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多氟多集團董事長李世江:新能源汽車領域,我們是後來者

自從2017年11月17日正式對外宣佈與知豆電動汽車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定後, “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這一名詞與汽車產業徹底掛上了鉤。

從其業務歷史來看, 多氟多這三個字可謂“人如其名”。 該公司從氟化工業務起家, 由六氟磷酸鋰延伸至整個電池產業。 而回顧這家公司的成長之路, 其業務由材料發展到電池, 又從電池擴張到新能源汽車。 總而言之, 多氟多試圖在背後打造一條以新材料體系為支撐的、以新能源汽車為引領的、以電動汽車的動力總成為核心的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

對於新能源汽車行業而言, 多氟多無疑是後來者, 但借助新材料體系作為支撐, 以化工為“老本行”的多氟多也在努力為這一行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1月20日, 億歐汽車與多氟多集團董事長李世江進行了交流。 在採訪中, 李世江以造車界後來者的身份, 對中國鋰電池市場發展進行了回顧總結,

並傳達了自身進軍汽車產業的理想與野心。

記者:您之前在杭州論壇曾宣佈了多氟多2020年的戰略目標, 表示屆時電芯能量密度將降低50%, 這其中, 六氟磷酸鋰是否也有功勞?

李世江:對, 六氟磷酸鋰在當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苗圩部長提到, 過去5年來電芯的能量密度翻了一番, 成本卻下降了70%。 因為最初在中國企業將新材料開發出來之前, 我們只能依靠進口, 而當我們突破原材料技術難題以後, 極大程度上降低了產品成本, 支撐鋰電池發展, 而鋰電池又支援了中國電動汽車行業向前推進。 除此以外, 電芯電控等技術均在進步。

所以對於出行領域, 我認為未來幾年還會出現飛躍式發展。 再過5年,

電池的性能還會再翻一番, 其成本也會大幅降低, 到那時, 就是電動汽車市場的爆發期。

記者:多氟多生產的六氟磷酸鋰電池現在能量密度能達到多少?

李世江: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是由多種因素確定的, 六氟磷酸鋰僅僅是當中的一個因素。 而至於能量密度問題, 國家是有一個固定標準的。 從過去的每公斤80-90瓦時, 到近幾年100瓦時/公斤, 其中單體密度已達到200瓦時/公斤。 我判斷, 經過幾年技術研發, 2020年這一標準將發展到300-350瓦時/公斤。 換句話說, 也就是以5年一個單位的速度在翻番增長。 而我有自信, 多氟多一定可以追趕上時代變化的需求。

記者:雖然現階段電池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 但最終產品價格卻在下降。 在新能源市場愈加火爆的狀況下,

電池企業利潤是否會隨之降低?

李世江:相信市場的力量。 市場經濟有時候是理性的, 有時候又是非理性的, 而理性因素會慢慢發生作用。 市場的調整以及政策對其引導作用, 二者最終會結合起來, 發展到一定程度時, 電池回收問題、六氟磷酸鋰的價格問題等等都會得到解決。 我們需要適應市場發展的需求, 將來的資源配置也會根據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政策對其進行的調整, 最終回歸理性狀態。 現階段鋰電池發展的大方向是沒有問題的, 在發展中某個階段遇到困難是不可避免的, 但並不會因此影響其整體發展趨勢。

此外, 政策退坡、下游資源的漲價也給鋰電池造成了非常大的壓力, 但這同時也是鋰電池發展的最好機會。

根據市場情況和技術的反覆運算, 這種壓力最終必將轉換成動力, 在市場壓力下, 通過優勝劣汰, 資源配置會達到相對合理的狀況。

記者:網上有觀點稱青海雖然有大量鹽湖鋰資源, 但不會全部釋放, 而是掌握在部分人手中, 政府也可能在此方面把控得非常嚴格, 市場上鋰資源的價格不會出現大幅降低。 對於這種說法, 您怎麼看?

李世江:這種觀點我不能完全否定, 但其中資訊不夠準確。 我認為, 政府不會嚴格把控資源配置, 企業也不應該干預。 鋰資源的價格是受到技術開發和創新水準、市場供需關係等多種因素影響。 舉個例子, 如果資金大量投入, 而市場需求對此拉動強勁, 那麼鋰礦石的開發速度就會加快, 會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任何以營利為目的,試圖獨自掌握資源的企業,最終都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記者:可以看到,過去幾年間動力電池的成本大概每年降低50%,您判斷2018年電池市場是否還會按照這個趨勢發展?

