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溫江: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宜業宜居宜遊的新中心城區

城市職能▼

“國際健康產業高地、國家級農業高新區核心區、生態宜居的國際花園城市”

三步走戰略▼

第一步, 到2020年, 在率先高標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 加快建設西部領先的健康產業高地, 基本建成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宜業宜居宜遊的新中心城區。

第二步, 到2035年, 加快建設全國一流的健康產業高地, 全面建成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城市典範區。

第三步, 到本世紀中葉, 加快建設世界知名的健康產業高地, 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新溫江。

溫江風光

近年來, 溫江區深入落實新發展理念, 圍繞助推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國家中心城市, 加快推進“五個之城”建設, 即三醫融合產業之城、創新開放進取之城、便捷高效暢通之城、天藍地綠親水之城、文明和諧幸福之城, 使“金溫江”享譽全球。 在新一輪成都市城市總規中溫江被納入中心城區,

面對新的形勢和機遇, 溫江區啟動了四級規劃體系編制, 提出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宜業宜居宜遊的新中心城區”總體目標, 明確了“國際健康產業高地、國家級農業高新區核心區、生態宜居的國際花園城市”的城市職能。

構建“三醫兩養一高地” 全域健康產業生態圈

溫江規劃形成“南城北林”的空間格局。 南城, 為城市集中發展區;北林, 為生態涵養區, 串聯“南城北林”, 形成“一心三軸兩環”的空間結構。

“一心”為落實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提出的市級專業型副中心, 由原光華中心和新市民中心共同組成城市新中心。 “三軸”為生態融合發展軸、產業協同創新軸、公共服務聯絡軸。 生態融合發展軸主要沿鳳溪大道和成青旅遊快速通道,

貫穿溫江南北, 是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密切聯繫北部生態涵養區和南部城市集中發展區的重要紐帶。 產業協同創新軸主要沿新華大道和芙蓉大道, 貫穿溫江東西, 是串聯“成都醫學城”、“成都健康服務業集聚區”和“成都都市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協同發展的重要軸線, 是聯繫成都醫學城A區、B區的重要廊道。 公共服務聯絡軸主要沿光華大道, 是向東對接成都市核心功能, 承載區域商業商務聚集, 展示溫江文化和城市形象的重要軸線。 “兩環”為南部城市創智環和北部生態旅遊環。 構建“進可擁都市繁華, 退可享田園靜謐”的現代田園城市願景。

按照成都市主體產業功能區和產業生態圈規劃理念, 溫江提出了“三醫兩養一高地”產業發展定位。

“三醫”是醫學、醫藥、醫療融合發展, 垂直整合產業鏈;“兩養”即延伸發展高端養生、養老產業;“一高地”是打造國際健康產業高地。 為實現這一願景, 溫江佈局建設成都醫學城、成都健康服務業集聚區、成都都市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三大產業聚集區和功能區專業化產業園區, 全力做強承載、要素、服務、環境、政策等五維支撐, 著力培育讓高校、企業、人才“想進來、宜生存、離不開”的全域健康產業生態圈, 形成“三醫融合、三區聯動、三業共興”產業發展格局。

把“三大民生品牌”

打造成溫江最響亮的名片

溫江當前正全力實施投資50多億元的江安省、金馬河等親水工程, 同時, 溫江正按照全域景區理念, 打造“北林”167平方公里生態園林博覽園。

在優化城市整體形態方面, 溫江確定了“溫潤如玉、江園融城”的溫江特色定位, 著力構築“移步聞香、處處透彩”的整體景觀格局, 形成“望山見水、充滿韻律”的城市空間秩序, 同步加強對城市空間立體性、平面協調性、風貌整體性、文脈延續性等方面的規劃和管控, 為市民提供豐富宜人、充滿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間和望山見水的視線通廊。

溫江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把“三大民生品牌”打造成為溫江最響亮的名片。 打造“學到溫江”品牌、“健康到溫江”品牌和“舒適到溫江”品牌。

專訪溫江區委書記王道明

生態為基、融合發展、緊湊發展

三大規劃理念

溫江作為成都新中心城區, 本次四級規劃樹立了生態為基、融合發展、緊湊發展三大規劃理念。

生態為基,就是要全面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把優良生態作為支撐溫江發展的根基,承擔起保護成都生態本底的歷史使命。融合發展,就是主動融入市域“雙城聯動、多中心支撐”的網路化功能體系,對外與中心城區、郊區新城共同增長、共生發展,對內實現空間、產業、城鄉融合,提高發展的協調性。緊湊發展,就是要走高端發展、精明增長之路,推動溫江發展由外延式擴張向內涵式提升轉變。圍繞三大規劃理念,溫江提出了地域重構、生態守護、產業重組、品質升級四大發展策略。

