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傳遞基層聲音 真情服務民生

連日來, 來自我市各行各業的省人大代表將來自最基層的聲音帶到省“兩會”上, 這些聲音成為會議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為決策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真實、鮮活的參考資訊。

王亞梅代表: 制定更加精准的企業扶持發展政策

王亞梅就職於民企, 她非常關注《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內容。 “報告大篇幅強調要縱深推進重點領域改革, 推動開放型經濟加快發展。 其中, 著重指出要深化金融改革, 進一步完善新型政、銀、擔業務;加快建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加強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建設和管理,

增強對外貿易發展的帶頭作用。 ”王亞梅談起感受興奮不已, “由此可見政府對金融改革、對外貿易是高度關注和重視的, 這為我們進一步做好對外貿易工作增添了信心。 ”

王亞梅建議, 政府應制定更加精准的扶持培育企業發展政策, 因企施策、因需施策, 營造更加優化的發展環境。 她建議, 在全省加快形成分級、分層幫扶企業的一種機制, 形成各級各部門緊密聯繫企業的網格化、精准化幫扶網路, 促進問題及時發現、風險及時防範、機遇及時把握、發展成果共用的經濟社會發展格局。

朱紅英代表:為老舊社區提供精准化管理和服務

朱紅英是一名在基層社區工作了近8年的“小巷總理”, 親眼見證了我市民生工程給社區居民生活帶來的翻天覆地變化,

特別是去年以來, 我市下足繡花功夫, 推進城市管理精細化, 有效解決了一批城市管理方面的“老大難”問題, 城市整潔度明顯提升, 市民生活環境切實改善。 常年在基層工作, 朱紅英深知城市住宅社區管理仍然存在諸多矛盾和問題。 因此, 她建議, 加大老舊社區基礎設施建設;賦予街道管理許可權, 提高對商管物業管理力度;強化政府統籌協調功能, 將老舊社區打包聘請物業, 提供一定數量的以獎代補資金, 先按照“低收費、高繳率、有補貼”的模式, 然後再逐步走市場化道路。

對《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到的精准扶貧精准脫貧, 朱紅英也深有感觸, “我們社區有一些遊走在政府扶持政策邊緣的居民,

達不到經濟扶貧的條件, 卻又因為家庭經濟上的貧困而缺少應有的服務保障。 ”對於這部分人群, 朱紅英建議, 應在社區分類分層開展精准扶貧工作。

通過摸底, 對居民需要幫扶的種類和範圍進行拓展和延伸, 整合各類社會資源參與扶貧。 針對家庭經濟上的“貧”、就業技能上的“貧”、醫療資源上的“貧”, 建立困難群眾資訊庫, 對政府幫扶救助後仍然需要幫扶的家庭, 積極爭取社會單位的經濟支援, 為有就業意願的特殊群體開展技能培訓, 強化社區一對一簽約醫療服務, 為群眾提供精准化服務。

陳華代表:統籌資料資源促進智慧產業發展

來自城市軌道系統的省人大代表陳華對與自己工作似乎並不怎麼“搭界”的大資料產業非常感興趣。

“當前我省包括合肥市的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智慧產業方興未艾, 雖然出臺了推動政務資料開放共用的相關政策, 但是對大資料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仍然有限。 ”陳華表示。 為了利用資料資源推動大資料產業、數位經濟和智慧產業更好發展, 他建議, 應設立省級資料資源管理部門, 研究制定相關資料資源化標準, 鼓勵資料資源開發;建立智慧產業發展示範區和產業集中區, 以點帶面, 促進資料產業資源集聚;同時要儘快建立資料資源交易平臺, 制定資料資源交易規則, 規範資料資源流動和開發。

對於技能人才的教育與培訓, 陳華提出了“建立參教補償機制”的建議。 陳華說, 近年來,

合肥市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迅猛, 對於熟練的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 陳華建議, 建立參教補償機制, 對於企業因參與職業教育課程設置研究、教學活動、提供實習實驗設施設備等, 造成的工效損失、設備折舊、人力投入給予適當的經濟補償;建立一個權威平臺, 對校企雙方的需求和供給資訊作充分公開, 定期對產業發展用人動態和畢業生資訊作全面溝通, 對課程設置和專業設置作充分對接, 確保技術、工藝和技能的先進性和適用性。 同時, 建立人才交流機制, 對參與職業教育課程設置、教學研究的技術人才, 在職稱評審時給予適當的政策傾斜, 調動教學人員專心投入職業教育的積極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