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心中有信念 工作有韌勁

我在基層做信訪--記海陵區信訪局督查督辦科科長韓海波end-->發佈日期:2018-01-23資訊來源:begin-->海陵區信訪局end-->流覽次數:1字型大小:[ 大 中 小 ]begin-->心中有信念 工作有韌勁從部隊轉業至信訪工作崗位已有八個年頭。 八年來, 我始終堅定“為黨分憂、為民解難”的宗旨信念, 始終保持“革命戰士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的行動自覺, 先後在接訪、辦信、督查等崗位上踐行踐諾, 工作“零”差錯, 群眾“零”投訴。 讓“冤家”變成“娘家”第一個工作崗位是接訪科。 上崗第一天走“麥城”的情形仍記憶猶新, 那天恰逢“書記接訪日”, 候訪大廳裡面人頭攢動,
人聲鼎沸, 好比喧鬧的集市, 幾個視窗都擠滿了來訪群眾, 有的嬉笑怒駡, 有的哭天喊地。 老科長讓我“鍛煉”一下, 我“試探”著給一位農民工發放登記表, 他操著一口濃烈的四川方言跟我嚷嚷:“我們不要表, 要自己的血汗錢……”其他的工友也擠在視窗你搶一言、我爭一句, 弄得我手足無措, 大冷的天頭頂上卻熱氣騰騰, 好在老科長“三言兩語”幫我解了圍。 如何讓群眾眼中撒氣的“怨家”成為他們信任的“娘家”, 是我在新崗位需要攻克的第一個堡壘, 接下來幾年的崗位實踐中, 我始終秉持換位思考和平等溝通的接處理念, 始終把群眾當考官, 把他們的訴求做考題, 釋群眾所惑, 幫群眾所困, 解群眾所難, 參與化解了當時比較棘手的如拆遷徵收、土地徵用、民工討薪等許多涉眾型信訪問題和眾多疑難個案。
現在, 仍有息訪幾年的群眾還經常回“娘家”, 找我聊個天、吐個槽。 以“倦容”贏得“笑容”第二個工作崗位是辦信科。 記得前年外地的一個戰友順路來看我, 非常詫異我的變化, 說我苗條了許多但也憔悴了不少, 還說我由過去沉默寡言的“悶葫蘆”, 變成了能言善辯的“金話筒”。 家屬有時也玩笑地說, 信訪局幾個崗位原想有一倆個“米團”, 哪知都是些“糠團”, 原指望組織上關心調整個新崗位, 調節一下心情, 關心一下孩子學習, 沒成想仍三句話不離本行。 “群眾來信無小事, 一枝一葉總關情”, 我始終堅持事事有回應、件件有結果, 既注重辦理過程, 更注重辦理結果, 主動找群眾評價,
從群眾“評語”中對標找差。 記得前年6月辦理了一封群眾來信, 潘姓居民寫信要求幫助解決其孫女轉學問題, 按正常程式, 教育部門回復沒有任何瑕疵, 但考慮到當事人年齡偏大、兒子癱瘓在床、現居住地離學校較遠等實際困難, 主動向領導彙報, 反復與教育部門、學校溝通協調, 特事特辦, 終於在臨近開學前辦理好小孩子就近入學的手續, 老潘帶著孫女來感謝我, 看到小女孩天真浪漫的笑容, 感到再煩再累也值得了。 用“腳板”丈量“短板”現在的工作崗位是督查督辦科。 工作中, 我始終堅持群眾有理、主體有過、問題有解“三有”推定, 對責任單位答覆意見從嚴把關, 從細枝末葉中找“茬”, 下邊的同志們都說我頂真較真、不近人情,
讓他們面子上過不去, 我卻理直氣壯:“我不找你們的‘茬’, 群眾就會找黨委政府的‘茬’。 ”有時為了弄清一個案件的某個癥結, 磨破了嘴皮, 跑漏了鞋底, 仍樂此不疲, 同事們編了個順口溜, 說是“每天兩萬五、海波真辛苦。 ”上級督辦的魏姓女同志要求落實隨軍家屬編制待遇問題, 通過多次約談當事人, 反復查閱案件材料, 發現相關部門在問題的處理上不夠嚴謹, 經過多次“交涉”、派員“外調”, 最終摸清了問題的真實情況, 通過區領導接處會商, 妥善解決了當事人退休後生活待遇問題。 在基層做信訪, 我無怨無悔;在基層做信訪, 我將繼續砥礪前行。 end-->【列印本頁】 【關閉視窗】 收藏本站 | 版權聲明 | 關於我們 | 聯繫我們Copyright ? 2011 Tzw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泰州市信訪局 版權所有地址:泰州市海陵南路313號 郵編:225300 電話(傳真):0523-86884818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