李世江:目前電池技術每年都在不斷進步,而任何一項技術的進步都是階段性的,有時是跳躍式的,有時是循序漸進的,但其向前發展的趨勢是一定的。國家補貼政策正在退坡,市場對於新技術的接受程度也還處於培育階段,這時候便出現了一個交叉點:我們既能夠在國補退坡的情況下把成本降下來,同時也能夠為開發市場做好一些準備。

另外,電池技術向前發展的方向也分很多種,其中固態電池是前進的一個方向,鋰空氣電池也是一個方向,此外還有例如添加石墨烯元素的電池等等各種形式的新材料。這些新技術都在並行發展,我們也在追蹤並進行相關技術儲備。

記者:多氟多在電池回收方面有什麼研究?

李世江:電池回收的相關問題是任何一個以電池業務為主的企業,乃至整個電動汽車行業都應該考慮的重大問題。當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資源必定會受到制約。如今不只是鋰資源,鈷資源也都制約著這個行業的發展,而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在於綜合利用,實現迴圈經濟。

在電池回收方面,多氟多也在開展相關工作,並加快研究速度。從電池最早進入市場,我們預計到2019年,與電池梯級利用相關的東西按照不同用戶進行回收,這也是我們的目標。

記者:此前,多氟多對外宣佈收購紅星汽車,之後又戰略入股知豆,您對於汽車領域有著怎樣的戰略部署?

李世江:汽車是人類社會發展這麼多年以來的結晶,汽車產業也是對人類社會發展具有重大影響的產業。然而,按照陳清泰的觀點,這樣一個產業曾經推進了社會,現在又在顛覆自己本身。傳統汽車的發展速度已經進入平緩增長階段,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在這一時間節點上,多氟多選擇收購河北紅星汽車公司,試圖打通新能源汽車的全產業鏈。

我們想站在汽車的高度去看整車的各個零部件,然後站在汽車電池的高度再看原材料,不同的角度形成了我們全產業鏈的思維。但在汽車領域,我們還是後來者。多氟多希望通過更多的積累將其完成得更好。不僅是知豆,我們還與非常多的企業展開合作,借此完成經驗的積累。

至於此前計畫開發的純電動SUV和純電動物流車,仍處於生產準備階段。我們做了大量的研究開發性工作,2017年我們已有2000輛紅星商用車投放市場,今年預計將有1萬台車實現投放。同時,紅星方面也在進行技術升級並研發新產品。任何一家企業都希望揚長避短,目前我們希望把新材料技術打得更扎實一點,把動力總成做得更好一些,以支撐新能源汽車向前發展。在3-5年的電動汽車行業爆發期,我想多氟多一定會在其中做出一點自己的貢獻。

記者:如您所說,多氟多的合作夥伴非常多,其中包括上海鈦馬、馭勢科技等等。那麼,公司在在智慧網聯和自動駕駛方面的工作進展到哪一階段?您選擇投資或者戰略合作夥伴時最看重他們的哪種能力?

李世江:基於全產業鏈思維,我們尋找合作夥伴的目的在於整合社會資源。在造車方面,多氟多儘管造車經驗相對不足,但多年來對於汽車市場的理解可能對車輛的研發工作起到重要作用。雖然投資了很多公司,但我們的目的是在具體工作中向其學習對於新能源汽車的認識,以此為基礎,更好地把握時代發展的趨勢。

具體到車輛研發製造工作,我們目前尚處於起步探索階段。雖然未來我們將發力汽車產業,但目前這還不是多氟多發展的第一動力。現階段而言,我們還是要先完成在新材料及其支撐的電池領域的基礎佈局。

當電動汽車遇上人工智慧,未來會怎樣?一場前所未有的跨界思想動員,一次前所未有的媒體聯合訪談,讓我們走進未來,迎接滾滾而來的電動化智慧化網聯化共用化的出行產業浪潮!

大型深度對話欄目《未來出行說》,訪談出行產業意見領袖,挖掘行業實踐經驗,打撈戰略智慧觀點。兩大行業智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中國資訊化百人會,攜手跨界媒體矩陣—《21世紀經濟報導》、《汽車商業評論》、網易汽車、優酷汽車、億歐汽車、EV世紀、雷鋒網聯合出品。

會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任何以營利為目的,試圖獨自掌握資源的企業,最終都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記者:可以看到,過去幾年間動力電池的成本大概每年降低50%,您判斷2018年電池市場是否還會按照這個趨勢發展?

