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築夢新時代 開啟新征程」讓惠農陽光照耀到每一位農民群眾

甘肅檢察機關開展 “保民生、促三農”專項行動述評

代發退耕還林補貼72元, 代發低保金756元、草原補償費191.72元……玉門市黃閘灣鎮澤湖村村民老劉一手拿著“飛天惠民一卡通”銀行卡,

一手拿著信用社對賬折, 熟練地向記者展示著2015年以來領取的每一筆涉農扶貧資金。

黨的十八大以來, 為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 實現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全面脫貧, 中央和甘肅省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扶貧政策措施,

投入巨額資金支援“三農”發展, 年均資金量在400億元左右。 這麼多惠農扶貧資金如何及時、順利、足額地發放到農民手中, 如何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甘肅檢察機關為此出謀劃策, 下了一番功夫。

突出精准服務脫貧攻堅

2014年初, 針對涉農資金量大面寬, 基層幹部腐敗多發問題, 省檢察院立足檢察職能, 與省委農辦、扶貧辦等單位聯合出臺工作意見, 組織全省檢察機關開展了“保障民生民利, 促進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增收”專項行動。 專項行動啟動後, 省檢察院積極與22個省直涉農部門聯繫協作, 對全省扶貧惠農政策資金的名稱、資金總量、分配依據、補貼標準等情況進行全面摸排梳理, 形成了含8類、54個分項、115個子項、合計資金1573億元的全省涉農扶貧政策資金底數清單。

在摸清涉農扶貧資金底數的基礎上, 全省檢察機關依託檢察室和檢察聯絡室, 推動“三公開”“三報備”常態化規範化。 各地堅持“全程、全面、全部”的標準, 將本地落地執行的所有涉農政策資金名稱、資金總量、實施標準、惠及範圍、分配程式、分配結果、監督機關、監督方式等作為公開內容, 監督縣區涉農部門向鄉鎮、鄉鎮向村、村向農戶逐級全面公開。 同時堅持“資料齊全、全面規範、有據可查”的標準, 督促縣區涉農部門、鄉鎮、村級組織及時向對應的檢察室、檢察聯絡室報備所管理的涉農資金相關資訊, 確保檢察機關及時準確掌握相關資訊變動情況, 做到涉農資金流動到哪裡,

法律監督就跟進到哪裡。

“檢察院的工作做得這麼細, 所有跟咱農民有關的政策都在這裡張榜公佈。 我不僅能看到自己拿多少錢, 還能看到其他人拿多少錢, 這下我心裡可踏實了。 ”以往總認為自己低保沒有拿夠的定西安定區巉口鎮龍灘村村民楊某說。 如今, 無論是農村低保、危房改造, 還是退耕還林、通村公路改造等涉農資金數目, 就連村幹部的收入報酬都清清楚楚。

全省檢察機關突出“精准”二字, 進一步加大對扶貧資金落地的監督力度。 各地及時對接扶貧、財政、發改等職能部門, 對專項扶貧資金到縣專案進行梳理摸底, 選擇部分扶貧專案深入鄉鎮村實地檢查抽查, 到貧困戶家中核查瞭解扶貧專項資金發放情況, 做到精准監督。 僅2017年, 全省各級檢察院檢查涉農扶貧資金項目就達1326個, 涉及金額41億元, 入戶核查情況14089戶, 發現問題線索135件, 監督糾正問題資金涉及金額9471萬元, 收到群眾舉報反映問題178件, 核查處理159件。

“通過檢察機關的監督, 使廣大群眾對涉農政策資金知源知流、知根知底、知己知彼, 有效防止和糾正了涉農資金管理中存在的暗箱操作、吃拿卡要、優親厚友等問題,幹群矛盾明顯減少,幹群關係明顯好轉。”時任定西安定區巉口鎮黨委書記的劉定順說道。

延伸觸角檢察監督全覆蓋

為了實現法律監督網路“全覆蓋”,各地檢察機關積極與縣區涉農部門及鄉鎮、村級組織聯繫溝通,在每個縣的涉農部門和每個村設立檢察聯絡室,在鄉鎮設立檢察室,並從基層紀檢幹部、司法人員、村務監督委員會委員和大學生村官中選聘檢察聯絡員,協助檢察機關開展日常的法律監督及服務工作。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全省共建立鄉鎮檢察室1239個、涉農部門檢察聯絡室1379個、村檢察聯絡室16057個,選聘檢察聯絡員23252人。

在連續三年開展“保民生、促三農”專項行動取得突出成效的基礎上,2016年,經省編委批准,全省檢察機關按照“七個一”“八個有”的標準,統一打造“標準化”的監督平臺,515個具有正式編制的派駐鄉鎮(街道)檢察室已全部掛牌成立。2017年,全省檢察機關對派駐檢察室陣地建設情況進行了一次“回頭看”,對硬體設施進行了查漏補缺,對不符合條件的檢察聯絡員進行了重新選聘,為常態化開展專項工作進一步夯實了基礎。

