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分數和手機,是壓垮學生的最後稻草!

每到開學和放假, 打開網頁就會頻繁看到學生跳樓的新聞, 觸目驚心的圖片, 嚎啕大哭的家長, 一臉惋惜的旁人......

開學, 尤其是暑假開學,

大部分孩子都會被“開學恐懼症”襲擊, 各科老師收起作業來像黃世仁逼債, 並且為了收心, 很多學校還會放大招——期初考試, 讓悠閒了一個暑假的孩子們突然間繃緊了弦, 心驚膽戰地等著考試分數出來, 得知分數的父母雪上加霜的一頓責駡, 加劇了這根弦的斷裂, 心理脆弱又或自尊心強的的孩子感到沒有了活路, 縱身一躍尋得解脫。

僅看2017年暑假開學的跳樓新聞:

9月7日, 南京珠江路某社區一初三學生跳樓;

9月14日, 漢中一高一男生墜樓;

9月14日淩晨2時許, 城固一中一學生從學生公寓樓五樓墜亡;

9月16日, 合肥十歲男生, 留下書包和遺書, 從34樓墜樓;

9月17日, 杭州一初三女生墜樓, 因為使用手機發生爭執而跳樓;

9月17日, 杭州一名四年級小學生,

突然從學校教學樓的四樓跳下, 所幸雙腳骨折, 沒有生命危險。

9月18日清晨6點40分左右, 無錫一初三女生墜樓, 從6樓墜樓;

9月18日湛江一名高中生跳樓;

9月20, 南京某學校一初中學生跳樓;

……

看得我心肝疼, 這群傻孩子怎麼能這麼輕易放棄如花般的生命?

放假前的期末考試更是讓孩子、家長如臨大敵, “不做作業, 母慈子孝, 一做作業, 雞飛狗跳”是考前複習期間每個家庭的真實寫照。

分數一出, 考得好的揚眉吐氣, 考得不好的垂頭喪氣。

那些已經努力了的孩子因為低於期望的分數倍感壓抑, 他們暗暗下決心想用下一次來證明自己,

未想這口氣還沒喘過來, 一回家父母就陰著臉猛給他再灌一肚子氣, 孩子忍不住掉個眼淚讓情緒得以發洩吧, 父母還強行命令他不許哭, 明朝暗諷他沒出息......更有甚至, 直接丟出封殺令:假期哪都不用去了!電視手機也不要看了!家務全包!

孩子多麼想你看得到他已經拼盡了力氣, 看得到他心裡的委屈, 給他一個擁抱和鼓勵, 說一句, 不打緊, 考得不好咱從頭再來!

得不到發洩, 孩子很可能就會逆反, 進而產生厭世情緒。

臨近寒假, 網路再一次被跳樓新聞刷屏——

12 月 8 日清晨 5 點, 南京江寧發生一起悲劇,16歲男孩因為玩手機與母親發生爭執,小孩從16樓跳樓,其母隨後跳樓;

1月7日晚6:30左右,南昌市新區鳳凰城,年僅15歲的師大附中高一學生付某,從頂樓24層樓墜亡;

1月19號,南通一高三學生,因為手機與父母產生爭執,跳樓;

跳樓身亡後,師大附中付某的一條疑似遺書的定時說說顯示:“當你看到這條說說的時候,大概再也見不到我了,這是我為數不多不帶滑稽的說說,我給這個世界帶來了不少歡笑,但無法給自己帶來歡樂,我想離開這個世界,在我逝去之後,不要有人為我哭泣,希望你們能繼續歡樂的走下去,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

但孩子,一個活生生的人走了,父母和朋友怎麼能像沒發生過一樣?

孩子與其父親感情很好。兒子發生意外後,父親悲痛欲絕。在處理好所有的事情後,1月14日晚8時左右,孩子父親,選擇在孩子的頭七祭日跳樓身亡……

我不知道,這世上還有多少跳樓後痛苦活著的倖存者和已經失去親人的悲痛者?其實,網路上被爆出生活中被傳播開的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孩子悄無聲息地死去,甚至部分消息被有意無意的遮掩掉了。

如果每年把墜樓身亡的孩子,都統計起來,一定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帶著淚與血,讓我們不忍直視。

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大家都認為那只是故事,是別人家的孩子。一旦發生在自己身上,那就是災難。我理解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絕望。因為一切再也不能挽回了,中年喪子,是人生最大的慘痛。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些悲劇?這些悲劇留給我們哪些思考?

