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WeWork 的魔幻城:讓高空雜技藝術家和程式師共用一張沙發

這幾日, 上海初雪, WeWork 空間內的熱氣開得很足, 中心區域人聲鼎沸, 上海話、英語和音樂聲摻雜在一起, 每個人手裡端著一杯咖啡或熱茶。

徐家匯的這個空間雖然剛開了不到一個月, 但氣氛的熱絡程度已經與上海市威海路另一個已經開了一年的空間不相上下。

“我們現在所有空間的平均入住率達到了 93%。 ”上任四個月 WeWork 大中華區總經理艾鐵成很自豪, “所以說現在是我們開店的速度趕不上需求。 ”

隨著本月 WeWork 徐家匯店的落成, 這家來自美國的聯合辦公空間企業終於在中國佈滿了十個點。 “2016 年 7 月 WeWork 才進入中國, 當時我們估算, 從選址到設計到裝修, 一個店大概需要花費我們八到十個月的時間。 ” WeWork 員工掰著手指頭跟筆者算, 按照現在的成績, 18 個月佈局 10 個店, 平均下來每個店只用了不到兩個月。

而這天辦公室格外熱鬧的原因還有一個, 除了艾鐵成和去年七月剛剛從紐約調到上海的 WeWork 亞太區董事總經理李愷先外,

還有不少冒雪趕來的記者。

“今天起, WeWork 創造者大賽正式在中國啟動, 對 WeWork 會員及所有公眾開放申請。 ”艾鐵成介紹說, WeWork 創造者大賽設置了四類不同獎項, 獎金總計高達約六百萬人民幣。

國內由各路孵化器、加速器、共用辦公空間等主體舉辦的創業大賽不在少數, 但 WeWork 的這一場顯得格外“花哨”。

WeWork 在這場比賽中設置了四個獎項。 “新興事業獎”既面向創業公司, 也面向大企業, 參賽者通過演講展示自己的想法;“表演藝術者獎”面向“無論是音樂組合、舞蹈團體, 或是魔術師、高空雜技藝術家以及其他任何現場表演者”, 參賽者將在地區競賽上獲得有償的演出機會, 優勝者可以贏得額外獎金;“非營利性機構獎”面向已經註冊的非營利性機構或慈善團體, 參賽者同樣通過演說向評委展示想法, 贏得獎金;最後, “社會回饋獎”更幾乎是上海創投圈裡聞所未聞的獎項, 文案中寫道, “無論你是個人或團體, 只要你在主動參與到社會回饋當中,

無論是參與社區服務、説明老人或用藝術創作裝點公共空間, 都可以選擇這個類別進行申請。 ”

中國賽區報名截止至 2018 年 3 月 13 日, 決賽將於 2018 年 4 月 12 日在上海西岸藝術中心舉行。 申請者通過點擊 報名網站即可申請。

這份賽事介紹實在讓人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除了“新興事業獎”聽起來有點像圈內人熟悉的東西外, “高空雜技藝術家”等名詞的出現簡直讓人滿臉問號。 讓創業者與搖滾男團出現在一個舞臺上, 也許真的是只有 WeWork 才能想出來的奇葩點子。

WeWork 大中華區總經理艾鐵成

WeWork 為什麼要搞這麼一場比賽?

雖然這是 WeWork 第一次將創造者大賽帶來中國, 但事實上在去年, 該賽事已經在華盛頓、紐約等城市舉辦了首次。 當時的規則設置還比較“正常”, 主要面向企業和非盈利機構, 根據參賽者的不同發展階段將獎項分為:The Incubate Award(早期孵化獎), The Launch Award(中期建設獎)和 The Scale Award(後期推進獎)。

2017 年可以算是 WeWork 的“中國元年”, 這家公司進入這片熱土時, 它的本地競爭者們已經等候多時。 而與它們相比, WeWork 最大的優勢也許在於它擁有天生的美國基因——社區精神。

“我們不是一個 Office,也不是什麼二房東,WeWork 對自己的定位是一個社區。”艾鐵成會在每一場採訪中強調這一點。在最近一次受訪時,他還提到了 WeWork 創始人 Adam Neumann 的創業故事。

