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傅盛最新演講:最可怕的不是把事情做差,而是越做越好後被淘汰

封圖設計 | 邱小軍 責編 | Even&文炳

第 1972 篇深度好文:6560 字 | 7 分鐘閱讀

全網首發·完整筆記·商業思維

本文新鮮度:★★★★★ 口感:冰糖雪梨

筆記君邀您,

先思考:

什麼原因促成獵豹走上國際化道路?

生物學思維的4個關鍵字是什麼?

中國當下最大的機會是什麼?

一、世界變化太快, 你不得不進化

大家早上好, 其實我是典型的工具+代碼+產品的創業者, 內容創業還是離我比較遠的, 不過有些東西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 我自己也有一個公眾號“傅盛”, 閱讀量也經常10W+。

今天不管是內容行業, 還是獵豹移動所處的行業也好, 行業的變化都太快了。 這幾年我們所經歷的變化, 會讓你過去積累的很多經驗瞬間過時, 甚至你所堅持的東西有可能會成為你下一步前進的阻礙和壁壘。

獵豹在全球有近6億的月度活躍用戶, 為什麼要跑到海外呢?其實獵豹移動的前身是金山毒霸。 在我準備創業時,

想往安全方向深耕, 雷軍就把金山毒霸交給了我。

金山毒霸當時有一定的收入, 看上去是一個很大的業務, 我管它叫恐龍。 但互聯網衝擊來臨時, 當年的收入就下降了50%。 因為大家都傾向於不為殺毒軟體付費了。

我當時接手的第一件事是要把付費穩住, 再做新業務。 我調集了100人反復的沖刷, 它還是非常穩定的下降。 於是, 我們做了一個果斷的決定——免費, 走網址導航模式。

我們做完了免費PC之後又不行了, 移動安全市場在3Q大戰之後, 被360教育了, 所有的手機廠商開始做安全、做管道。

在今天中國移動的App分發管道, 最大的市場是誰?前三名是OPPO、華為、小米, 前三名都是手機廠商, 他們把軟體公司要做的事情都做了。 我們在2012年發現這個苗頭的時候,

就決定開始進化。

那時我正好去美國, 我發現美國是個好市場, 他們的軟體不如中國。 於是我們開始走國際化的道路, 在全球做移動應用App。 我們2014年的時候登陸了紐交所, 收入每年100%增長。 2010年的時候我接手金山毒霸的時候大概跌到了1.2億, 2016年的時候我們做到了45億的收入。

這看起來一片高歌猛進, 但事實上我們又遇到了困境。 獵豹移動在過去一年中, 股價大起大落。 有一天晚上我們被做空, 股價跌到了8塊錢, 當時我情緒非常崩潰。 我管它叫艱辛而蛻變的2017。

上市以後好日子並沒有很快到來, 我們在2017年的時候遇到了非常多的挑戰, 這個挑戰比我創業的時候還要艱苦, 是來自心理上的。 雖然收入還在增長, 但時代發生了非常巨大的變化,

變化速度也非常快。

有一段時間我內心非常焦灼, 所以我不斷尋找答案, 到底是什麼導致了我們遇到了各種問題。 我正好上了混沌大學, 碰到了生物學思維模型, 我多少有點豁然開朗了。

生物學的思維模式就是講進化的, 也就是今天新榜的主題。 獵豹移動走到今天, 如果不用一些新的思維模式看待, 僅憑以前的創業方法論就不能理解以前很多事情的發生。

比如我們很努力了, 但還是遭遇了非常巨大的衝擊。 直到我學了生物學思維模型, 才真正有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有個哲學家也說過:如果讓我選個最偉大的思想家, 不是牛頓, 而是達爾文。

為什麼達爾文比牛頓在思想上更進一步呢?因為物理學再複雜的公式,

測算出的結果基本上是確認的。 比如我們知道測光速的理論, 就有可能算出光速。 生物學則需要經歷幾十億年的過程, 才能看到一個模糊的答案, 這個答案還未必是能100%保證對的。

