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徵求意見表為啥會成“廢紙”一張?

□ 林 偉

向群眾和基層印發徵求意見表, 聽取群眾和基層的意見和建議, 這一做法對於改進機關工作方法、轉變幹部工作作風作用很大。 但人們只要留意一下, 就會發現為數不少的單位在回收的徵求意見表上, 大都標明“無意見”, 有的甚至“空空如也”, 使徵求意見表成為“廢紙”一張。

難道說各部門、各單位真的兌現了他們向社會推出的承諾, 便民利民為民?真正做到了如牆上貼出的標語、公約、承諾那樣視人民為父母, 視顧客為上帝, 熱情周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難道他們的工作真的無懈可擊、無可挑剔?非也!群眾之所以對徵求意見表熟視無睹、置之不理,

主要是他們看穿了這只不過是一種形式, 玩的一種花樣, 打的一種幌子, 是欺世盜名的表面功夫。 應該說, 起初群眾還是相信意見表並寄希望於徵求意見表的, 有什麼意見或受了委屈遭到怠慢, 都會如實地寫在徵求意見表上, 然而該改進的還是沒改進, 該處理的還是沒處理, 久而久之, 群眾對徵求意見表自然失去了信心, 對各種不良現象只好忍之認之。

要想使徵求意見表不變成“廢紙”一張, 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 各級各部門的領導班子、領導幹部必須高度重視這項工作, 一要進一步擴大宣傳面, 廣泛邀請群眾參與進來, 拓寬群眾意見建議徵求管道, 真實反映出群眾的意願;二要定期公佈群眾所反映的問題,

及時提供意見的處理結果, 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 對一時因條件所限落實不了的問題, 要耐心細緻地做好解釋工作, 想方設法創造條件力爭早日解決, 爭取群眾和基層的理解支持。 如果只是把群眾和基層的建議填在表上, 記在本上, 擺不到會議上, 落實不到行動上, 即使徵求的建議再多, 也毫無實際意義。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而群眾的信心、信任、信賴, 均來自於自身的感受與體會。 只要看到自己的意見得到重視, 問題得到處理, 建議得到採納, 群眾就會有參政議政的積極性, 就能主動參與監督工作, 找問題、提建議、出點子, 改進工作的正能量就能不斷集聚。 當然, 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並非全是合理可行的,

更不可能都是“金點子”。 但是, 其意見和建議總會有一些是合理可行的, 對此要區分情況, 虛心採納, 尤其是對富有創見性的合理化建議更要認真對待。 如此服務于民、取信于民, 何愁聽不到真意見, 摸不到真情況, 解決不了真問題?何愁徵求意見表上“空空如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