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印象·劉三姐”破產:一個大型實景演出時代的落幕?

【品橙旅遊】中國第一部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 作為張藝謀“印象”系列的首部作品, 其運營方桂林廣維文華旅遊文化產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維文華”)在去年年底流出了破產的消息。

在大眾的印象中, 《印象·劉三姐》幾乎場場爆滿, 旺季更是一票難求, 稱得上是中國“最賺錢”的演出, 運營公司早就應該賺得盆缽滿載才對。 然而, 現實卻與此大相徑庭。 真相究竟如何?

無限風光的背後

2017年8月15日, 廣維文華因嚴重的資不抵債向廣西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了破產重整的申請;12月4日, 法院作出終審裁決, 批准了廣維文華所申請的計畫草案。

廣維文華的資金漏洞究竟有多大?據瞭解, 其在申請破產時已經負債近15億元, 而在公開資料中顯示的公司估值卻與債務總額有14億元左右的落差。 債臺高築, 就像一個無底洞, 難以填補。

事實上, 廣維文華的運營一直以來處於盈利的狀態,

並顯示出了持續盈利的能力。 據悉, 從2012年至2015年, 公司每年的營業收入平均為1.75億元, 淨利潤雖然在持續減少, 但每年平均也在7300萬元左右。

《印象·劉三姐》演出風光無限, 2017年累計銷售了162萬張門票, 票房總收入2.1億元, 淨利潤近1億元, 又實現了新的突破。

在這樣明朗的情況下, 廣維文華何以陷入破產的境地?

這家因製作《印象·劉三姐》而功勳卓著的公司卻不當地為其股東和關聯企業擔保債務, 再加上對關聯企業“有出無進”的投資, 致使廣維文華深陷不堪重負的債務危機。

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丁磊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在每日經濟新聞的報導中提到, 丁磊主導將公司反復抵押、擔保, 獲取的巨額資金不知去向。

這與丁磊是做金融出身, 並且擅長用金融的思維方式運作公司有密不可分的關聯。

《印象·劉三姐》的知名度自然是不必多言, 同時, 作為桂林旅遊的一張名片, 也盤活了當地的經濟, 對拉動就業、提高當地居民收入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這也是法院同意其破產重整, 而非破產清算的原因。

經過綜合考量, 廣維文華破產重整後, 將由具有國資背景的北京天創文投演藝有限公司持有其100%的股權。

張藝謀的淡出和資本的湧入

《印象·劉三姐》從2004年3月20日正式公演開始, 其一路走來的歷史, 可以說是一部辛酸、曲折的“改嫁史”。

用中國實景演出創始人、《印象·劉三姐》總策劃梅帥元的話說是:劉三姐從出生開始, 一直多災多難, 也許因為生得太漂亮, 招來無數賊人惦記, 各種招數層出不窮, 希望把她弄到手。 按常理, 人得此寶貝, 會善養, 沒想到竟‘一女多嫁’, 反復賤賣。

先後委身于廣西印象劉三姐公司、索芙特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廣和山水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南寧八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毅信控股有限公司、三湘股份有限公司,

直到去年年底確定由北京天創文投演藝有限公司接手。 不過, 只有第一次和最後兩次是成功“下嫁”了。

張藝謀間接持有25%的股權的觀印象藝術發展有限公司, 是三湘印象(原三湘股份)的全資子公司。 觀印象致力於通過高端特色文化藝術演出促進目的地旅遊的發展, 張藝謀也是其主創團隊的核心成員之一。

2016年觀印象獲得了廣西文華45%的股權, 而廣西文華又是廣維文華持股33%的股東, 因而三湘印象成為了廣維文華的間接持股股東, 股份占比為14.85%。

當年, 三湘印象這一系列資本運作都被解讀為是其轉型文旅的信號。 三湘印象之所以肯花重金, 與《印象·劉三姐》是張藝謀自帶光環的名人效應所加持的大IP不無關係。

然而,張藝謀卻在逐漸淡出“印象”系列。加之廣維文華破產重整、危機四伏,並且接盤俠已經明確,三湘印象的文旅佈局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可以說是落敗了。

身陷風波的《印象·劉三姐》,張藝謀不再擔任總導演、打破他與王潮歌、樊躍組成的“印象鐵三角”的《印象·普陀》,再加上此前無疾而終的《印象·海南島》,“印象”系列的處境和發展走向不免引人擔憂。

真的落幕了嗎?