有人說這不是基因造成的, 是上帝造成的, 你很難重新做一個完整的實驗複現它, 只能通過不斷的歸納和抽象才能完成對這件事情的構建。 而且, 生物學本身是對這個自然世界更真實的一種反應。

我覺得進化論比物理學更深刻地揭示了底層的規律, 而底層規律是放之四海而皆準。 在今天的世界, 有很多大公司都在運用生物學思維, 比如騰訊公司。 它們內部孵化出了微信、吃雞遊戲等產品。

騰訊事業部群之間的員工是互相簽保密協議的, 他們的事業部群,是和一個個小公司一樣的,在內部激烈競爭。正是因為這種競爭,使得騰訊在需要創新的領域,像春筍一樣往外冒。

因此,今天你會發現進化論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我剛從美國回來,我發現區塊鏈的很多思想跟生物學也相關。就像一個種子丟到大自然裡,你根本不用管它,它就會自己長出樹。這和以前我們想像的那種公司的成長體制,從上向下的設計完全不一樣。

我覺得進化本身是我們要思考的重要議題,因為世界變得太快了。一個人的成長路徑會不斷地被外界環境所影響。有一部片子叫《絕對好奇》的紀錄片,講述了人怎麼從單細胞物種進化成人。

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們祖先和恐龍的競爭,在恐龍強大的競爭壓力下,我們的祖先為了能夠和恐龍的競爭,完成了三個很重要的進化:

第一,變小;第二,大腦皮層不斷深化,變得行動迅速、感官靈敏。因為這樣才能比恐龍更快感知環境,避免被吃掉;第三,變成胎生動物。因為卵生的蛋都被恐龍吃光了。

因為這次競爭,導致我們這個物種走到另外一個分支,不以自己的奔跑速度來決定自己在自然界的生存,而是以對環境的感知和快速決策的能力生存下來。結果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走出了一條和其他生物完全不一樣的路線。

而恐龍什麼都沒做過,統治地球上億年,本來認為這樣的好日子會一直下去。結果一個小行星把地球撞了,它需要大量的食物,沒有食物就滅絕了。但是我們的祖先卻因為吃的東西很少,反而存活下來了。

二、生物學思維模型給我帶了的4個關鍵字

我後來把這個進化論總結了幾個關鍵字:混沌、理性、過程、反脆弱。

但這只是我在這個階段需要的幾個關鍵字,並不代表我已經洞察規律了,也不代表這幾個關鍵字就是我往前走的規律。

我希望這幾點能夠跟廣大的內容創業者一起共勉,在我們行進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關注內在,還要關注外在,不僅要強調自己的才華和努力,還要思考這個世界是怎麼變化的。

這個變化會帶來什麼,需我們自己理解,而不是隨波逐流、聽之任之,我們要想辦法應對,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第一個詞:混沌。

這是我過去一年中得到最重要的一個詞,就是外部的非連續性,使生命系統的複雜性讓精准預測不可能。2017年我還沒有這種看法,我一直的觀念是因為我們的資訊不夠,所以做不出精准的預測。但後來發現,其實不是這樣的。

大部分人是活在牛頓的世界觀裡,整個世界就像一個精益的鐘錶,只要把所有的資料登錄進去,就知道每天幾分幾秒它會報時,這就是牛頓的世界觀。但愛因斯坦和達爾文,他們都傾向於世界不可真實預知。你永遠不會知道外界發生一件事情的時候,什麼時候發生、怎麼發生。

比如獵豹遇到最大的問題在於,工具和安全作為一個獨立的品類,在移動互聯網這個時代已經慢慢地變得越來越窄了。整個外界環境發生了變化,這個變化是當初你無法預料的。我們在海外遇到的問題就是Google和Facebook發佈的政策,都在擠壓協力廠商應用廠商的空間。我們無法精准預測這種變化,只有堅信概率。

