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師備考:古希臘三賢教育思想匯總

在教育史的學習過程中, 同學們會學習到古希臘的教育, 而在古希臘璀璨的教育文明中, 湧現出了傑出的古希臘三賢——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 他們的教育思想、教育觀點對後世影響深遠, 本文就主要闡述一下他們的教育思想。

一、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1.教育目的論:主張培養治國人才;治國人才必須要有德有才, 深明事理, 具有各種實際知識;

2.德育論:提出“知識即道德”的命題, 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養道德, 德育的主要內容是培養人具有正義、勇敢、節制和智慧四種美德, 並且由此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張;認為知識教育是培養道德的主要途徑;

3.智育論:強調治國者必須有廣博的知識, 將天文、幾何和算術等實用課程納入教學體系;

4.“助產術”:又被稱為產婆術, 是一種對話式教學方法, 它並不是把學生所應知道的原理直接教給學生, 而是從學生所熟知的具體事物開始, 通過師生間的對話、提問和討論等方式來揭示學生認識中的矛盾, 刺激學生在教師幫助下尋找正確答案, 使其得出正確的原理, 包括步驟為①諷刺②助產術③歸納④定義。

二、柏拉圖的教育思想

1.“學習即回憶”:學習並不是從外界得到什麼東西而是回憶靈魂中已有的知識;

2.《理想國》中的教育觀:構建了一個培養哲學王的教育體系(1)學前教育階段, 認為教育應由國家控制,

國家應該創辦幼稚教育機構, 對兒童進行公養, 其主要內容是遊戲、講故事等;(2)初等教育階段(7至18歲), 主要以情感教育為主, 重視德育和美育, 他對體操和音樂尤為重視;(3)高等教育階段, 分為意志教育階段(18至20歲, 主要進行軍事體育訓練和“四藝”, 即算術、幾何、音樂、天文學)、發展智慧階段(20至30歲, 除四藝外, 重點學習辯證法)、繼續學習階段(30至35歲)和哲學王階段(50歲左右);(4)特點為①以英才教育為中心, 以培養國家領袖為最終目的, 是一種領袖教育;②實行嚴格考核, 層層淘汰制度, 以保證少數德、智、體各方面都極優秀的人成為最高統治者。

3.柏拉圖的歷史地位:①他重視早期教育, 提出了公共學前教育思想, 具體論述了幼稚教育的有關問題,

如兒童遊戲, 選擇童話教材的重要性等, 也是第一個提出優生主張的人;②他最早從理論上論證了女子受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為近代女子教育的開展提供了借鑒依據;③他提出了廣泛的教學科目, 確定了後“四藝”, 和智者“三藝”合為“七藝”, “七藝”作為教學內容支配了歐洲中、高等教育達1500年之久, 他還具體提出了各門學科的作用;④他所創辦的學院阿加德米開創了西方高等教育的傳統, 對後世的高等教育有不可磨滅的啟示作用。

三、亞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

1.靈魂論與教育:認為要按三個方面來規定靈魂, 即營養的靈魂(植物的靈魂), 感覺的靈魂(動物的靈魂)和理性的靈魂, 以其靈魂說為基礎, 亞里斯多德提出了關於和諧教育的思想,

與靈魂三個組成部分相對應的教育分別是體育、德育和智育;亞里斯多德把這種和諧教育的思想與他提出的兒童年齡分期相結合, 強調教育應當遵循兒童發展的自然順序, 認為兒童的成長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0-7歲為第一個階段, 7-14歲為第二個階段, 14-21歲為第三個階段, 在不同的階段中, 兒童成長的中心不同, 因而教育的重點也有所區別;在西方教育史上, 亞里斯多德是第一個明確提出兒童年齡分期, 並強調教育應遵循兒童自然發展順序的教育家, 他首次提出教育應“遵循自然”的原理;

2.教育作用論:亞里斯多德提到了人形成為人的三個因素即天性、習慣和理性。 重視天性、養成良好的習慣, 並通過教育發展人的理性,

使天性和習慣受理性的領導, 人就能成為有良好德行的人;3.論德智體美和諧發展的教育:①在兒童教育中, 必須首先訓練其身體;②必須注意公民的道德教育;③認為智育的目的是為了實際生活的需要;④和諧發展教育的核心是音樂教育(雅典和諧發展教育的核心則是體育)。

這就是古希臘三賢的主要教育觀點, 這部分內容同學們主要是作為理解, 來加深自己對人物的認知, 希望能夠對同學們的複習有所幫助。

教育研究方法相關考點

教育研究方法是教師招聘常考考點之一,下面就對常用的研究方法加以介紹。

一、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通過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學儀器, 在一定時間內有目的、有計劃地記錄、描述客觀物件的表現來收集研究資料的一種方法。在研究中, 研究者一般是在自然條件下對對象的行為進行觀察、記錄, 不做任何控制和干預, 這叫做自然觀察。有時, 研究者會在有意控制和干預的情境下對物件的表現進行觀察, 這叫做實驗觀察。在對觀察、記錄結果進行分析時,研究者需要編制一個分類編碼系統, 從而對不同類別的行為表現進行量化和統計分析。

