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代表建議:中小學校每年應開展1至2次消防演練

昆明資訊港訊日前, 魯開紅代表向大會提交了“關於在我省中小學校全面開展生命教育”的建議。

一項學術調查顯示:我國未成年人中, 僅有不到5%的未成年人接受過安全自護方面的教育。 學校主要進行的是一些法律常識及校紀校規的教育, 家長大多時候也只向孩子叮囑“聽老師話”“不要和同學打架”, 至於遇到突發事件時如何提高警惕, 關鍵時刻如何自護、自救和求救, 許多孩子幾乎一無所知。 未成年人中有較強辨別能力的也不到10%。 “青少年如何更好地生活, 獲得身心的全面發展, 是當代中外教育要共同關注的問題。

”魯開紅代表說。

魯開紅認為, 由於現代社會的多元化發展, 危及人類生存的安全問題也呈多樣化、複雜化的發展趨勢。 雲南特殊的地理自然條件導致地區差異巨大、城鄉差別明顯。 城鎮化的推進和農村大量青壯年進城務工, 也使農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問題凸顯。 現在, 網路已通達我省大部分農村, 可中小學生因自我保護意識弱, 對網路資源無法有效辨別利用, 有害網路資訊對農村留守青少年也帶來新的威脅;交通事故、冬季不當取暖導致一氧化碳中毒、誤食鼠藥農藥等意外傷害也時有發生;校園欺淩事件也屢見不鮮, 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影響。 此外, 地震等自然災害、毒品對青少年的侵蝕等問題也不可忽視。

很多悲劇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對生命安全知識欠缺, 自我保護能力差。

2008年起, 教育部等國家多部委開始在中小學開展多種形式的安全教育和培訓, 要求學校每年至少開展一次應急疏散演練及消防應急演練等, 但因受各種客觀條件限制, 並非所有學校都能真正實施, 在實際演練中還存在少數學生不能完全配合整體指揮的現象。 魯開紅建議, 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督促中小學校加大對校園內部安全治理的力度, 政府各相關職能部門加大對校園周邊環境的綜合管理力度, 減少對學生造成傷害的可能性。 在實施德育教育過程中, 除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道德、環境、安全及毒品預防教育,

還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 有專家指出, 通過安全教育等措施, 可提高中小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 避免80%的意外傷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