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修的是格調 泡的是文化

華師圖書館知識共用空間裡的個性化座位。

文化沙龍空間裡的聽雨軒。

文化沙龍空間裡的樹。

讀者在知識共用空間裡閱讀。  南都記者 譚慶駒 攝

南都訊 最近, 華南師範大學圖書館終於享受了一把“別人家的圖書館”美譽。 該校石牌校區圖書館知識共用空間和文化沙龍空間終於完工,

並於3月8日正式開放, 其極具個性化, 又不失時尚感、人文感的設計立刻刷爆各大高校的“朋友圈”。 圖書館館長高波透露:今年4- 9月, 將完成文化環境改造二期工程, 屆時會將圖書館一樓所有空間改造完畢。

眾裡尋樹千百度

華師圖書館為什麼要改?

“華師圖書館是1998年建成投入使用的, 已經使用一定年限了。 ”高波介紹, 互聯網時代, 大學圖書館的資訊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 比如說, 學生們的移動閱讀大行其道, 圖書館的紙本閱讀率卻不斷下降。 華師圖書館通過大資料分析意外發現, 雖然學生們對紙質書的閱讀少了, 可到圖書館來的人數卻多了。 “這說明讀者的需求在變。 他們來讀書館幹嗎?他們需要的是研討空間、個性化的閱讀空間。

在每一所高校, 圖書館都是它的精神殿堂。 華師決定為這座殿堂來次華麗轉身。

一期工程, 是將一樓西北角原採編部改造成知識共用空間, 六樓南邊原書庫房改造成文化沙龍空間。 一樓的知識共用空間以分享、當代、人本為理念, 設計了不同規格的封閉研修室和開放分享區, 期望給老師同學們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進行獨立思考、小組探討、知識交流和經驗分享。

六樓的文化沙龍空間, 則側重於打造身臨其境的中國古典文化氛圍。 記者現場看到, 六樓取名至善堂, 面積在270平米左右, 被巧妙隔為博雅齋、聽雨軒、尚書坊三個空間。 琴、棋、書、畫、茶、香、詩、花等意象彙聚在了小小的空間裡,

有著一步一景, 開門見山的巧妙。

“裡面一些小細節我們都很花心思。 比如蘭花, 放在什麼位置;比如中庭, 我們就放了一棵樹。 ”高波透露, 尚書坊的一棵石榴樹“淘”來得格外不容易。 “我們挑樹不挑名貴品種, 只看樹形, 這棵樹我們找了幾個月, 幾乎要放棄了, 結果在學校的林圃裡發現了它, 真正是應了那句‘ 眾裡尋他千百度’。 ”

封閉研修室爆滿

南都記者瞭解到, 華師圖書館此次升級改造費用全部來源於學校的高水準大學建設經費, 共300萬元人民幣。 一期開放後, 就給學校師生帶來極大的驚喜。 不過, 也有同學開始擔心空間利用的問題。 “平時自習位置都不夠坐了, 現在擺上沙發這些, 會不會更緊張?”

“空間和個性化確實是一對矛盾。 ”高波以改造後的一樓知識共用空間舉例,現在設置了106個座位,實際上可以增加更多的椅子、沙發,擴充到150個座位,這樣和以前的自習室是一樣的容納量了。“可如果那樣幹,舒適度和個性化的程度都會下降。而且,我們最主要的是給師生們提供交流討論的公共空間,這個是傳統圖書館所不能提供的。”

“目前研修室預約是一次最多使用14個小時,但有些人希望能集中預約半個月來搞研究,就會覺得每一次都要預約很麻煩。但如果延長使用時間,又容易造成資源利用公平的問題。”高波表示,針對這些使用中暴露出來的新問題,圖書館也在積極研究調整中,爭取滿足多數人的需求。

接下來,二期改造工程即將開始。屆時,一樓圖書館大廳還將設置總服務台、自助借還設備、數位資源利用設備、綜合資訊發佈平臺和休閒區等,並在一樓設立新書空間、數位資源利用空間、文化展覽與交流空間。“我們還會搞很多人文活動,我們希望人才培養、文化傳承、科學研究在這個空間裡都能實現。”

采寫:南都記者 尹來 實習生

尉偉娜 通訊員 李宇紅 楊柳青

”高波以改造後的一樓知識共用空間舉例,現在設置了106個座位,實際上可以增加更多的椅子、沙發,擴充到150個座位,這樣和以前的自習室是一樣的容納量了。“可如果那樣幹,舒適度和個性化的程度都會下降。而且,我們最主要的是給師生們提供交流討論的公共空間,這個是傳統圖書館所不能提供的。”

“目前研修室預約是一次最多使用14個小時,但有些人希望能集中預約半個月來搞研究,就會覺得每一次都要預約很麻煩。但如果延長使用時間,又容易造成資源利用公平的問題。”高波表示,針對這些使用中暴露出來的新問題,圖書館也在積極研究調整中,爭取滿足多數人的需求。

接下來,二期改造工程即將開始。屆時,一樓圖書館大廳還將設置總服務台、自助借還設備、數位資源利用設備、綜合資訊發佈平臺和休閒區等,並在一樓設立新書空間、數位資源利用空間、文化展覽與交流空間。“我們還會搞很多人文活動,我們希望人才培養、文化傳承、科學研究在這個空間裡都能實現。”

采寫:南都記者 尹來 實習生

尉偉娜 通訊員 李宇紅 楊柳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