李世江:目前電池技術每年都在不斷進步,而任何一項技術的進步都是階段性的,有時是跳躍式的,有時是循序漸進的,但其向前發展的趨勢是一定的。國家補貼政策正在退坡,市場對於新技術的接受程度也還處於培育階段,這時候便出現了一個交叉點:我們既能夠在國補退坡的情況下把成本降下來,同時也能夠為開發市場做好一些準備。

另外,電池技術向前發展的方向也分很多種,其中固態電池是前進的一個方向,鋰空氣電池也是一個方向,此外還有例如添加石墨烯元素的電池等等各種形式的新材料。這些新技術都在並行發展,我們也在追蹤並進行相關技術儲備。

記者:多氟多在電池回收方面有什麼研究?

李世江:電池回收的相關問題是任何一個以電池業務為主的企業,乃至整個電動汽車行業都應該考慮的重大問題。當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資源必定會受到制約。如今不只是鋰資源,鈷資源也都制約著這個行業的發展,而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在於綜合利用,實現迴圈經濟。

在電池回收方面,多氟多也在開展相關工作,並加快研究速度。從電池最早進入市場,我們預計到2019年,與電池梯級利用相關的東西按照不同用戶進行回收,這也是我們的目標。

記者:此前,多氟多對外宣佈收購紅星汽車,之後又戰略入股知豆,您對於汽車領域有著怎樣的戰略部署?

李世江:汽車是人類社會發展這麼多年以來的結晶,汽車產業也是對人類社會發展具有重大影響的產業。然而,按照陳清泰的觀點,這樣一個產業曾經推進了社會,現在又在顛覆自己本身。傳統汽車的發展速度已經進入平緩增長階段,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在這一時間節點上,多氟多選擇收購河北紅星汽車公司,試圖打通新能源汽車的全產業鏈。

我們想站在汽車的高度去看整車的各個零部件,然後站在汽車電池的高度再看原材料,不同的角度形成了我們全產業鏈的思維。但在汽車領域,我們還是後來者。多氟多希望通過更多的積累將其完成得更好。不僅是知豆,我們還與非常多的企業展開合作,借此完成經驗的積累。

至於此前計畫開發的純電動SUV和純電動物流車,仍處於生產準備階段。我們做了大量的研究開發性工作,2017年我們已有2000輛紅星商用車投放市場,今年預計將有1萬台車實現投放。同時,紅星方面也在進行技術升級並研發新產品。任何一家企業都希望揚長避短,目前我們希望把新材料技術打得更扎實一點,把動力總成做得更好一些,以支撐新能源汽車向前發展。在3-5年的電動汽車行業爆發期,我想多氟多一定會在其中做出一點自己的貢獻。

記者:如您所說,多氟多的合作夥伴非常多,其中包括上海鈦馬、馭勢科技等等。那麼,公司在在智慧網聯和自動駕駛方面的工作進展到哪一階段?您選擇投資或者戰略合作夥伴時最看重他們的哪種能力?

李世江:基於全產業鏈思維,我們尋找合作夥伴的目的在於整合社會資源。在造車方面,多氟多儘管造車經驗相對不足,但多年來對於汽車市場的理解可能對車輛的研發工作起到重要作用。雖然投資了很多公司,但我們的目的是在具體工作中向其學習對於新能源汽車的認識,以此為基礎,更好地把握時代發展的趨勢。

具體到車輛研發製造工作,我們目前尚處於起步探索階段。雖然未來我們將發力汽車產業,但目前這還不是多氟多發展的第一動力。現階段而言,我們還是要先完成在新材料及其支撐的電池領域的基礎佈局。

當電動汽車遇上人工智慧,未來會怎樣?一場前所未有的跨界思想動員,一次前所未有的媒體聯合訪談,讓我們走進未來,迎接滾滾而來的電動化智慧化網聯化共用化的出行產業浪潮!

大型深度對話欄目《未來出行說》,訪談出行產業意見領袖,挖掘行業實踐經驗,打撈戰略智慧觀點。兩大行業智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中國資訊化百人會,攜手跨界媒體矩陣—《21世紀經濟報導》、《汽車商業評論》、網易汽車、優酷汽車、億歐汽車、EV世紀、雷鋒網聯合出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