叛逆性格

每個人都有叛逆期,叛逆期在14歲左右達到高峰,往前一兩年,往後一兩年。

處於叛逆期的青少年,處於向成人的心理過渡期,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這一時期的孩子,常常以成人自居,迫切希望擺脫父母的束縛,進而對父母的任何意見都持反對和批判態度。

老師和家長一定要認識到孩子的叛逆,是人的心理發展常態。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影響,比任何人想像中都要來得大。如果孩子心智不健全,就很難靠自己的力量從陰影中逃出來。

叛逆期相當於孩子是一個病人,需要我們體貼和呵護,最需要的是尊重和平等。如果這時候溝通出現問題,那麼問題一定在成人。

因為我們經歷過叛逆,但孩子沒有經歷過成年。所以我們要以過來人的身份,設身處地理解孩子,為孩子的行動尋找根據,然後説明他們找到解決辦法。

人生無望

千萬不要認為成績好就沒有問題。很多跳樓的都是優秀學生。

一個成績很爛的學生,已經經歷過無數次的挫折和摧殘,他早就無所謂了,他練過來了,皮糙肉厚,抗壓性強。

一個優秀的學生,自我要求過高,自我評價過高,往往不允許自己有一絲一毫的閃失。一旦考砸了,問題會更大。

還有就是,優秀學生一門心思學習,往往會感受到人生無趣,刻板枯燥。

家人和老師如果僅僅關注其成績,他們就有一種不被理解、不被關心、不被愛的錯覺。如果失去了這些精神的支撐,一個人的存在價值究竟是什麼呢?

很多優秀的孩子,之所以決絕地告別人生,就因為那些人生只是我們大人選擇的人生,不是他想要的人生。

壓力山大

我們還發現,這些孩子一般發生問題,除了在青春期之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在初三和高三,或者是起始年級。

之所以如此,就是畢業季和起始年級,考試壓力最大。

成人往往會以為,這個世界上哪還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事?如果連死都不怕,難道還會怕困難和學習?

其實,這個觀點很有問題。因為學習持續時間太長了,太苦了,壓力太大了。

如果作業太多,智力跟不上,用了吃奶的力氣,但還是老師批評,家長嘲諷,同學冷淡……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好多年,日復一日,你說可怕不可怕?但只有慢慢熬下去,更何況還有一個高考這個終極大限在等待。

孩子跳樓了,我們會說孩子脆弱。但孩子真的脆弱嗎?一個能夠從幾十層高樓上往下跳的人怎麼會是脆弱的人?

其根本原因還是孩子壓力太大,感覺活得太沉重了,生命沒有意義。

所以作為老師,我非常在乎學生的愛好,給學生尋找生命的意義感。一個孩子只要還有自己強烈的愛好,那孩子就是安全的。

我告訴孩子,如果他們考得好,我很高興,我也允許他們下一次考得不好,因為這世界上根本沒有常勝將軍。

考得不好,只要他們找到錯誤原因,我一樣非常開心,我還能帶著他們從頭再來。我堅信自己能夠讓他們更好。

我更是多次跟孩子們強調,考試不是最重要的,人生不是一場考試,生命的價值也不是考試決定的。

我囑咐孩子們不要晚睡,每晚到了11點半,就一定要睡覺,為了第二天的精神狀態更好。到了這個時間點,如果作業做不完,就不用做我佈置的作業,我不在乎。我會帶著他們,在課堂上細細地做。一個長期睡眠不足的人,身體垮了,生命氣象就會削弱。孟子曾說過,吾善養吾浩然之氣。

但光靠我一個人肯定不夠,我希望整個社會不要給老師太多壓力,也不要給家長太多壓力,因為這些壓力最終都會轉移到孩子身上去。一旦壓力帶來的痛苦,超過了對死亡的恐懼,那問題就大了。

在假期與孩子的相處中,有三個最容易引爆的問題,希望家長們注意。

考試成績

部分學校已經考完開始放假了,成績也快出來了,接下來家長們也會互相交流孩子的成績。考得好的一笑了之,考得不好也沒關係,天塌不下來。

千萬不要不放過孩子的成績,我發誓,沒有一個孩子不在乎自己的成績,但有時候真的就是不靈。

比如我高中時的英語。我把整整幾本書都背下來了,但就是不靈,實在沒辦法。我最後考取的是專科學校。而且英語一輩子短腿,連人家免試讓我讀博,也不敢接受,害怕將來還要要求我英語考過關。但現在我不也是活得自在逍遙。

家長也不妨想一想,我們做孩子時也走過麥城。人都有起起伏伏,只要孩子付出了努力,就值得肯定。

永遠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只要孩子活得健健康康,有手有腳,將來孩子就會有飯吃。我一個朋友說得真好,有腿還怕沒有褲子穿?