我剛創業時一直認為只要我想清楚,全力以赴就能贏,最後發現贏就是你的運氣好。

我們當時決定做海外工具時,Android在全球範圍內大爆發,獵豹當時非常幸運地趕上了歐美智慧手機普及的熱潮,所以我們在歐美有20%是我們的手機用戶,而今天歐美和中國一樣,智慧手機的紅利消失了。

你總會有一些外部環境是無法覺察的,或者不能精准預測的,怎麼辦?堅持方法論,堅持自己的一些基本處事原則。芒格和巴菲特之所以投資那麼成功無非就是兩條:

第一條,確定一些最基本的原則;第二條,依照這個原則不斷重複認真執行。你為了保證你成功,要想清楚自己的原則是不是真正有效率。

其實我們的困難更多來自於外部環境變化。Google和Facebook過去兩年發佈的各種政策,給獵豹移動帶來每天的收入大概少了60萬美金,我們通過各種辦法,包括做直播、做遊戲,把60萬美金的坑填上了,做到了整體業績的增長。

這個時代最可怕的事情是什麼?有的時候不是因為你把以前的東西做差了,而淘汰;而是你把以前的東西做得越來越好,卻被淘汰了。最典型的就是諾基亞和柯達。

因此,我認為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我們要積極收集外部的資訊,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我在很痛苦的情況下寫了認知三部曲——人的成長就是認知升級,文章10W+,傳得特別廣泛,為什麼會這樣?核心的原因就是外界環境變得太快了。現在有句話叫做幣圈一天,人間一年,人間一年就不知道互聯網多少年了。

第二個詞:理性。

當你創業遇到挫折的時候,很容易陷入情緒本身的自我控制中。我覺得創業者,要學會從情緒當中擺脫出來,學會理性地看待自己,即便有一天我們遇到了各種困難的時候。

如果你站在協力廠商視角看的時候,你會發現這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這和很多種群滅絕了一樣,沒有什麼悲傷可言。從大自然的角度上來說,很多物種都在滅絕,但是整個大自然依然勃勃生機。

你遇到的困難無非是創業的大自然當中一個很小的縮影,你認真地、理性地面對就行了。

對內也是這樣的,當環境發生了變化時,有團隊中很多人的認知跟不上,或者認知不統一時,怎麼辦?你可以用一些理性的方式改造內部的結構,而不是靠一個人本身的,比如他跟你時間很久,平衡等這些問題。

因此,我們在獵豹做了大量的新陳代謝、體內體外孵化、內部競爭的鼓勵。

你會發現整個世界在越來越理性迎接這一切,創業本身就是極其理性的過程。今天,各種代碼、資料已經開始取代情緒和情感的認知了,成為這個世界最重要的主體了。

只要能把理性做好,你就可以在內部大刀闊斧進行改革。改革本身最大的難點不是思路,最大的難點是情感和既得利益的打破。

第三個詞:過程。

《三體》裡有一句話:“死神是永恆的燈塔,只有死神永生”。這句話非常有震撼力。最近我們研究區塊鏈,我發現如果站在區塊鏈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都沒有公司了。比特幣有公司在運營嗎?一個人(中本聰)都沒有露過面寫了一封郵件,這麼龐大的產業就開始了,這在人類歷史上從來都沒有發生過。

當時我去美團見王興,他提到一個詞叫“上帝思維”。我從兩個維度理解它:

第一,當你看到很多東西不好的時候,你可以站在更高的地方改變它。

第二,存在和消亡並存。

其實這個世界不是那種特別波動的世界,但是如果你把時間維度拉長,你會發現波動性還是非常大的,互聯網的崛起就是巨大的波動。如果你把過去的20年變成幾天來看,這和一個行星撞地球沒什麼區別。

第四個詞:反脆弱。

每天只變化一點點,你不會有什麼感覺。這個時候,你需要找到一個叫“反脆弱”的能力,你要在世界的變化中還得到收益。

這種能力需要精心修煉,首先要擺脫對情緒的控制,也要結合我前面講的理性對待和追求過程。因為當一個事情變化時,首先給你帶來的是不適感,然後對你原來的方式產生巨大衝擊。