溫江以“1+3+6”城市功能擔當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宜業宜居宜遊的新中心城區。本次四級規劃的核心是“找位定能”,為傳統的“金溫江”賦予新時代的新內涵。一方面明確了成都新中心城區的發展定位,給出了“宜業宜居宜遊”的五個之城的具體內涵。另一方面,按照承擔、共擔、分擔的“三擔”理念,明確了“1+3+6”城市功能和三大城市職能。“一承擔”,就是積極承擔成都大都市“三醫兩養”健康產業核心功能;“三共擔”,就是合力共擔成都大都市生態涵養保育、都市現代農業和天府文化傳承創新功能;“六分擔”,就是主動分擔成都大都市宜居、先進製造、鄉村休閒健身旅遊、商業中心、教育培訓和西向交通資訊樞紐功能。用一句話直觀形容就是“成都金溫江、健康花園城”。

專 /家 /專 /訪

成都市人民政府參事、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戴賓教授

“找位定能”,為“金溫江”賦予新時代的新內涵

本次四級規劃溫江的核心是“找位定能”。在成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背景下,溫江區充分挖掘自身優勢資源,為傳統的“金溫江”賦予新時代的新內涵。

一是以新定位為“金溫江”賦予新內涵。溫江以新中心城區的發展定位,全面融入成都市域發展大格局。從衛星城到都市新區再到新中心城區,是對溫江定位的遞進提升,賦予溫江重大平臺和戰略機遇,有利於提升溫江在全市城市格局和產業佈局中的地位,有利於快速提升城市品質和城市吸引力,必將為溫江發展注入強勁的活力。二是以新格局為“金溫江”賦予新擔當。新一輪規劃提出構建“南城北林”的空間格局,既是保持“金溫江”美譽的空間體現,又挑起了保育西成都良田沃土的重擔。三是以新動力為“金溫江”賦予新勢能。新時代的“金溫江”正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以提高綠色發展能級為首要任務,將大健康產業作為區域發展的主要產業,以建立現代產業體系、構建產業生態圈為目標,逐步完善區域發展動力的轉型升級。

來源: 成都商報

生態為基,就是要全面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把優良生態作為支撐溫江發展的根基,承擔起保護成都生態本底的歷史使命。融合發展,就是主動融入市域“雙城聯動、多中心支撐”的網路化功能體系,對外與中心城區、郊區新城共同增長、共生發展,對內實現空間、產業、城鄉融合,提高發展的協調性。緊湊發展,就是要走高端發展、精明增長之路,推動溫江發展由外延式擴張向內涵式提升轉變。圍繞三大規劃理念,溫江提出了地域重構、生態守護、產業重組、品質升級四大發展策略。

溫江以“1+3+6”城市功能擔當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宜業宜居宜遊的新中心城區。本次四級規劃的核心是“找位定能”,為傳統的“金溫江”賦予新時代的新內涵。一方面明確了成都新中心城區的發展定位,給出了“宜業宜居宜遊”的五個之城的具體內涵。另一方面,按照承擔、共擔、分擔的“三擔”理念,明確了“1+3+6”城市功能和三大城市職能。“一承擔”,就是積極承擔成都大都市“三醫兩養”健康產業核心功能;“三共擔”,就是合力共擔成都大都市生態涵養保育、都市現代農業和天府文化傳承創新功能;“六分擔”,就是主動分擔成都大都市宜居、先進製造、鄉村休閒健身旅遊、商業中心、教育培訓和西向交通資訊樞紐功能。用一句話直觀形容就是“成都金溫江、健康花園城”。

專 /家 /專 /訪

成都市人民政府參事、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戴賓教授

“找位定能”,為“金溫江”賦予新時代的新內涵

本次四級規劃溫江的核心是“找位定能”。在成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背景下,溫江區充分挖掘自身優勢資源,為傳統的“金溫江”賦予新時代的新內涵。

一是以新定位為“金溫江”賦予新內涵。溫江以新中心城區的發展定位,全面融入成都市域發展大格局。從衛星城到都市新區再到新中心城區,是對溫江定位的遞進提升,賦予溫江重大平臺和戰略機遇,有利於提升溫江在全市城市格局和產業佈局中的地位,有利於快速提升城市品質和城市吸引力,必將為溫江發展注入強勁的活力。二是以新格局為“金溫江”賦予新擔當。新一輪規劃提出構建“南城北林”的空間格局,既是保持“金溫江”美譽的空間體現,又挑起了保育西成都良田沃土的重擔。三是以新動力為“金溫江”賦予新勢能。新時代的“金溫江”正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以提高綠色發展能級為首要任務,將大健康產業作為區域發展的主要產業,以建立現代產業體系、構建產業生態圈為目標,逐步完善區域發展動力的轉型升級。

來源: 成都商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