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媒體看土右」土右旗玉米當成牧草種,這是什麼情況?

《內蒙古日報》(2018年1月23日)10版刊發了題為《玉米當成牧草種, 不光是多賺了5000塊!》的文章

“趁著冬閒, 朵拉幾車有機肥, 來年能省下不少肥料錢呢。 ”這個冬天, 包頭市土右旗黨三堯鄉南善丹堯村村民牛海青沒有在家貓冬, 而是開著自家的農用四輪車頻繁往返于內蒙古綠蒙農牧業科技有限公司牛舍和自家田地之間。

2017年, 牛海青和內蒙古綠蒙農牧業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青貯玉米種植合同,

將自己種植的青貯玉米按市場價售給公司後, 可以免費到公司拉走牛糞有機肥, 用在自家的耕地中。 為此, 牛海青家的青貯玉米種植成本去年大大降低了。

“以前是賣玉米掙錢, 現在是賣秸稈掙錢, 玉米秸稈成了咱致富的‘香餑餑’。 ”牛海青說, 10多年來, 家裡21畝地一直種植玉米。 從2015年開始, 玉米的市場價格持續走低。 玉米豐收了, 銷售卻出現困難。 只能賠錢賣玉米, 賣不掉的拿去餵牲口。

得知內蒙古綠蒙農牧業科技有限公司的養殖場需要青貯飼料, 牛海青便主動和企業簽下訂單, 改種青貯玉米。 細算下來, 現在每畝地收入比以前種玉米時至少多了200多塊錢, 家裡僅靠種青貯玉米一年就能增加5000多塊錢收入。 “玉米當成牧草種, 不光是多賺了5000塊, 好處多著哩!”牛海青說。

“不是種玉米不掙錢, 要看咋個種法。 ”土右旗宏峰養殖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王建民說, 公司一直為玉米發愁。 但他們需要的不是做糧食的玉米, 而是青儲玉米。 為此, 宏峰養殖有限責任公司和土右旗明沙淖鄉大城西村村民簽訂土地流轉協議,

以每畝地550多元的價格流轉2600畝土地種植青貯玉米。 通過爭取土地整理等專案, 公司給流轉的土地配套了噴灌、滴灌、管灌等基礎設施, 再倒包給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青貯玉米。 流轉土地集約化種植青貯玉米, 不僅企業的養殖效益增加了, 村裡解放出來的勞動力還可以到種植合作社、奶牛養殖場打工, 拿雙份收入。

為養而種, 以養改種, 以農載牧。 據土右旗農牧業局局長董月稱介紹, 2017年, 土右旗被確定為糧改飼整縣推進試點旗, 把玉米當成牧草種, 並根據當地養殖規模, 合理測算青儲玉米和糧用玉米的種植面積。專案的實施,有效推動了傳統養殖方式向綠色生態迴圈、農牧結合、種養一體的現代養殖方式轉型升級。

“以奶牛為例,在土右旗,每頭奶牛日節約飼喂成本3元左右,平均日增鮮奶1.5公斤,每頭奶牛年增加收益1120元。糧改飼項目的實施,整體帶動農民增收約300萬元,每畝青貯玉米比籽粒玉米增收約100元左右。”董月稱說,目前,該旗已經形成以有機肥換草、流轉土地種養結合、土地返租倒包等多種糧改飼模式,“公司(合作社)+農戶”“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初步形成,種植業結構正在向糧經飼統籌方向轉變。

期編輯:李新宇

投稿郵箱tyqwxb@163.com

合理測算青儲玉米和糧用玉米的種植面積。專案的實施,有效推動了傳統養殖方式向綠色生態迴圈、農牧結合、種養一體的現代養殖方式轉型升級。

“以奶牛為例,在土右旗,每頭奶牛日節約飼喂成本3元左右,平均日增鮮奶1.5公斤,每頭奶牛年增加收益1120元。糧改飼項目的實施,整體帶動農民增收約300萬元,每畝青貯玉米比籽粒玉米增收約100元左右。”董月稱說,目前,該旗已經形成以有機肥換草、流轉土地種養結合、土地返租倒包等多種糧改飼模式,“公司(合作社)+農戶”“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初步形成,種植業結構正在向糧經飼統籌方向轉變。

期編輯:李新宇

投稿郵箱tyqwxb@163.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