雖然我們在美股被別人做空,但它會對我們產生一種鞭策自己的力量。因為我們沒有做過任何的造假,公司內部流程也非常嚴謹,我們對自己還是有信心的。

這時候你放棄幻想以後,就會認真思考很多事物的本質。你會發現無非是在外界環境發生變化,你自己應對不足,外界就對你產生了一些偏負面的看法。這並沒有什麼,如果你能理性面對的話,把自己的業務做好,做好了自然就會起來。

因此,我們在過去一年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在新的業務上。如果你在一個外部環境發生巨大變化時守正,對自己可能就是一次浪費機會的成本。

做企業最難的地方在於,你要思考到底是聚焦還是找新機會?是堅守還是不斷開拓進取?當你在一個高歌猛進的行業裡,你每天都在刷新自己,都覺得自己很牛的時候,這種仗好打。但當這個行業突然發現一個拐點,你以前積累的所有習慣都受到了衝擊,這時候你遇到的這種仗就比較難打。

當環境發生了變化,如果你自己具備了這種反脆弱能力,你就能找到新的機會。比如我們當時就是被逼轉型,有一年我們工具在海外收入漲了800%,你只要放一個廣告位,一天就是幾十萬美金。結果後來Facebook發佈了一個政策,我們一天就少了20萬美金。

這時候我們就得思考,怎麼應對變化?我覺得在過去一年讓獵豹真正成長的是,我們從工具軟體公司開始變成AI公司了。也可以看到這一年多來,雖然我們在外界看來經歷了非常大的痛苦,但是事實上我們自己的技術能力,已經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了。

一個做應用App的公司,獵豹的AI能力在業界已經是名列前茅了。當然我們團隊更新以後,也給了年輕人更大的機會,大批年輕人也成長起來了。

三、順應變化、不斷進化,總結方法論

內容創業如何進化?我覺得內容行業的確不好做。我看著羅振宇從脫口秀演員,慢慢變成平臺的擁有者,也看到整個內容產業在面前呼嘯而過,這個行業變化更快。尤其是今天幾個大的巨頭,他們的每一個動作對整個行業的影響是巨大的。

我們在海外,大概在一年半前做了頭條模式的海外化。但是你會發現Facebook和Google在很早之前就做個性化的內容了,除此之外,美國所有的主流廠商都在做,這個行業的競爭極其激烈。你發現所有的東西最後就是如何結合,內容標題部資源的爭奪、平臺化的建設,今天大的平臺已經完成了,作為內容創業者來說無非是思考怎麼利用好這個平臺。

我們當時為了做直播,拜訪了所有我們看到的洛杉磯網紅公司,這些網紅公司也都遇到了很多困難。這時候跟平臺戰略結合,是最好的。你一定要學會觀察,大平臺就是上帝,你得觀察上帝準備怎麼幹,然後一起去做。

最後,順應變化,不斷進化,總結方法論。

四、當下中國最大的機會

我們從PC安全開始做起,是上個時代恐龍樣的生物,然後出海做了工具和遊戲,最後做了AI和機器人。因為我覺得當下中國最大的機會是:AI+軟體+硬體+服務=機器人。

很多人都會說你們為什麼來回折騰?獵豹到底是怎樣的公司?其實不是我想做新鮮的東西,我是被逼的。如果做一件事情就能夠成為百年企業,基業長青,我也願意每天打打高爾夫,喝喝咖啡,培養年輕人,這個公司就延續了,但這個時代不給我這個機會。

我自己做的機器人產業,機器人到了最後也有內容的成分在。我覺得在AI新浪潮下,所有的內容都會重構。不管機器人叫什麼,整個內容會被智慧化推給每個用戶。它可能不再是一篇文章,或者是一段文字,可能會變成一個人格化的輸出,也就是所謂的情感陪護。今天看到AI的技術不靠譜,但是知識傳達是可以的,內容傳達是可以的。

每個人可能都需要AI助理,所以內容的語音化、智慧化,都是巨大的機會,我們也有機會一起開創這樣的未來。

最後在這裡做一個預告,3月21日獵豹移動將在水立方召開一場AI大會,發佈我們一系列的智慧硬體和機器人產品,展現獵豹一年來進化的成果,盛邀大家參加,一起看看這個行業的改變。

謝謝!