手機問題

在很多個跳樓的孩子中,或多或少都有手機的影子。北京的那個孩子,因為一次考試不佳,被家長剝奪了使用手機的權利,孩子跳樓,母親跳樓。

剛才上面說了很多案例,也都與手機有關。所以我懇求家長,千萬不要收繳孩子的手機。

在這樣的壓力之下,手機成了孩子放鬆的唯一管道和方式,如果被堵塞,很可能會激化矛盾。

有家長認為孩子用手機玩遊戲,一旦是玩遊戲上癮,家長收繳手機,那激化矛盾的可能性會更大,家長們一定要三思而行。

我曾經輔導過一個考清華女生的作文,她也特別喜歡遊戲。她爸爸就限定了手機遊戲,並且在電腦上設置了開機密碼。小姑娘說,爸爸,無論你設置任何密碼,我在幾秒鐘之內就會破譯,這根本沒有意義。

後來雙方商定,每週只玩兩次,每次一小時,到時候自動關機。小姑娘的自製力極為強大,果然言出必行,玩一會調節一下就關機。

高考中,她以蘇州文科第三名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並且獲得李政道獎學金。

手機+成績

很多家長把手機和成績關聯起來,考得好就給用手機,考得不好就禁止手機,這讓孩子極為憤怒。

如果考得好,孩子本身獲得了巨大快樂,手機的吸引力反而降低了。正是因為考得不好,心情難受,孩子才更需要手機隨便看看聊聊。你把孩子最後的依靠剝奪了,讓孩子怎麼不難受。

當年女排主教練袁偉民說:“打得好,要低著頭走路;打得不好,一定要抬著頭走路。”

為什麼?因為考得不好,更需要昂著頭,充滿信念。如果自己都低著頭,夾著尾巴了,那也就更沒有希望了。

在我看來,父母的溫暖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假期一定要創造機會,一家人在一起活動,出遊、看電影、品美食等等。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和諧,人生的美好。

孩子從小到大,我們一家經常看電影,互相聊電影。最後,我還寫成了一本書《中學語文電影課》,算是給學生和孩子的意外獎賞。

最重要的是,家長要給孩子希望,讓孩子知道,無論如何,你們會給他們托底。

讓孩子知道,這世上沒有真正的絕境,珍惜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努力地活著,活出自己本來的樣子,就能感受生活的美好。

面對那麼多孩子的鮮血,任何人都不能無動於衷,我們家長、學生、老師和學校都要有立場。

家長的立場是寬容、信任、看長遠,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學生也要有立場,那就是節制、理解、有方向,要為自己的夢想奔跑;

老師的立場則是尊重、平等、有規劃,不跪著教書,但跪著考試,同時要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生命教育和人格教育;

學校的立場是立人教育,而不是分數教育,要把人的教育與發展寫在高高的旗幟之上。

建議取消開學期初考,最好組織一次大活動,把開學變成孩子們的嘉年華,讓孩子們夢想著,期待著開學,高高興興地進入新學期……孩子只有對學校沒有恐懼感,愛學校,才能在學校裡,更好地學習和成長。

南京江寧發生一起悲劇,16歲男孩因為玩手機與母親發生爭執,小孩從16樓跳樓,其母隨後跳樓;

1月7日晚6:30左右,南昌市新區鳳凰城,年僅15歲的師大附中高一學生付某,從頂樓24層樓墜亡;

1月19號,南通一高三學生,因為手機與父母產生爭執,跳樓;

跳樓身亡後,師大附中付某的一條疑似遺書的定時說說顯示:“當你看到這條說說的時候,大概再也見不到我了,這是我為數不多不帶滑稽的說說,我給這個世界帶來了不少歡笑,但無法給自己帶來歡樂,我想離開這個世界,在我逝去之後,不要有人為我哭泣,希望你們能繼續歡樂的走下去,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

但孩子,一個活生生的人走了,父母和朋友怎麼能像沒發生過一樣?