二、訪談法

訪談法是研究者通過與研究物件進行口頭交談來收集有關的教育和行為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訪談過程中, 訪談者首先要取得被訪者的信任和配合, 要採用恰當的方式來提問, 使他們能坦率、真實地表達自己的觀念、態度和情感感受。訪談不是聊天, 一定要圍繞著所研究的問題進行訪談, 要編制訪談計畫, 要對訪談過程進行準確的記錄。訪談法有利於研究者更深入地瞭解人們的態度、情感、思想觀念和主觀感受, 從而對各種教育和行為進行多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三、問卷法

問卷法是研究者利用統一的、嚴格設計的問卷來收集研究物件的有關教育、行為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研究者要根據研究的目的和問題, 確定問卷的內容結構, 然後編寫各個部分的問題, 並對各個問題的適當性進行認真的分析、評價。研究者通常需要對最初編制的問捲進行試用和修改。在發放問卷時, 研究者可以採用個別發送的形式, 也可以採用集體分發的形式。研究者要儘量保證問卷的回收率。問卷法有利於進行大樣本施測, 省時、省力, 而且可以方便地進行統計分析。但這種方法缺乏靈活性, 且不夠深入。

四、實驗研究

實驗研究是指創設一定的情境, 對某些變數進行操縱或控制以揭示教育、教育現象的原因和發展規律的研究方法, 這種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揭示變數之間的因果關係。實驗研究可以是在實驗室情境下進行的實驗室實驗, 也可以是在現場情境下進行的自然實驗。

五、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是在教育情境中進行的、與特定問題相聯繫的一種方法, 它旨在對現實世界進行功能性的干預, 並檢驗這種干預的效果, 它是從行動出發, 通過行動進行、並著眼於改進行動的研究思路。行動研究,溝通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研究模式,也是提高教師教育研究素養的途徑之一。

以上就是教育研究方法相關知識點,祝考生們成功上岸!

教育研究方法相關考點

教育研究方法是教師招聘常考考點之一,下面就對常用的研究方法加以介紹。

一、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通過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學儀器, 在一定時間內有目的、有計劃地記錄、描述客觀物件的表現來收集研究資料的一種方法。在研究中, 研究者一般是在自然條件下對對象的行為進行觀察、記錄, 不做任何控制和干預, 這叫做自然觀察。有時, 研究者會在有意控制和干預的情境下對物件的表現進行觀察, 這叫做實驗觀察。在對觀察、記錄結果進行分析時,研究者需要編制一個分類編碼系統, 從而對不同類別的行為表現進行量化和統計分析。

二、訪談法

訪談法是研究者通過與研究物件進行口頭交談來收集有關的教育和行為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訪談過程中, 訪談者首先要取得被訪者的信任和配合, 要採用恰當的方式來提問, 使他們能坦率、真實地表達自己的觀念、態度和情感感受。訪談不是聊天, 一定要圍繞著所研究的問題進行訪談, 要編制訪談計畫, 要對訪談過程進行準確的記錄。訪談法有利於研究者更深入地瞭解人們的態度、情感、思想觀念和主觀感受, 從而對各種教育和行為進行多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三、問卷法

問卷法是研究者利用統一的、嚴格設計的問卷來收集研究物件的有關教育、行為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研究者要根據研究的目的和問題, 確定問卷的內容結構, 然後編寫各個部分的問題, 並對各個問題的適當性進行認真的分析、評價。研究者通常需要對最初編制的問捲進行試用和修改。在發放問卷時, 研究者可以採用個別發送的形式, 也可以採用集體分發的形式。研究者要儘量保證問卷的回收率。問卷法有利於進行大樣本施測, 省時、省力, 而且可以方便地進行統計分析。但這種方法缺乏靈活性, 且不夠深入。

四、實驗研究

實驗研究是指創設一定的情境, 對某些變數進行操縱或控制以揭示教育、教育現象的原因和發展規律的研究方法, 這種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揭示變數之間的因果關係。實驗研究可以是在實驗室情境下進行的實驗室實驗, 也可以是在現場情境下進行的自然實驗。

五、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是在教育情境中進行的、與特定問題相聯繫的一種方法, 它旨在對現實世界進行功能性的干預, 並檢驗這種干預的效果, 它是從行動出發, 通過行動進行、並著眼於改進行動的研究思路。行動研究,溝通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研究模式,也是提高教師教育研究素養的途徑之一。

以上就是教育研究方法相關知識點,祝考生們成功上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