他們的事業部群,是和一個個小公司一樣的,在內部激烈競爭。正是因為這種競爭,使得騰訊在需要創新的領域,像春筍一樣往外冒。

因此,今天你會發現進化論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我剛從美國回來,我發現區塊鏈的很多思想跟生物學也相關。就像一個種子丟到大自然裡,你根本不用管它,它就會自己長出樹。這和以前我們想像的那種公司的成長體制,從上向下的設計完全不一樣。

我覺得進化本身是我們要思考的重要議題,因為世界變得太快了。一個人的成長路徑會不斷地被外界環境所影響。有一部片子叫《絕對好奇》的紀錄片,講述了人怎麼從單細胞物種進化成人。

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們祖先和恐龍的競爭,在恐龍強大的競爭壓力下,我們的祖先為了能夠和恐龍的競爭,完成了三個很重要的進化:

第一,變小;第二,大腦皮層不斷深化,變得行動迅速、感官靈敏。因為這樣才能比恐龍更快感知環境,避免被吃掉;第三,變成胎生動物。因為卵生的蛋都被恐龍吃光了。

因為這次競爭,導致我們這個物種走到另外一個分支,不以自己的奔跑速度來決定自己在自然界的生存,而是以對環境的感知和快速決策的能力生存下來。結果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走出了一條和其他生物完全不一樣的路線。

而恐龍什麼都沒做過,統治地球上億年,本來認為這樣的好日子會一直下去。結果一個小行星把地球撞了,它需要大量的食物,沒有食物就滅絕了。但是我們的祖先卻因為吃的東西很少,反而存活下來了。

二、生物學思維模型給我帶了的4個關鍵字

我後來把這個進化論總結了幾個關鍵字:混沌、理性、過程、反脆弱。

但這只是我在這個階段需要的幾個關鍵字,並不代表我已經洞察規律了,也不代表這幾個關鍵字就是我往前走的規律。

我希望這幾點能夠跟廣大的內容創業者一起共勉,在我們行進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關注內在,還要關注外在,不僅要強調自己的才華和努力,還要思考這個世界是怎麼變化的。

這個變化會帶來什麼,需我們自己理解,而不是隨波逐流、聽之任之,我們要想辦法應對,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第一個詞:混沌。

這是我過去一年中得到最重要的一個詞,就是外部的非連續性,使生命系統的複雜性讓精准預測不可能。2017年我還沒有這種看法,我一直的觀念是因為我們的資訊不夠,所以做不出精准的預測。但後來發現,其實不是這樣的。

大部分人是活在牛頓的世界觀裡,整個世界就像一個精益的鐘錶,只要把所有的資料登錄進去,就知道每天幾分幾秒它會報時,這就是牛頓的世界觀。但愛因斯坦和達爾文,他們都傾向於世界不可真實預知。你永遠不會知道外界發生一件事情的時候,什麼時候發生、怎麼發生。

比如獵豹遇到最大的問題在於,工具和安全作為一個獨立的品類,在移動互聯網這個時代已經慢慢地變得越來越窄了。整個外界環境發生了變化,這個變化是當初你無法預料的。我們在海外遇到的問題就是Google和Facebook發佈的政策,都在擠壓協力廠商應用廠商的空間。我們無法精准預測這種變化,只有堅信概率。

我剛創業時一直認為只要我想清楚,全力以赴就能贏,最後發現贏就是你的運氣好。

我們當時決定做海外工具時,Android在全球範圍內大爆發,獵豹當時非常幸運地趕上了歐美智慧手機普及的熱潮,所以我們在歐美有20%是我們的手機用戶,而今天歐美和中國一樣,智慧手機的紅利消失了。