孩子與其父親感情很好。兒子發生意外後,父親悲痛欲絕。在處理好所有的事情後,1月14日晚8時左右,孩子父親,選擇在孩子的頭七祭日跳樓身亡……

我不知道,這世上還有多少跳樓後痛苦活著的倖存者和已經失去親人的悲痛者?其實,網路上被爆出生活中被傳播開的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孩子悄無聲息地死去,甚至部分消息被有意無意的遮掩掉了。

如果每年把墜樓身亡的孩子,都統計起來,一定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帶著淚與血,讓我們不忍直視。

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大家都認為那只是故事,是別人家的孩子。一旦發生在自己身上,那就是災難。我理解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絕望。因為一切再也不能挽回了,中年喪子,是人生最大的慘痛。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些悲劇?這些悲劇留給我們哪些思考?

叛逆性格

每個人都有叛逆期,叛逆期在14歲左右達到高峰,往前一兩年,往後一兩年。

處於叛逆期的青少年,處於向成人的心理過渡期,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這一時期的孩子,常常以成人自居,迫切希望擺脫父母的束縛,進而對父母的任何意見都持反對和批判態度。

老師和家長一定要認識到孩子的叛逆,是人的心理發展常態。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影響,比任何人想像中都要來得大。如果孩子心智不健全,就很難靠自己的力量從陰影中逃出來。

叛逆期相當於孩子是一個病人,需要我們體貼和呵護,最需要的是尊重和平等。如果這時候溝通出現問題,那麼問題一定在成人。

因為我們經歷過叛逆,但孩子沒有經歷過成年。所以我們要以過來人的身份,設身處地理解孩子,為孩子的行動尋找根據,然後説明他們找到解決辦法。

人生無望

千萬不要認為成績好就沒有問題。很多跳樓的都是優秀學生。

一個成績很爛的學生,已經經歷過無數次的挫折和摧殘,他早就無所謂了,他練過來了,皮糙肉厚,抗壓性強。

一個優秀的學生,自我要求過高,自我評價過高,往往不允許自己有一絲一毫的閃失。一旦考砸了,問題會更大。

還有就是,優秀學生一門心思學習,往往會感受到人生無趣,刻板枯燥。

家人和老師如果僅僅關注其成績,他們就有一種不被理解、不被關心、不被愛的錯覺。如果失去了這些精神的支撐,一個人的存在價值究竟是什麼呢?

很多優秀的孩子,之所以決絕地告別人生,就因為那些人生只是我們大人選擇的人生,不是他想要的人生。

壓力山大

我們還發現,這些孩子一般發生問題,除了在青春期之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在初三和高三,或者是起始年級。

之所以如此,就是畢業季和起始年級,考試壓力最大。

成人往往會以為,這個世界上哪還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事?如果連死都不怕,難道還會怕困難和學習?

其實,這個觀點很有問題。因為學習持續時間太長了,太苦了,壓力太大了。

如果作業太多,智力跟不上,用了吃奶的力氣,但還是老師批評,家長嘲諷,同學冷淡……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好多年,日復一日,你說可怕不可怕?但只有慢慢熬下去,更何況還有一個高考這個終極大限在等待。

孩子跳樓了,我們會說孩子脆弱。但孩子真的脆弱嗎?一個能夠從幾十層高樓上往下跳的人怎麼會是脆弱的人?

其根本原因還是孩子壓力太大,感覺活得太沉重了,生命沒有意義。

所以作為老師,我非常在乎學生的愛好,給學生尋找生命的意義感。一個孩子只要還有自己強烈的愛好,那孩子就是安全的。

我告訴孩子,如果他們考得好,我很高興,我也允許他們下一次考得不好,因為這世界上根本沒有常勝將軍。

考得不好,只要他們找到錯誤原因,我一樣非常開心,我還能帶著他們從頭再來。我堅信自己能夠讓他們更好。

我更是多次跟孩子們強調,考試不是最重要的,人生不是一場考試,生命的價值也不是考試決定的。

我囑咐孩子們不要晚睡,每晚到了11點半,就一定要睡覺,為了第二天的精神狀態更好。到了這個時間點,如果作業做不完,就不用做我佈置的作業,我不在乎。我會帶著他們,在課堂上細細地做。一個長期睡眠不足的人,身體垮了,生命氣象就會削弱。孟子曾說過,吾善養吾浩然之氣。