“Adam 是在猶太人的社區裡長大的,一個社區裡有人扮演醫生,有人扮演教師,有人扮演管道工——社區所包含的元素一定是多樣的。”艾鐵成說,“不管是創業公司、大企業,還是高空雜技藝術家、社區義工,只要具有創新精神,就與 WeWork 的理念相合。”

這一次“花哨”的創造者大賽是一次勇敢的嘗試。艾鐵成透露說,每一個獎項的最終勝利者將會成為 WeWork 的會員,獲得免費使用 WeWork 辦公空間一整年的機會。當一支魔術師或歌手團隊能夠和一群整日敲鍵盤的程式師共用一張長沙發的時候,WeWork 的社區也許才會更像社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與許多打著幾百萬大獎的牌子,實則意在換取優秀公司股權的比賽不同,WeWork 舉辦的這一場比賽不會索要獲獎公司任何股份。“其實你看這四個獎項裡面,有三個都與股份置換沒關係了。”艾鐵成說,“我們不可能去要藝術家的股份,也不可能去要非盈利機構和社區義工的股份,‘新興事業獎’似乎有利可圖,但是我們也不會要求創業者拿股權來跟我們換獎金。”

“不過對創業公司我們會保留‘優先購股權’,”艾鐵成說,也就是說,如果將來有一天這家獲獎公司有融資需求了,需要提前告知 WeWork,“不過我們會不會投還要另說。”

WeWork 的多樣化之血

在被問及“WeWork 是否會篩選入駐企業”時,艾鐵成說,正相反,我們其實在努力適應不同企業的風格。

“比如我們前段時間收購了程式設計學校 Flatiron School,他們會在 WeWork 的社區內開設程式設計課程;我們的會員中有 Lululemon,他們每週會在雲南路店舉辦屋頂瑜伽的活動;另外我們還剛剛收購了幫助用戶創建線下聚會的社交平臺 Meetup,他們的活動主題包括包括健身、音樂、語言學習等等。”艾鐵成說,WeWork 線上上線下有各種各樣主題的社區活動,他相信不同種類的公司可以在社區內找到歸屬感。

WeWork 對多樣化的重視讓人不禁再一次感歎這家公司強烈的美國基因。

隨著 WeWork 社區內大企業的數量越來越多,有聲音開始猜測 WeWork 的業務是否在向大企業傾斜。去年 11 月初,動點科技曾在艾鐵成上任之初對他進行 專訪,艾鐵成謹慎地表示“我們的成分是 MIX(混合)的”,並強調無論屬於何種類型、規模如何、處於哪個發展階段的會員,都應該在 WeWork 得到成長機會。

在最近的這一次受訪中,艾鐵成保持了同樣的觀點,但在表述上卻更鮮活了一些。

“對於一個大企業來說,他們想知道怎麼讓自己跑得更快,讓每一個部門保持創新力,讓自己‘更像創業公司’。那麼還有什麼比直接挨著一家創業公司辦公能帶給你更強烈的感覺呢。”艾鐵成說,對於創業公司來說,他們也希望學習大企業更系統、更有規劃的辦公方式,挨著大企業也能帶給他們更強的上進動力。缺少了任何一方的 WeWork,都不能成為一個有活力的社區。

根據艾鐵成透露的資料,目前大企業會員占到了 WeWork 全部會員數量的 25%-30% 左右。

“很多人總擔心 WeWork 裡大企業太多會不會變味,大企業的人也不是怪物啊,他們的大多數員工也是千禧一代的年輕人,年輕人和年輕人之間總是相同性大過相異性。” 艾鐵成突然冒出了一句金句,“就像我們之前在迪士尼工作的時候總提到的一個詞,Magic,只有不同的個體聚集在一起,才能帶來 Magic。”

本文 WeWork 的魔幻城:讓高空雜技藝術家和程式師共用一張沙發來自動點科技.