你總會有一些外部環境是無法覺察的,或者不能精准預測的,怎麼辦?堅持方法論,堅持自己的一些基本處事原則。芒格和巴菲特之所以投資那麼成功無非就是兩條:

第一條,確定一些最基本的原則;第二條,依照這個原則不斷重複認真執行。你為了保證你成功,要想清楚自己的原則是不是真正有效率。

其實我們的困難更多來自於外部環境變化。Google和Facebook過去兩年發佈的各種政策,給獵豹移動帶來每天的收入大概少了60萬美金,我們通過各種辦法,包括做直播、做遊戲,把60萬美金的坑填上了,做到了整體業績的增長。

這個時代最可怕的事情是什麼?有的時候不是因為你把以前的東西做差了,而淘汰;而是你把以前的東西做得越來越好,卻被淘汰了。最典型的就是諾基亞和柯達。

因此,我認為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我們要積極收集外部的資訊,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我在很痛苦的情況下寫了認知三部曲——人的成長就是認知升級,文章10W+,傳得特別廣泛,為什麼會這樣?核心的原因就是外界環境變得太快了。現在有句話叫做幣圈一天,人間一年,人間一年就不知道互聯網多少年了。

第二個詞:理性。

當你創業遇到挫折的時候,很容易陷入情緒本身的自我控制中。我覺得創業者,要學會從情緒當中擺脫出來,學會理性地看待自己,即便有一天我們遇到了各種困難的時候。

如果你站在協力廠商視角看的時候,你會發現這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這和很多種群滅絕了一樣,沒有什麼悲傷可言。從大自然的角度上來說,很多物種都在滅絕,但是整個大自然依然勃勃生機。

你遇到的困難無非是創業的大自然當中一個很小的縮影,你認真地、理性地面對就行了。

對內也是這樣的,當環境發生了變化時,有團隊中很多人的認知跟不上,或者認知不統一時,怎麼辦?你可以用一些理性的方式改造內部的結構,而不是靠一個人本身的,比如他跟你時間很久,平衡等這些問題。

因此,我們在獵豹做了大量的新陳代謝、體內體外孵化、內部競爭的鼓勵。

你會發現整個世界在越來越理性迎接這一切,創業本身就是極其理性的過程。今天,各種代碼、資料已經開始取代情緒和情感的認知了,成為這個世界最重要的主體了。

只要能把理性做好,你就可以在內部大刀闊斧進行改革。改革本身最大的難點不是思路,最大的難點是情感和既得利益的打破。

第三個詞:過程。

《三體》裡有一句話:“死神是永恆的燈塔,只有死神永生”。這句話非常有震撼力。最近我們研究區塊鏈,我發現如果站在區塊鏈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都沒有公司了。比特幣有公司在運營嗎?一個人(中本聰)都沒有露過面寫了一封郵件,這麼龐大的產業就開始了,這在人類歷史上從來都沒有發生過。

當時我去美團見王興,他提到一個詞叫“上帝思維”。我從兩個維度理解它:

第一,當你看到很多東西不好的時候,你可以站在更高的地方改變它。

第二,存在和消亡並存。

其實這個世界不是那種特別波動的世界,但是如果你把時間維度拉長,你會發現波動性還是非常大的,互聯網的崛起就是巨大的波動。如果你把過去的20年變成幾天來看,這和一個行星撞地球沒什麼區別。

第四個詞:反脆弱。

每天只變化一點點,你不會有什麼感覺。這個時候,你需要找到一個叫“反脆弱”的能力,你要在世界的變化中還得到收益。

這種能力需要精心修煉,首先要擺脫對情緒的控制,也要結合我前面講的理性對待和追求過程。因為當一個事情變化時,首先給你帶來的是不適感,然後對你原來的方式產生巨大衝擊。

雖然我們在美股被別人做空,但它會對我們產生一種鞭策自己的力量。因為我們沒有做過任何的造假,公司內部流程也非常嚴謹,我們對自己還是有信心的。

這時候你放棄幻想以後,就會認真思考很多事物的本質。你會發現無非是在外界環境發生變化,你自己應對不足,外界就對你產生了一些偏負面的看法。這並沒有什麼,如果你能理性面對的話,把自己的業務做好,做好了自然就會起來。