多次或成功、或不成功的轉手歷史,使梳理清楚廣維文華的股權結構變成了一件不那麼容易的事情。股權轉讓牽涉甚廣、公司關係錯綜複雜,這也是致使公司走向破產的不能被忽視的原因。

過度的資本運作對於文旅產業而言真的好嗎?答案是顯然易見的。誠如梅帥元曾經說道的“成也資本,敗也資本”,文旅企業在最初進入市場的時候固然需要資本的支援;但如果喪失了“文化”的本質,被資本市場所奴役,後果可能就如今天的廣維文華。

中山大學旅遊學院副教授何莽向品橙旅遊表達了對這一事件的看法,他認為,不能將廣維文華公司的破產和“印象·劉三姐”的破產相等同,也並不是因為“印象·劉三姐”這個項目運營得不好而導致的公司破產。其實,破產事件對“印象·劉三姐”本身沒有太大的影響。

何莽補充道,“如果深究廣維文華運營著‘印象·劉三姐’盈利狀況這麼好的項目卻破產了,根源在於在金融系統內,對於輕資產運作的旅遊項目沒有統一的估值體系和標準,大IP專案可能被過高估值。這也是廣維文華能夠利用‘印象·劉三姐’在金融市場上不斷套取現金的原因。”

即使在廣維文華開始走破產重組程式之後,《印象·劉三姐》的演出仍舊照常,在淡季依然顯示出了人氣。雖然“劉三姐”還有餘地,但其它大型實景演出則沒有這麼幸運,這些年大多經營不善,這次事件只是一個象徵。

近幾年來,中國大型實景演出儘管遍地開花,但同時也走向了優勝劣汰,停演的劇碼逐年增多。高昂的投資成本、缺乏具有實質性的獨特藝術內涵等,都是潛存的問題。按照現在的趨勢,演出應該更多地關注品牌的溢價,只有精品才能留存下來。

“印象·劉三姐”的未來寄希望於接手的天創文投。有血淋淋的教訓在眼前,天創文投或許不會踏上廣維文華輕文化、重資本的老路。天創文投也表示,將注重挖掘“印象·劉三姐”的文化內涵,利用自有資源,促進該項目在文旅產業的發展。

運營方重組之後,“印象·劉三姐”的發展值得期待,品橙旅遊也將持續關注。(品橙旅遊 Iris Liu)

轉載請注明:品橙旅遊

然而,張藝謀卻在逐漸淡出“印象”系列。加之廣維文華破產重整、危機四伏,並且接盤俠已經明確,三湘印象的文旅佈局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可以說是落敗了。

身陷風波的《印象·劉三姐》,張藝謀不再擔任總導演、打破他與王潮歌、樊躍組成的“印象鐵三角”的《印象·普陀》,再加上此前無疾而終的《印象·海南島》,“印象”系列的處境和發展走向不免引人擔憂。

真的落幕了嗎?

多次或成功、或不成功的轉手歷史,使梳理清楚廣維文華的股權結構變成了一件不那麼容易的事情。股權轉讓牽涉甚廣、公司關係錯綜複雜,這也是致使公司走向破產的不能被忽視的原因。

過度的資本運作對於文旅產業而言真的好嗎?答案是顯然易見的。誠如梅帥元曾經說道的“成也資本,敗也資本”,文旅企業在最初進入市場的時候固然需要資本的支援;但如果喪失了“文化”的本質,被資本市場所奴役,後果可能就如今天的廣維文華。

中山大學旅遊學院副教授何莽向品橙旅遊表達了對這一事件的看法,他認為,不能將廣維文華公司的破產和“印象·劉三姐”的破產相等同,也並不是因為“印象·劉三姐”這個項目運營得不好而導致的公司破產。其實,破產事件對“印象·劉三姐”本身沒有太大的影響。

何莽補充道,“如果深究廣維文華運營著‘印象·劉三姐’盈利狀況這麼好的項目卻破產了,根源在於在金融系統內,對於輕資產運作的旅遊項目沒有統一的估值體系和標準,大IP專案可能被過高估值。這也是廣維文華能夠利用‘印象·劉三姐’在金融市場上不斷套取現金的原因。”

即使在廣維文華開始走破產重組程式之後,《印象·劉三姐》的演出仍舊照常,在淡季依然顯示出了人氣。雖然“劉三姐”還有餘地,但其它大型實景演出則沒有這麼幸運,這些年大多經營不善,這次事件只是一個象徵。

近幾年來,中國大型實景演出儘管遍地開花,但同時也走向了優勝劣汰,停演的劇碼逐年增多。高昂的投資成本、缺乏具有實質性的獨特藝術內涵等,都是潛存的問題。按照現在的趨勢,演出應該更多地關注品牌的溢價,只有精品才能留存下來。

“印象·劉三姐”的未來寄希望於接手的天創文投。有血淋淋的教訓在眼前,天創文投或許不會踏上廣維文華輕文化、重資本的老路。天創文投也表示,將注重挖掘“印象·劉三姐”的文化內涵,利用自有資源,促進該項目在文旅產業的發展。

運營方重組之後,“印象·劉三姐”的發展值得期待,品橙旅遊也將持續關注。(品橙旅遊 Iris Liu)

轉載請注明:品橙旅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