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天津人關心的增收、養老都有新期待!

天津市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補貼範圍, 實現城鄉一體化。

2

繼續加大設施扶持力度, 深化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建設和社會化運營改革, 計畫新建30個老年日間照料中心, 同時提高養老院運營補貼標準, 通過建立差異化扶持補貼機制, 鼓勵養老院多收住失能老年人, 解決失能老人家庭照料難的社會問題。

3

提升專業服務水準, 繼續推進養老院品質建設專項行動, 進一步強化養老院的安全建設與服務管理, 為老年人營造安全、整潔、愉悅、溫馨的養老環境。

4

加強行業監管, 推進養老服務評估, 規範機構、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

確保養老服務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02

深化醫保付費方式改革

《報告》聚焦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矛盾, 主動打開腦袋上的“津門”, 勇於“刀刃向內”, 著力改革創新體制機制, 破除發展桎梏障礙, 體現了敢於挺立改革潮頭、引領時代新風的魄力和決心。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楊光表示, 我們將聚焦人力社保領域體制機制障礙和深層次矛盾, 用實打實的改革舉措, 解決發展中的難題, 啟動事業“一池春水”。

1

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落實事業單位用人自主權和分配自主權, 清除隱性制約, 解決“中梗阻”和放權不徹底的問題;加大科研人員雙向流動推進力度, 完善離崗創業和兼職取酬保障機制;完善職稱評審標準、改進評價方式、下放評審許可權, 以改革激發人才活力。

2

深化醫保付費方式改革。

強化醫保基金總額管理, 優化基金資源配置, 引導醫療機構主動控費、合理降費。 全面實行糖尿病門特按人頭付費, 將腎透析、丙肝等慢性病納入按人頭付費範圍;擴大按病種付費範圍,

在目前110個病種的基礎上, 再增加57個付費病種。

3

深化公務員分類管理改革。

繼續做好市級機關與和平、西青兩個區公務員職務職級並行試點改革。 加快推進專業技術類、行政執法類公務員分類管理, 制定職位設置、職務管理等配套政策,

建立公務員正向激勵保障機制。

03

全力促進群眾增收

《報告》圍繞全面小康、不落一人的目標, 聚焦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惠民舉措, 體現了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的價值取向。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楊光透露, 2018年, 天津將這樣增加群眾收入。

1

守住就業穩定底線。

緊扣就業是最大的民生, 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政治責任和首要任務, 做好高校畢業生、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幫扶, 妥善安置國企混改和去產能企業分流職工, 確保全年新增就業48萬人, 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90%以上,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以內。

2

加快全民社保進程。

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畫, 以靈活就業人員、外來務工人員、農村居民和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為重點,

加快實現“全民社保、人人享有”。 完善社保待遇調整和正常增長機制, 逐步縮小群體間、城鄉間待遇差距, 促進制度更加公平可持續。

3

全力促進群眾增收。

以低收入群體和一線職工為重點, 加強最低工資標準和工資支付情況監督檢查, 確保工作有崗位、勞動有報酬、收入有保證, 實現居民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

04

引育高層次人才

要實現高品質發展,迎戰品質、效益、動力“三大變革”,離不開的就是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和培育。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楊光表示,我們要搭上高品質發展這趟列車,堅持以質為帥,著力優化人力資源供給,切實把短板補齊、把優勢做強,以高素質人力資源,服務高品質經濟發展。

1

推進高品質就業。

堅持以技能培訓為抓手,瞄準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先進製造業發展,加大高等級培訓補貼力度,推動培訓資源向新興業態、高端產業聚集,讓更多勞動者提升技能,實現素質就業。

2

引育高層次人才。

堅持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圍繞最近出臺的“人才八條”,建設一批創新平臺、引進一批創新團隊、培養一批高端人才、獎勵一批領軍人才、資助一批攻關項目,為高品質發展提供強大人才支撐。

3

提供高水準服務。

圍繞企業和勞動者不同需求,提升資訊化服務水準,促進人崗精准對接;構建面向不同群體的創業服務體系,支援更多人創業圓夢;完善人才“綠卡”集成化、便捷化、多元化服務功能,打造人才服務特色品牌。

這樣暖心的“紅包”

不必擔心“手慢無”,

包您搶得手軟,

看得心暖。

快轉發出去吧!

04

引育高層次人才

要實現高品質發展,迎戰品質、效益、動力“三大變革”,離不開的就是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和培育。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楊光表示,我們要搭上高品質發展這趟列車,堅持以質為帥,著力優化人力資源供給,切實把短板補齊、把優勢做強,以高素質人力資源,服務高品質經濟發展。

1

推進高品質就業。

堅持以技能培訓為抓手,瞄準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先進製造業發展,加大高等級培訓補貼力度,推動培訓資源向新興業態、高端產業聚集,讓更多勞動者提升技能,實現素質就業。

2

引育高層次人才。

堅持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圍繞最近出臺的“人才八條”,建設一批創新平臺、引進一批創新團隊、培養一批高端人才、獎勵一批領軍人才、資助一批攻關項目,為高品質發展提供強大人才支撐。

3

提供高水準服務。

圍繞企業和勞動者不同需求,提升資訊化服務水準,促進人崗精准對接;構建面向不同群體的創業服務體系,支援更多人創業圓夢;完善人才“綠卡”集成化、便捷化、多元化服務功能,打造人才服務特色品牌。

這樣暖心的“紅包”

不必擔心“手慢無”,

包您搶得手軟,

看得心暖。

快轉發出去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