因此,我們在過去一年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在新的業務上。如果你在一個外部環境發生巨大變化時守正,對自己可能就是一次浪費機會的成本。

做企業最難的地方在於,你要思考到底是聚焦還是找新機會?是堅守還是不斷開拓進取?當你在一個高歌猛進的行業裡,你每天都在刷新自己,都覺得自己很牛的時候,這種仗好打。但當這個行業突然發現一個拐點,你以前積累的所有習慣都受到了衝擊,這時候你遇到的這種仗就比較難打。

當環境發生了變化,如果你自己具備了這種反脆弱能力,你就能找到新的機會。比如我們當時就是被逼轉型,有一年我們工具在海外收入漲了800%,你只要放一個廣告位,一天就是幾十萬美金。結果後來Facebook發佈了一個政策,我們一天就少了20萬美金。

這時候我們就得思考,怎麼應對變化?我覺得在過去一年讓獵豹真正成長的是,我們從工具軟體公司開始變成AI公司了。也可以看到這一年多來,雖然我們在外界看來經歷了非常大的痛苦,但是事實上我們自己的技術能力,已經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了。

一個做應用App的公司,獵豹的AI能力在業界已經是名列前茅了。當然我們團隊更新以後,也給了年輕人更大的機會,大批年輕人也成長起來了。

三、順應變化、不斷進化,總結方法論

內容創業如何進化?我覺得內容行業的確不好做。我看著羅振宇從脫口秀演員,慢慢變成平臺的擁有者,也看到整個內容產業在面前呼嘯而過,這個行業變化更快。尤其是今天幾個大的巨頭,他們的每一個動作對整個行業的影響是巨大的。

我們在海外,大概在一年半前做了頭條模式的海外化。但是你會發現Facebook和Google在很早之前就做個性化的內容了,除此之外,美國所有的主流廠商都在做,這個行業的競爭極其激烈。你發現所有的東西最後就是如何結合,內容標題部資源的爭奪、平臺化的建設,今天大的平臺已經完成了,作為內容創業者來說無非是思考怎麼利用好這個平臺。

我們當時為了做直播,拜訪了所有我們看到的洛杉磯網紅公司,這些網紅公司也都遇到了很多困難。這時候跟平臺戰略結合,是最好的。你一定要學會觀察,大平臺就是上帝,你得觀察上帝準備怎麼幹,然後一起去做。

最後,順應變化,不斷進化,總結方法論。

四、當下中國最大的機會

我們從PC安全開始做起,是上個時代恐龍樣的生物,然後出海做了工具和遊戲,最後做了AI和機器人。因為我覺得當下中國最大的機會是:AI+軟體+硬體+服務=機器人。

很多人都會說你們為什麼來回折騰?獵豹到底是怎樣的公司?其實不是我想做新鮮的東西,我是被逼的。如果做一件事情就能夠成為百年企業,基業長青,我也願意每天打打高爾夫,喝喝咖啡,培養年輕人,這個公司就延續了,但這個時代不給我這個機會。

我自己做的機器人產業,機器人到了最後也有內容的成分在。我覺得在AI新浪潮下,所有的內容都會重構。不管機器人叫什麼,整個內容會被智慧化推給每個用戶。它可能不再是一篇文章,或者是一段文字,可能會變成一個人格化的輸出,也就是所謂的情感陪護。今天看到AI的技術不靠譜,但是知識傳達是可以的,內容傳達是可以的。

每個人可能都需要AI助理,所以內容的語音化、智慧化,都是巨大的機會,我們也有機會一起開創這樣的未來。

最後在這裡做一個預告,3月21日獵豹移動將在水立方召開一場AI大會,發佈我們一系列的智慧硬體和機器人產品,展現獵豹一年來進化的成果,盛邀大家參加,一起看看這個行業的改變。

謝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