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民革中央召開座談會聚焦義務教育“減負”問題

又到寒假, 可很多學生卻沒機會享受假期, 而是被送到各種課外輔導班裡, 趁著假期補課。 提高班、尖子班、精英班、強化班……這些課外輔導班背後, 是中小學生繁重的課業負擔。 如何強化“減負”實效, 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

1月22日, 一場中小學生“減負”問題座談會在民革中央機關舉行, 民革中央副主席張伯軍出席並講話,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巡視員王岱介紹了教育部義務教育“減負”工作情況, 來自北京市四所中小學的教師和家長代表就中小學生“減負”話題各抒己見, 並提出了具體建議。

“近年來, 教育部多次出臺‘減負’政策,

還陸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就近入學、推進教育課程改革等, 同時還舉辦‘減負萬里行’‘身邊好學校’等評選, 營造好減負教育宣傳。 ”王岱介紹了近年來教育部推進的義務教育“減負”工作舉措。 他指出, 目前對教育的評價確實存在片面認識, 學生和家長、老師的壓力都很大, 特別是“課內減負、課外加負”的現象在各地較為普遍, 課外培訓機構逐利現象嚴重, 違背教育規律提前搶跑學習, 給學生和家長造成了心裡焦慮。 他透露, 今年, 教育部將繼續推動教育教學改革, 減輕學生課內負擔, 同時還將重點對校外輔導機構進行整頓, 讓“減負”政策發揮實效。

“我們對於教育的認識和人才觀是有所偏差的, 很多家長投入很大金錢讓孩子上各種輔導班,

搶跑和攀比心理很重。 ”談到中小學生課業壓力大的原因時, 北京景山學校副校長吳鵬這樣分析。 他還指出, 教育評價體系不完善也是重要原因。 “其實老師的壓力也很大, 單純用學生分數高低來衡量一個老師教得好壞並不科學, 也不全面。 ”北京市中關村第三小學教師王玉認為, 義務教育資源配置不均, 不能滿足人民的需求是導致學生課業壓力大的重要原因, 由此導致家長為了讓孩子升到好學校, 給孩子報很多課外輔導班。

座談會上, 大家普遍認為應該多措並舉強化“減負”實效。 民革黨員、北京教育學院附屬中學高級教師謝瓏認為, 應大力推廣北京等地施行的“課後三三零”工程,

在探索小學彈性放學制的同時, 大力推動學校、教師、社會志願力量形成合力, 義務看護“三點半”放學後不能按時離校的學生。

“景山學校有一個數位網路聯盟, 裡面有上千所學校, 可以免費把學校老師上課的視頻放到這個平臺, 偏遠山區的學生也能用到這些資源。 ”吳鵬建議, 應加快教育資訊化建設, 利用網路微課, 把名校名師資源推廣出去。

民革黨員、北京市第二中學教師高帆認為, 義務教育階段應淡化分數概念, 嚴格執行檔次賦分的相關規定, 同時要嚴厲查處教育體系內部尋租行為, 堅決堵住任何由學校開設的“擇優”口子, 治理學校老師亂補課現象。

對於課外輔導機構的治理, 大家普遍認為, 應堅決取締無證經營、超範圍經營的培訓機構,

斬斷課外培訓的“利益鏈”。 大家建議, 應加強宣傳引導, 讓學校、家庭、社會都轉變對義務教育的價值取向, 讓義務教育回歸本質, 別再讓“減負”成為口號。

張伯軍在聽完大家討論後指出, 中小學生“減負”是當前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 民革中央領導高度重視, 率調研組赴廣西、吉林等地開展了實地調研。 他說, 大家的意見建議非常寶貴, 民革中央將吸收採納, 為下一步深入全面準確瞭解義務教育階段“減負”存在的問題、探尋解決方案建言獻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