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古詩詞裡話臘八

每年的農曆臘月初八, 俗稱臘八節, 在鄉下流傳著一句俗話:“吃過臘八飯, 就把年來辦。 ”可以說臘八, 成了“年”的信使, 只要走進臘八, 鄉村裡的年味兒便就一天比一天濃。

自古以來人們都非常重視臘八節, 有關“臘八粥”的來歷, 民間有多種版本的傳說, 單單一個臘八節就演繹出許多有趣的經典故事。 從秦朝臘月初八孟姜女的丈夫萬喜良等民工靠喝一碗粥築起長城, 最終死于長城之下的傳說, 到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六年苦行, 每日僅食一麻一米, 于臘月八日, 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 宋代抗金英雄岳飛率領的岳家軍在數九嚴寒的臘八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

結果大勝而歸。 還有明太祖朱元璋落難在牢監裡受苦時, 從監牢的老鼠洞刨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煮著吃的故事。 每一段故事裡人們都寄予了不同的傳說。

無論臘八節從何而來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自先秦以來人們對臘八節都非常重視, 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描寫臘八節習俗的詩篇。

早在北齊時候的魏收在《臘節》一詩中寫道:“凝寒迫清祀, 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 藉此慰中情。 ”短短幾句寫出了數九嚴寒的隆冬時節, 人們在桌上擺上肉酒以祭祀百神, 感謝百神的福佑, 抒發久已宿居於心中的敬神之情。 晉代裴秀《大臘》:“歲事告成,

八臘報勤。 告成伊何, 年豐物阜。 豐裎孝祀, 介茲萬祜。 報勤伊何, 農功是歸……”用簡潔的語言為世人描繪出晉代過臘八節, 要貢上豐厚的祭禮, 祈求“年豐物阜”的習俗。

唐代憂國憂民詩人杜甫的《臘日》:“臘日常年暖尚遙, 今年臘日凍全消。 侵陵雪色還萱草, 漏泄春光有柳條。 縱酒欲謀良夜醉, 還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藥隨恩澤, 翠管銀罌下九霄。 ”描繪的則是寒冬臘月, 年終已至, 思鄉心切的杜甫, 本想及早回家縱酒狂飲, 歡度良宵, 只因感念皇帝對他的恩澤, 不能隨便走開的憂國思家情懷。

南宋詩人陸游陸放翁的《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今朝佛粥交相饋, 更覺江村節物新。 ”詩中那種鄰里交換品嘗各家的臘八粥, 相互品評滋味, 一股淳樸清新的鄉土氣息,

撲面而來, 讓人倍感清新。

明代李先芳的詩句:“村村聞賽鼓, 又了一年中。 ”描述了臘八日鄉間賽鼓、歡慶豐收年景的盛況。

清朝道光皇帝曾作詩《臘八粥》記之, 詩曰:“一陽初夏中大呂, 穀粟為粥和豆煮。 應時獻佛矢心虔, 默祝金光濟眾普。 盈幾馨香細細浮, 堆盤果蔬紛紛聚。 共嘗佳品達沙門, 沙門色相傳蓮炬。 童稚飽腹慶州平, 還向街頭擊臘鼓。 ”可以想像到當年皇家施散臘八粥時, 人湧如潮的熱鬧場面。

臘八一到, 看著四下為年貨忙碌的人們, 再次吟詠這些古人經典詩篇, 那種濃濃的年味兒撲面而來。 據《天津日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