來說,他們本身並沒有錯,錯在人言可畏,無非就是那些流言蜚語讓他們的職業變得如此不堪,也就沒有女子願意嫁他們,晚年沒有妻兒又怎能不淒涼呢?但是對於鄧海山,小編還真是同情不起來,既然行有行規,大家都遵守,唯獨你要打破行規,凡破壞規矩這,都不值得同情,人一旦和這“貪”字扯上關係,那基本就走上不歸路了,師傅都已經把話說的如此明白,你卻不聽,這不是作死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