現在,每走進一個檢察室、檢察聯絡室,都能看到擺放整齊有序的各種惠農扶貧政策彙編和各類惠農扶貧資金帳冊,農民群眾可隨時查詢到惠民扶貧補貼“本人應得、本人實得,他人應得、他人實得”的各項情況,實現了村民之間的相互監督和村民對村委會、鄉(鎮)政府的監督。派駐檢察室充分發揮紮根基層、離群眾更近的特點,綜合運用受理群眾舉報、社情民意調查、法律諮詢等措施,廣泛收集排查案件線索,聚焦征地拆遷、民生工程、惠農政策落實等重點領域,利用熟悉群眾、資訊管道多元的優勢,及時發現違法犯罪行為,成了法律監督的“千里眼”“順風耳”。

懲治“蠅貪”斬斷涉農貪腐黑手

“檢察院追回了我們的救命錢,真是太感謝了!”白銀區四龍鎮的農民們拿到被該鎮原黨委書記王毓亮貪污的危舊房改造補助款後說。

結合專項行動的開展,全省檢察機關加大查處涉農職務犯罪案件力度,相繼查辦了一批發生在群眾身邊、損害群眾利益的基層組織人員職務犯罪案件。如慶陽合水縣檢察院在核查肖咀鄉低保資金發放情況時,發現並查處了該鄉石老莊行政村黨支部書記石某等4人通過虛報方式貪污低保資金4.9萬元案;正寧縣檢察院在調查農村低保評定、資金發放等問題時,發現並查處了榆林子鎮樂安坊村文書兼計生副主任相某貪污低保資金2.8萬元案;定西安定區檢察院派駐青嵐山鄉檢察室在開展扶貧專項資金檢查過程中,發現並查處了該鄉花岔村原支部書記柳某等7人貪污案等。

據統計,自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全省檢察機關共立案查處涉農職務犯罪案件1650人,有力地震懾了涉農職務犯罪。本著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原則,結合線索排摸初查,對違法但尚未構成犯罪的919名農村基層幹部進行了警示訓誡和責令糾錯,教育挽救了一批處在犯罪邊緣的基層幹部。

懲防並舉促進源頭防範

標本兼治方能長效。全省檢察機關著力把職務犯罪預防貫穿于“三農”工作的各環節、全過程,針對辦案發現的涉農部門和鄉鎮農村等基層組織存在的制度缺陷和管理漏洞,提出預防建議930件,幫助整章建制1258項;開展法律宣講和警示教育18565場(次);發放宣傳資料136萬冊,提供法律諮詢和司法幫助5400餘次,有效促進提高了幹部的廉潔意識和群眾的法治意識。

天水市檢察院依託“精准扶貧、廉潔為民”警示教育基層行活動,建立了檢察官以案釋法制度,抽調反貪、反瀆、預防、公訴部門骨幹力量,組建了12個警示教育宣講團,開展巡迴宣講。同時,充分利用警示教育基地資源廣泛開展警示教育,形成強大震懾。平涼市檢察院結合查辦涉農職務犯罪案件,在棚戶區改造領域開展了預防調查,向市委呈送了預防調查報告,同時向相關主管部門有針對性地提出了預防棚戶區改造領域職務犯罪的對策建議,及時督促整改落實,並對相關人員開展誡勉談話。金昌市檢察院借助“預防郵路綠色通道”開展涉農預防宣傳,進一步擴大了社會影響。蘭州市安寧區檢察院撰寫的《安寧區征地拆遷領域職務犯罪案例分析》受到了區委領導肯定。

基層法律監督力度進一步加大,涉農資金管理使用更加規範,基層幹部遵紀守法意識普遍增強,涉農職務犯罪大幅減少……“保民生、促三農”專項行動播撒下的種子,正在隴原大地上結出累累碩果。

2016年,“保民生、促三農”專項行動被凝練成為檢察機關服務扶貧開發的“甘肅經驗”,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向全國推廣。

有效防止和糾正了涉農資金管理中存在的暗箱操作、吃拿卡要、優親厚友等問題,幹群矛盾明顯減少,幹群關係明顯好轉。”時任定西安定區巉口鎮黨委書記的劉定順說道。

延伸觸角檢察監督全覆蓋

為了實現法律監督網路“全覆蓋”,各地檢察機關積極與縣區涉農部門及鄉鎮、村級組織聯繫溝通,在每個縣的涉農部門和每個村設立檢察聯絡室,在鄉鎮設立檢察室,並從基層紀檢幹部、司法人員、村務監督委員會委員和大學生村官中選聘檢察聯絡員,協助檢察機關開展日常的法律監督及服務工作。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全省共建立鄉鎮檢察室1239個、涉農部門檢察聯絡室1379個、村檢察聯絡室16057個,選聘檢察聯絡員23252人。