“我們不是一個 Office,也不是什麼二房東,WeWork 對自己的定位是一個社區。”艾鐵成會在每一場採訪中強調這一點。在最近一次受訪時,他還提到了 WeWork 創始人 Adam Neumann 的創業故事。

“Adam 是在猶太人的社區裡長大的,一個社區裡有人扮演醫生,有人扮演教師,有人扮演管道工——社區所包含的元素一定是多樣的。”艾鐵成說,“不管是創業公司、大企業,還是高空雜技藝術家、社區義工,只要具有創新精神,就與 WeWork 的理念相合。”

這一次“花哨”的創造者大賽是一次勇敢的嘗試。艾鐵成透露說,每一個獎項的最終勝利者將會成為 WeWork 的會員,獲得免費使用 WeWork 辦公空間一整年的機會。當一支魔術師或歌手團隊能夠和一群整日敲鍵盤的程式師共用一張長沙發的時候,WeWork 的社區也許才會更像社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與許多打著幾百萬大獎的牌子,實則意在換取優秀公司股權的比賽不同,WeWork 舉辦的這一場比賽不會索要獲獎公司任何股份。“其實你看這四個獎項裡面,有三個都與股份置換沒關係了。”艾鐵成說,“我們不可能去要藝術家的股份,也不可能去要非盈利機構和社區義工的股份,‘新興事業獎’似乎有利可圖,但是我們也不會要求創業者拿股權來跟我們換獎金。”

“不過對創業公司我們會保留‘優先購股權’,”艾鐵成說,也就是說,如果將來有一天這家獲獎公司有融資需求了,需要提前告知 WeWork,“不過我們會不會投還要另說。”

WeWork 的多樣化之血

在被問及“WeWork 是否會篩選入駐企業”時,艾鐵成說,正相反,我們其實在努力適應不同企業的風格。

“比如我們前段時間收購了程式設計學校 Flatiron School,他們會在 WeWork 的社區內開設程式設計課程;我們的會員中有 Lululemon,他們每週會在雲南路店舉辦屋頂瑜伽的活動;另外我們還剛剛收購了幫助用戶創建線下聚會的社交平臺 Meetup,他們的活動主題包括包括健身、音樂、語言學習等等。”艾鐵成說,WeWork 線上上線下有各種各樣主題的社區活動,他相信不同種類的公司可以在社區內找到歸屬感。

WeWork 對多樣化的重視讓人不禁再一次感歎這家公司強烈的美國基因。

隨著 WeWork 社區內大企業的數量越來越多,有聲音開始猜測 WeWork 的業務是否在向大企業傾斜。去年 11 月初,動點科技曾在艾鐵成上任之初對他進行 專訪,艾鐵成謹慎地表示“我們的成分是 MIX(混合)的”,並強調無論屬於何種類型、規模如何、處於哪個發展階段的會員,都應該在 WeWork 得到成長機會。

在最近的這一次受訪中,艾鐵成保持了同樣的觀點,但在表述上卻更鮮活了一些。

“對於一個大企業來說,他們想知道怎麼讓自己跑得更快,讓每一個部門保持創新力,讓自己‘更像創業公司’。那麼還有什麼比直接挨著一家創業公司辦公能帶給你更強烈的感覺呢。”艾鐵成說,對於創業公司來說,他們也希望學習大企業更系統、更有規劃的辦公方式,挨著大企業也能帶給他們更強的上進動力。缺少了任何一方的 WeWork,都不能成為一個有活力的社區。

根據艾鐵成透露的資料,目前大企業會員占到了 WeWork 全部會員數量的 25%-30% 左右。

“很多人總擔心 WeWork 裡大企業太多會不會變味,大企業的人也不是怪物啊,他們的大多數員工也是千禧一代的年輕人,年輕人和年輕人之間總是相同性大過相異性。” 艾鐵成突然冒出了一句金句,“就像我們之前在迪士尼工作的時候總提到的一個詞,Magic,只有不同的個體聚集在一起,才能帶來 Magic。”

本文 WeWork 的魔幻城:讓高空雜技藝術家和程式師共用一張沙發來自動點科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