但光靠我一個人肯定不夠,我希望整個社會不要給老師太多壓力,也不要給家長太多壓力,因為這些壓力最終都會轉移到孩子身上去。一旦壓力帶來的痛苦,超過了對死亡的恐懼,那問題就大了。

在假期與孩子的相處中,有三個最容易引爆的問題,希望家長們注意。

考試成績

部分學校已經考完開始放假了,成績也快出來了,接下來家長們也會互相交流孩子的成績。考得好的一笑了之,考得不好也沒關係,天塌不下來。

千萬不要不放過孩子的成績,我發誓,沒有一個孩子不在乎自己的成績,但有時候真的就是不靈。

比如我高中時的英語。我把整整幾本書都背下來了,但就是不靈,實在沒辦法。我最後考取的是專科學校。而且英語一輩子短腿,連人家免試讓我讀博,也不敢接受,害怕將來還要要求我英語考過關。但現在我不也是活得自在逍遙。

家長也不妨想一想,我們做孩子時也走過麥城。人都有起起伏伏,只要孩子付出了努力,就值得肯定。

永遠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只要孩子活得健健康康,有手有腳,將來孩子就會有飯吃。我一個朋友說得真好,有腿還怕沒有褲子穿?

手機問題

在很多個跳樓的孩子中,或多或少都有手機的影子。北京的那個孩子,因為一次考試不佳,被家長剝奪了使用手機的權利,孩子跳樓,母親跳樓。

剛才上面說了很多案例,也都與手機有關。所以我懇求家長,千萬不要收繳孩子的手機。

在這樣的壓力之下,手機成了孩子放鬆的唯一管道和方式,如果被堵塞,很可能會激化矛盾。

有家長認為孩子用手機玩遊戲,一旦是玩遊戲上癮,家長收繳手機,那激化矛盾的可能性會更大,家長們一定要三思而行。

我曾經輔導過一個考清華女生的作文,她也特別喜歡遊戲。她爸爸就限定了手機遊戲,並且在電腦上設置了開機密碼。小姑娘說,爸爸,無論你設置任何密碼,我在幾秒鐘之內就會破譯,這根本沒有意義。

後來雙方商定,每週只玩兩次,每次一小時,到時候自動關機。小姑娘的自製力極為強大,果然言出必行,玩一會調節一下就關機。

高考中,她以蘇州文科第三名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並且獲得李政道獎學金。

手機+成績

很多家長把手機和成績關聯起來,考得好就給用手機,考得不好就禁止手機,這讓孩子極為憤怒。

如果考得好,孩子本身獲得了巨大快樂,手機的吸引力反而降低了。正是因為考得不好,心情難受,孩子才更需要手機隨便看看聊聊。你把孩子最後的依靠剝奪了,讓孩子怎麼不難受。

當年女排主教練袁偉民說:“打得好,要低著頭走路;打得不好,一定要抬著頭走路。”

為什麼?因為考得不好,更需要昂著頭,充滿信念。如果自己都低著頭,夾著尾巴了,那也就更沒有希望了。

在我看來,父母的溫暖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假期一定要創造機會,一家人在一起活動,出遊、看電影、品美食等等。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和諧,人生的美好。

孩子從小到大,我們一家經常看電影,互相聊電影。最後,我還寫成了一本書《中學語文電影課》,算是給學生和孩子的意外獎賞。

最重要的是,家長要給孩子希望,讓孩子知道,無論如何,你們會給他們托底。

讓孩子知道,這世上沒有真正的絕境,珍惜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努力地活著,活出自己本來的樣子,就能感受生活的美好。

面對那麼多孩子的鮮血,任何人都不能無動於衷,我們家長、學生、老師和學校都要有立場。

家長的立場是寬容、信任、看長遠,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學生也要有立場,那就是節制、理解、有方向,要為自己的夢想奔跑;

老師的立場則是尊重、平等、有規劃,不跪著教書,但跪著考試,同時要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生命教育和人格教育;

學校的立場是立人教育,而不是分數教育,要把人的教育與發展寫在高高的旗幟之上。

建議取消開學期初考,最好組織一次大活動,把開學變成孩子們的嘉年華,讓孩子們夢想著,期待著開學,高高興興地進入新學期……孩子只有對學校沒有恐懼感,愛學校,才能在學校裡,更好地學習和成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