在連續三年開展“保民生、促三農”專項行動取得突出成效的基礎上,2016年,經省編委批准,全省檢察機關按照“七個一”“八個有”的標準,統一打造“標準化”的監督平臺,515個具有正式編制的派駐鄉鎮(街道)檢察室已全部掛牌成立。2017年,全省檢察機關對派駐檢察室陣地建設情況進行了一次“回頭看”,對硬體設施進行了查漏補缺,對不符合條件的檢察聯絡員進行了重新選聘,為常態化開展專項工作進一步夯實了基礎。

現在,每走進一個檢察室、檢察聯絡室,都能看到擺放整齊有序的各種惠農扶貧政策彙編和各類惠農扶貧資金帳冊,農民群眾可隨時查詢到惠民扶貧補貼“本人應得、本人實得,他人應得、他人實得”的各項情況,實現了村民之間的相互監督和村民對村委會、鄉(鎮)政府的監督。派駐檢察室充分發揮紮根基層、離群眾更近的特點,綜合運用受理群眾舉報、社情民意調查、法律諮詢等措施,廣泛收集排查案件線索,聚焦征地拆遷、民生工程、惠農政策落實等重點領域,利用熟悉群眾、資訊管道多元的優勢,及時發現違法犯罪行為,成了法律監督的“千里眼”“順風耳”。

懲治“蠅貪”斬斷涉農貪腐黑手

“檢察院追回了我們的救命錢,真是太感謝了!”白銀區四龍鎮的農民們拿到被該鎮原黨委書記王毓亮貪污的危舊房改造補助款後說。

結合專項行動的開展,全省檢察機關加大查處涉農職務犯罪案件力度,相繼查辦了一批發生在群眾身邊、損害群眾利益的基層組織人員職務犯罪案件。如慶陽合水縣檢察院在核查肖咀鄉低保資金發放情況時,發現並查處了該鄉石老莊行政村黨支部書記石某等4人通過虛報方式貪污低保資金4.9萬元案;正寧縣檢察院在調查農村低保評定、資金發放等問題時,發現並查處了榆林子鎮樂安坊村文書兼計生副主任相某貪污低保資金2.8萬元案;定西安定區檢察院派駐青嵐山鄉檢察室在開展扶貧專項資金檢查過程中,發現並查處了該鄉花岔村原支部書記柳某等7人貪污案等。

據統計,自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全省檢察機關共立案查處涉農職務犯罪案件1650人,有力地震懾了涉農職務犯罪。本著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原則,結合線索排摸初查,對違法但尚未構成犯罪的919名農村基層幹部進行了警示訓誡和責令糾錯,教育挽救了一批處在犯罪邊緣的基層幹部。

懲防並舉促進源頭防範

標本兼治方能長效。全省檢察機關著力把職務犯罪預防貫穿于“三農”工作的各環節、全過程,針對辦案發現的涉農部門和鄉鎮農村等基層組織存在的制度缺陷和管理漏洞,提出預防建議930件,幫助整章建制1258項;開展法律宣講和警示教育18565場(次);發放宣傳資料136萬冊,提供法律諮詢和司法幫助5400餘次,有效促進提高了幹部的廉潔意識和群眾的法治意識。

天水市檢察院依託“精准扶貧、廉潔為民”警示教育基層行活動,建立了檢察官以案釋法制度,抽調反貪、反瀆、預防、公訴部門骨幹力量,組建了12個警示教育宣講團,開展巡迴宣講。同時,充分利用警示教育基地資源廣泛開展警示教育,形成強大震懾。平涼市檢察院結合查辦涉農職務犯罪案件,在棚戶區改造領域開展了預防調查,向市委呈送了預防調查報告,同時向相關主管部門有針對性地提出了預防棚戶區改造領域職務犯罪的對策建議,及時督促整改落實,並對相關人員開展誡勉談話。金昌市檢察院借助“預防郵路綠色通道”開展涉農預防宣傳,進一步擴大了社會影響。蘭州市安寧區檢察院撰寫的《安寧區征地拆遷領域職務犯罪案例分析》受到了區委領導肯定。

基層法律監督力度進一步加大,涉農資金管理使用更加規範,基層幹部遵紀守法意識普遍增強,涉農職務犯罪大幅減少……“保民生、促三農”專項行動播撒下的種子,正在隴原大地上結出累累碩果。

2016年,“保民生、促三農”專項行動被凝練成為檢察機關服務扶貧開發的“甘肅經驗”,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向全國推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