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莫讓招生欺詐斷送學生未來

南通女孩張勤的“中職求學”經歷成了羅生門。

張勤入學時報名的學校是“南通市通州區學高職業技術學校”, 最先報導上課地點是南通理工學院,

隨後又被轉到“通州灣技工學校”上學。

更“神奇”的是, 張勤的專業一會兒是“主觀意願”上的學前教育, 一會兒“被安排”為南通工人業餘大學的電子商務。

如果說張勤的中職生身份是黑戶, 可教育部學信網上顯示她的學籍是“泰州學院”。

與張勤一樣不幸的, 還有60多名“同班同學”。

怎一個亂字了得。 即便是最富經驗的調查記者, 也會被這些無辜孩子“究竟屬於哪個學校、到底是什麼專業”搞暈。 中專教育門檻並不高, 江蘇省實行中職教育學費全免, 可這群渴望繼續接受教育的孩子們的“上學夢”何以如此蹉跎?

抽絲剝繭尋根問底, 在這一系列明面背面、正當不正當運作的背後, 浮現著一個叫“南通學高教育”的民辦教育機構。

這樣一家“承接各學校考前培訓、考證培訓、技能培訓”的公司, 與南通市工人業餘大學進行合作後, 就有了負責部分招生工作的權力, 同時, 幹著招生欺詐的勾當。 眾所周知, 我國財政部、教育部實行職業教育財政生均補貼制度, 而且數額不菲, 到2017年“各地高職院校年生均財政撥款水準應不低於1.2萬元”。 在這樣的語境下, 聯繫60多位考生的現實遭遇, 南通學高教育的做法顯然有利用政策操作漏洞, 騙取國家對職業教育的財政補貼, 並從學生雜費、食宿費等開支中薅羊毛的嫌疑。

一家以學生為“牟利商品”的民辦教育機構, 能在沒有招生資格時招生, 試圖以“招生時一個專業、畢業證上一個專業”的方式瞞天過海, 這背後有多少魑魅魍魎?譬如,

張勤在通州區學高職業技術學校報名入學, 但由於該校沒有相關資質, 張勤實際上成為南通工人業餘大學電子商務專業中專生。 這樣的“直接輸送”背後是否涉及到利益輸送?學高教育後來重新成立了通州灣技工學校, 獲得相關專業招生資格後, 又怎麼把名義上的“南通工人業餘大學電子商務專業中專生”挪到自己學校名下?背後需要打通多少關節才能如此長袖善舞?

一家培訓機構, 把一群學生像“商品”一樣從“左手”換到“右手”, 從一家公辦學校的名下轉到另一家公辦學校的名下, 雖然打著“成人教育”“函授”的招牌, 可學生和家長並非傻子, 若沒有這些公辦學校借用場地、蓋上相關公章的便利,

沒有相關管理部門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怎能歷經三年還把學生和家長騙得團團轉?

教育培訓機構打著“校企合作”的招牌招生、辦學歷教育, 很容易利用政策管理中的模糊地帶, 而斷送的則是學生的前途和未來。 一個謊言需要無數個謊言來掩蓋, 販賣學歷證書利益鏈上, 隱約能看到公辦學校、相關管理部門的魅影, 而最終接盤的還是學生和家長。 青少年教育機會成本最高, 一步誤只會步步誤, 影響的是整個人生的成長和福祉。 想想張勤和她的同學們, 因為不幸捲進了不良欺騙培訓機構的算計中, 學幼教不能當幼教老師, 求學時間一點不少, 卻還不能拿到畢業證, 在人生中最好的青年時期遭到學校社會的合力欺騙,

還讓他們怎麼形成對社會的中允判斷?

校企合作的灰色地帶必須剷除, 而斬斷利益鏈才是關鍵。 需要明確的是, 學校應擔好自身的社會責任, 公辦學校不得以校企合作名義將學生全程委託給合作企業或其他機構進行培養和管理, 不得以收取管理費或按比例分成等形式將學生培養任務變相轉包、分包給合作企業, 這都是一所“健康”大學應有的育人情懷。 相關職能部門的監管也不能再失位, 否則, 無辜的學生只能成為待宰羔羊。

張勤等63個中職學生的“證書疑雲”背後, 究竟有多少“推波助瀾”或“順水推舟”的魅影?有關部門必須介入調查, 對涉事機構、學校、人員進行懲治。 同時, 必須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 對事件妥善解決, 給學生們一個說法,給社會該有的公平正義。

給學生們一個說法,給社會該有的公平正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