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寧波市滕頭村,奪冠中國綠色指數村莊排行榜

農業知識科普在近期的文章回饋中發現, 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 有些名村只顧發展而忽略了環境保護, 這顯然與科學發展觀是不相符的。 但是也有相當的村莊在發展的時候,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兩手全抓, 協同共進。

今天農業知識科普就帶你走進農村經濟發展中的綠色指數, 抓典範、樹典型。

日前, 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發佈了我國農村發展綠色指數top10, 為全國幾十萬鄉村的發展尋得典範, 提供綠色發展樣本。

2017名村綠色指數(前十佳)排名如下:

1.浙江省奉化區蕭王廟街道滕頭村

2.河北省邢臺市邢臺縣前南峪村

3.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武康鎮五四村

4.山西省昔陽縣大寨鎮大寨村

5.四川成都邛崍市臨邛鎮文筆山村

6.遼寧省鳳城市鳳山區大梨樹村

7.四川成都市溫江區萬春鎮幸福村

8.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湄江鎮金花村

9.江蘇省常熟市支塘鎮蔣巷村

10.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郝堂村

冠軍探秘

滕頭村位於浙江奉化與溪口之間的滕頭生態旅遊區, 緊倚江拔、甬滕頭村臨公路, 地處蕭江平原, 剡溪江畔。 位於奉化城北6公里, 離寧波27公里, 至機場15公里。 距溪口12公里。

它以“生態農業”、“立體農業”、“碧水、藍天”綠化工程, 形成別具一格的生態旅遊區, 在國內外頗享盛名。 自1993年獲聯合國“地球生態500佳”以來, 又相繼榮獲:首批全國文明村、全國環境教育基地、全國生態示範區和全國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等國家級榮譽40多項。 現為5A級旅遊景區, 現有787人。

村裡根據“擴大規模、完善功能、優化環境、提高品位”這一總體要求,

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 牢固確立“既要金山銀山, 更要綠水青山”的科學發展觀, 結合旅遊業景點開發, 把生態環境和村莊建設緊密相結合, 實現村莊環境的持續優化。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 村裡成立了環境保護委員會, 對村裡引進的項目實行一票否決制, 至今已累計否決了46項經濟效益好但有污染的專案。 政府又先後投入8100多萬元, 全面實施“藍天、碧水、綠色”三大工程, 興建農家樂園、將軍林、音樂噴泉廣場、石刻窗花館等生態景點20多處, 全村呈現出綠樹成蔭、碧水環流、花果相間、百鳥和鳴的江南田園美景, 實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2001年還通過了ISO14001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使村莊生態環境建設走上了國際化、制度化、規範化道路。

亞軍探秘

前南峪村位於河北省邢臺縣。 被譽為太行山最綠的地方, 成為河北省山區開發建設的一面旗幟, 連續兩屆被評為全國造林綠化先進單位, 更曾榮獲環境保護“全球五百佳'提名獎。

前南峪村借鑒紅色資源和生態經濟溝綠色資源,培育觀光休閒特色農業,做大旅遊產業。投資500多萬元改造升級了經濟溝內基礎設施,引植30多種國內外新品經濟樹種,規劃建設了美國樹莓、烏克蘭大櫻桃等七大精品園區,建成了玫瑰園、柿子溝、紅果梁、栗樹山莊等觀光園。前南峪生態旅遊觀光區被國家旅遊局認定為“全國百家農業生態示範點”,每年吸引中外遊客45萬人次,旅遊收入超過6000萬元,僅門票收入就有1200萬元。全村年人均收入達到1.68萬元,比5年前翻了一番。

前南峪村發展溝域經濟、建設生態山村的經驗和模式已在邢臺縣生根開花,借鑒前南峪村經驗,邢臺縣探索出了“統一規劃、分戶治理”“大戶承包+專案整合”“農戶+政府補貼”“集體治理”“流轉治理”等多種生態經濟溝開發模式,為太行山區開發建設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結語

在農業知識科普看來,生態宜居,是名村環境之旨歸。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生態宜居是重要內容。從 “村容整潔”到“生態宜居”,更需要廣大基層幹部和鄉村百姓“擼起袖子加油幹”,鉚著勁兒競爭發展。國家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論”,為村莊自然生態文明發展指明了方向。名村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已不再是水泥廣場和千篇一律的小別墅,而是各有特色,形成宜居、宜樂、宜養相結合,人文與自然有機結合的新田園、新村莊。

前南峪村借鑒紅色資源和生態經濟溝綠色資源,培育觀光休閒特色農業,做大旅遊產業。投資500多萬元改造升級了經濟溝內基礎設施,引植30多種國內外新品經濟樹種,規劃建設了美國樹莓、烏克蘭大櫻桃等七大精品園區,建成了玫瑰園、柿子溝、紅果梁、栗樹山莊等觀光園。前南峪生態旅遊觀光區被國家旅遊局認定為“全國百家農業生態示範點”,每年吸引中外遊客45萬人次,旅遊收入超過6000萬元,僅門票收入就有1200萬元。全村年人均收入達到1.68萬元,比5年前翻了一番。

前南峪村發展溝域經濟、建設生態山村的經驗和模式已在邢臺縣生根開花,借鑒前南峪村經驗,邢臺縣探索出了“統一規劃、分戶治理”“大戶承包+專案整合”“農戶+政府補貼”“集體治理”“流轉治理”等多種生態經濟溝開發模式,為太行山區開發建設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結語

在農業知識科普看來,生態宜居,是名村環境之旨歸。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生態宜居是重要內容。從 “村容整潔”到“生態宜居”,更需要廣大基層幹部和鄉村百姓“擼起袖子加油幹”,鉚著勁兒競爭發展。國家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論”,為村莊自然生態文明發展指明了方向。名村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已不再是水泥廣場和千篇一律的小別墅,而是各有特色,形成宜居、宜樂、宜養相結合,人文與自然有機結合的新田園、新村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