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再破紀錄!出生僅4小時的複雜先心患兒靠“人工心肺”與“人工腎臟”創生命奇跡

大血管錯位是一種極其複雜的先天性心臟病, 然而, 出生僅4小時的同同不僅患有此種兇險的疾病, 更出現了迴圈衰竭的情況, 難道生命還未開展, 就將面臨結束嗎?

日前,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心臟中心團隊攻堅克難, 不僅為同同成功實施了大血管錯位根治手術, 更成功運用體外膜肺氧合(ECMO)聯合連續性腎臟替代(CRRT)技術幫助患兒順利康復。 今天, 同同順利出院, 創下了該技術國內最小年齡的紀錄。

ECMO與CRRT技術同時為出生僅4小時的同同救命。

2017年聖誕夜, 呱呱墜地的聖誕寶寶同同就立刻被轉運至兒中心。 由於先天性主動脈和肺動脈連接錯位, 如不及時手術, 患兒就將面臨死亡威脅。 心胸外科主任醫師王順民當機立斷, 為其實施了大血管錯位的根治手術。 然而, 雖然手術十分順利, 但由於同同的基礎條件太差, 年齡又太小, 術後出現了急性左心衰,

心跳越來越弱……

為此, 心胸外科和體外迴圈團隊適時啟用了ECMO, 監護團隊同時應用CRRT來平衡患兒的進出液量。 由於措施及時, 同同的腎功能逐漸恢復。 CRRT運轉了40小時後順利撤離, 與此同時, 孩子的自體心功能也慢慢好轉, ECMO在支持96小時後也成功撤離。 11天后, 同同擺脫了呼吸機, 第20天轉出監護室。

兒中心體外迴圈科主任王偉介紹, ECMO技術是國際公認的救治危重患者的最後手段之一, 用於危重的心臟或肺衰竭病人救治, 作用相當於人工心肺;CRRT技術則相當於人工腎臟。 “兩大技術即便單個開展都存在很高難度, 兩者結合而且是在新生兒中使用, 更是極具挑戰。 ”據悉, 這類極危重患者的成功救治必須依託心臟外科、重症監護、體外迴圈專業團隊及心臟彩超、放射科、營養科、神經科等各專業的鼎力支持下共同實現,

高水準的護理團隊也是完善ECMO患兒救治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我們已累計開展ECMO技術逾百例, 成功率接近50%, 與國際同類急救成功率接軌。 作為國家兒童醫學中心, 我們也將進一步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共同守護我國兒童的健康, 為一個個年幼的生命助力。 ”院長江忠儀表示。

欄目主編:孫剛 文字編輯:孫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